姚希彤
一位個性直率、平和幽默的長者
——緬懷丁乃剛先生
姚希彤
2011年5月5日上午,在北京東郊殯儀館為丁乃剛先生舉行了隆重的遺體告別儀式。丁理事長于2011年4月29日晨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在我擔任中國科學技術(shù)期刊編輯學會秘書長工作的這幾年,先后為兩位科技期刊界的優(yōu)秀人物送行,一位是我學會副秘書長、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家林同志,第二位就是我學會理事長丁乃剛同志。他們的離去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每當想起他們,總感到心痛。
回憶我第一次見到丁乃剛先生是在1993年秋,中國科學技術(shù)期刊編輯學會正在香山召開學術(shù)會議。當時丁乃剛先生擔任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那時,我剛調(diào)入編輯學會工作不久,時任我學會副理事長的魯一同先生向丁乃剛先生介紹說:“新調(diào)入我們學會的小姚原來是做教師工作的?!倍∧藙傁壬πφf:“歡迎啊,當過老師再來學會工作已有經(jīng)驗了,已具備了優(yōu)勢。”我當時感覺這個擁有一米八多個頭的領(lǐng)導是個有著特殊個性的人,他說話時眼睛不看對方。
從1993年到2000年,我和丁乃剛先生斷斷續(xù)續(xù)接觸過幾次,真正開始一起工作是在2000年初。
2000年初,我學會開始籌備換屆工作,準備在9月份召開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3月起連續(xù)召開了幾次不同規(guī)模的籌備會議,每次會議丁乃剛先生都邀請我參加,并讓我做會議的詳細記錄。會議結(jié)束后,他讓我?guī)е涗浫ヒ娝?,每個記錄他都認真看并提出一些問題。有一次他看完記錄后問我:“從記錄看你的語言還比較精煉,你以前是代語文課的?”我說:“不是,代數(shù)學課?!彼謱ξ艺f:“就憑這一點,我要當了理事長,一定讓你做我的助手?!彼f話時仍然不看著我,讓我很不適應。短短幾句話,又一次讓我感覺到,我面前這位領(lǐng)導和別人有著不同的個性,同時感覺到他是個性格直率的人。
2000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shù)期刊編輯學會在北京召開了第四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丁乃剛先生當選為理事長。從此,我們在工作上有了更多的接觸。
記得在2001年6月底的一天,是我兒子即將參加高考的前幾天,那天已經(jīng)是晚間十二點多,我們?nèi)覄傔M入夢鄉(xiāng),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我被吵醒急忙去接電話,聽筒那邊傳來丁理事長的聲音:“小姚,你拿支筆記一下,有三件事需要你去辦?!蔽宜馕礈p、不太情愿地說:“您說吧”,丁理事長一口氣說了三件事,說完還讓我重復一次,看我是否全部記下來,當我重復了三件事后,他說:“看來你記性還不錯,你要沒事我再和你說點別的事”,我沒好氣地說:“丁領(lǐng)導您看現(xiàn)在幾點了?”丁理事長停了一下說:“啊,一點了,那就不說了你睡覺吧。”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兒子馬上要高考,這樣的半夜鈴聲已經(jīng)好幾次了,我決定明天和丁理事長談談。第二天上午,我把丁理事長交辦的三件事落實的結(jié)果,一一向他匯報。談完工作后,我鼓起勇氣提起昨晚電話的事,我婉轉(zhuǎn)地問他一般幾點睡覺?他說一般在12點左右,我馬上說:“我兒子要高考了,我們要在11點前休息?!倍±硎麻L很理解,馬上說:“昨晚給你打電話太晚了影響你們休息了吧?我以后盡量在11點前打電話?!边@件事讓我很感動,作為理事長他還能為他的部下著想。的確,從那以后半夜的鈴聲少了。
2001年6月,中國科協(xié)召開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丁理事長和我分別作為代表和列席代表都住在科技會堂。會議的第一天晚上沒有組織集體活動,晚飯后丁理事長給我打電話,邀我到樓下喝咖啡,我當時很怵他,因為丁理事長擁有一副嚴肅的面孔,從不開玩笑。我正在為難時,突發(fā)奇想,給他提個建議,我說:“丁理事長,您平時工作忙,難得有時間陪陪趙仲芬老師(丁理事長的愛人),今天時間充裕,把她邀來參觀一下科技會堂。”丁理事長欣然接納了我的建議,馬上給他的司機打電話,半小時就把趙老師接到了科技會堂。那天晚上,我們?nèi)艘贿吅戎Х纫贿吜奶?,丁理事長一改往日的嚴肅面孔,談笑風生,不時還講幾個笑話,讓趙老師和我笑個不停。從那天開始,我對丁理事長的拘束感減少了許多,為我們今后愉快的工作鋪墊了道路。
2001年9月,中國科協(xié)在長春召開第三屆學術(shù)年會,我學會在期間舉辦了學術(shù)分會場。丁理事長做了題為《數(shù)字時代期刊媒體的整合趨勢》的報告。會場內(nèi)座無虛席,精彩的報告,得到一次次掌聲。參會代表提問踴躍,臺上臺下互動,達到了高潮。有些代表提問比較尖銳,我看到丁理事長緩慢站起,語速平緩,聲音洪亮,有理有據(jù)的回答了幾位代表的提問,他的發(fā)言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這次會議讓我了解了丁理事長的學識,也從那時起讓我對他更加敬重。
