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玲,張利賓
(內(nèi)黃縣農(nóng)牧局種子管理站,河南 內(nèi)黃 456300)
天祥3號朝天椒屬三系雜交品種。該品種椒形好,早熟;簇生,每簇8~10個果實,果長5~6 cm,果徑1cm左右;生長勢強,長勢旺盛,分枝性強,坐果能力強,豐產(chǎn)性好,成熟一致,利于集中采收;抗病性強,綜合效益高;果皮厚度適中,適合作干椒。
1.1 苗床: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拱棚育苗,苗床苗齡以60天左右為宜。苗床選在通風(fēng)、向陽、土層深厚、肥力上等而無病蟲源的壤質(zhì)土地,床面撒施5 cm厚的腐熟過篩有機肥加100 g/m2氯化鉀復(fù)合肥,形成10 cm厚的糞土混合層。苗床采用雙拱棚育苗法。
1.2 種子處理:將種子在45~50℃溫水浸泡10~15 min,水溫下降后再浸泡6~7 h,撈出后再用 0.1%高錳酸鉀浸泡20 min,然后用清水沖凈,晾干后即可播種。
1.3 播種:2月下旬至3月上旬選晴天播種,播后覆蓋5 mm厚多菌靈拌過的細(xì)土,及時蓋膜,并建起小拱棚,保持苗床溫度20℃左右。
1.4 苗床管理:播種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將苗床蓋嚴(yán),苗床一般溫度白天20~25℃,晚上10~15℃,苗齊后適當(dāng)灑水。幼苗2片真葉時,選擇晴暖天氣的中午前后及時放風(fēng)。放風(fēng)口選在背風(fēng)方向,風(fēng)口隨苗齡的增大和天氣轉(zhuǎn)暖逐漸擴大,棚內(nèi)溫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間17℃左右。4片真葉后,夜間可不堵放風(fēng)口,加強幼苗鍛煉。要特別注意防風(fēng)和保溫,以防烤苗和幼苗受凍。苗床上要及時噴灑殺毒礬或咪鮮胺類殺菌劑,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及時噴灑吡蟲啉,防治蚜蟲;及時噴灑病毒A或病毒酰胺加硫酸鋅防治病毒病。
2.1 定植時間:春椒于4月下旬、麥套椒于5月上旬晴暖天氣定植。
2.2 定植方式:為了便于田間管理及通風(fēng)透光,采用寬窄行種植模式。春椒適當(dāng)起壟,壟寬40 cm,壟距50 cm,每壟栽2行。壟內(nèi)窄行距30 cm,寬行距60 cm,株距35~40 cm。麥套椒麥播時整地打畦,90 cm一畦,畦壟40 cm,來年5月上旬每壟栽2行椒苗,壟內(nèi)行距30 cm,壟間行距60 cm,株距30~35 cm。定植時,壟上先覆蓋地膜,膜上按株行距打孔,然后將椒苗帶土移栽。栽深以不埋子葉節(jié)為宜,苗周圍和膜孔周圍用土封實。定植后隨即澆緩苗水,以利蹲苗。田間間隔3~4 m間作1行玉米,有利于調(diào)節(jié)椒田小氣候,減輕日灼病的發(fā)生,同時還能作為玉米誘集帶誘殺棉鈴蟲。
3.1 水分管理:開花前田間不旱不澆水,遇旱及時澆水,水量不易過大。進(jìn)入盛花期保持土壤濕潤,保證有充足水分供應(yīng)。9月下旬進(jìn)入果實成熟期后要控制水分,促進(jìn)果實著色成熟。遇大雨要及時排水防澇,保證雨后田間無積水。
3.2 肥料供應(yīng):整地時施足底肥,畝施50 kg朝天椒專用復(fù)合肥,500 kg雞糞或100 kg餅肥。坐果后每20天追施一次專用復(fù)合肥。8月中旬后切忌施氮肥,以防貪青晚熟。
3.3 雨季防止倒伏:雜交品種植株幅大,結(jié)果多,期間正值多雨期,因此要加強培土和雨后排水,防止倒伏。3.4 病蟲防治:朝天椒病蟲主要有炭疽病、疫病、病毒病、蚜蟲、菜青蟲、煙青蟲、棉鈴蟲及地老虎。炭疽病、疫病用咪鮮胺類殺菌劑及70%甲基托布津或72%霜尿氰錳鋅、69%烯酰嗎啉錳鋅等藥劑進(jìn)行防治。病毒病首先選用病毒酰胺加葉面肥,其次用鹽酸嗎啉呱類及寧南霉素加葉面肥進(jìn)行噴施。防治苗期地老虎可使用糖醋液誘蛾或菊酯類農(nóng)藥地面噴施。防治蚜蟲、飛虱采用3%啶蟲脒、10%吡蟲啉。防治鱗翅目害蟲(煙青蟲、菜青蟲、棉鈴蟲),在3齡前未蛀入莖內(nèi)時用1.8%阿維菌素、1%甲錐鹽、20%除蟲脲或低毒的菊脂類藥劑混合噴施。
果實全熟而尚未干濕變軟時采收。采收的方法是:門椒著色成熟后首先采摘,以后充分紅熟一批采收一批。采收后或鮮椒銷售或及時晾曬曬干,防止霉變。及時摘除門椒可以促進(jìn)后期開花坐果,有效提高辣椒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