2002年4月16日至18日,國際期刊聯(lián)盟(FIPP)在韓國漢城召開2002年亞太地區(qū)期刊會議,來自亞太地區(qū)以及世界各國期刊界的代表600人出席了會議,共同研討數(shù)字化時代期刊媒體的發(fā)展。中國代表團有56人出席會議,丁理事長作為副團長率團參會。我記得會議即將要開始時,中國代表團的成員都還站在外面不進入會場,我問丁理事長何原因,丁理事長氣憤地說:“什么時候把臺灣的旗幟降落,我們什么時候進會場。”經(jīng)過交涉,臺灣的旗幟落下,粉碎了反華勢力一中一臺的陰謀。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心情舒暢地進入會場。通過這次會議,我為丁乃剛理事長的政治敏銳感和民族責任心感到驕傲。
2003年1月,中國科協(xié)召開六屆三次全委擴大會。丁理事長和我都參加會議,那天要到人民大會堂聽取王兆國同志的報告。前一天晚上丁理事長給我打電話,說第二天早上他來接我去參會。到了第二天早晨我按約定的時間下樓等車,一會他的車開來了,我上車一看,是理事長親自駕車,他說司機家里有急事,只好自己開車。頭天晚上剛下過雪,路面有積雪不像往常開車順暢。但我看到丁理事長駕車技術(shù)嫻熟,很快就來到了大會堂。車停后,我才發(fā)現(xiàn)車門下面是一堆積雪,我只好踩了一腳的雪走下來,我一邊跺腳一邊對理事長說:“您稍錯開點距離,我就不會踩一腳雪了”,當時車邊已有幾位科協(xié)機關(guān)的同志先到,丁理事長聽了我的話笑著對他們說:“我今天犯了個錯誤,把我們的姚領(lǐng)導帶到雪地里了,抱歉抱歉!”大家聽后都笑了,說你們理事長真幽默。我當時感覺到,丁理事長并不像別人說的架子那么大,還是挺平易近人的。
2003年底,丁理事長的愛人因病在北京逝世,這對丁理事長打擊很大。2004年4月他也不幸病倒。從他生病到離世的7年間,丁理事長和病魔進行了頑強的抗爭。在2008年10月丁乃剛理事長住進了醫(yī)院,我和我會副秘書長李家林同志每月都到醫(yī)院看望他,我們每次去,他都要詢問學會的情況。他病在醫(yī)院,仍關(guān)心著學會的發(fā)展,關(guān)心著同事們的狀況。在丁理事長生病期間,我會副理事長們集體到他家和醫(yī)院多次看望,給他送去溫暖與關(guān)愛。
2009年11月8日,我學會副秘書長兼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家林同志因病不幸與世長辭。12月我去看望丁理事長時,他看到我就問:“家林沒來?”我沒忍住哭了,他半信半疑又問我,“家林到底去哪?”我指指上面說:“在天上”。他相信了,他閉上了眼睛好長時間不說話,我看到他在不停地擦眼淚。丁理事長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我和丁理事長一起工作的日子,讓我了解了他,他是一個聰明、極有個性又直率的人。我不需要猜測他想什么,他自己會說出口。站在這個角度看,和丁理事長共事心不累。
丁理事長的一生,為我國科技期刊編輯學研究、編輯學科建設(shè)付出了大量心血。1996年他入選第一屆“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獎;1997年,他榮獲了“第五屆中國韜奮出版獎”。丁理事長為中國出版事業(y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的發(fā)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尤其是對年輕編輯的培養(yǎng)和使用方面,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由丁理事長親自抓,丁理事長在講話中多次強調(diào),青年編輯是科技期刊編輯的有生力量,他們思想活躍、蓄勢待發(fā),是隨時可能脫穎而出的花蕾,又是科技期刊一線編輯崗位的生力軍,中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寄希望于青年編輯。丁理事長的離世,不僅是我們學會的一大損失,也使我們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
在丁乃剛理事長逝世的當天,河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馬智先生發(fā)來了唁電。還有新聞出版總署的領(lǐng)導和期刊編輯界的同仁發(fā)來短信,對丁理事長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丁理事長,您走了,我們將永遠懷念您!
丁理事長,愿您在另一個世界里能夠擺脫塵世的煩惱,和家林一起安靜地享受天國的樂趣。
丁理事長,愿您一路走好!愿您在天之靈安息吧!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shù)期刊編輯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