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勝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當代大學生愛情觀教育的幾點思考
黃文勝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在當代大學生聚集的大學校園里,愛情是大學生永恒的話題,也是大學生非常關注和敏感的問題。高校愛情觀教育是德育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特點,全面分析愛情觀心理的成因,合理培養(yǎng)愛情觀的道德意識要求等幾個方面,有利于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愛情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全的德育觀,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大學生;愛情觀;教育
根據(jù)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2005年9月開始,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只要達到婚姻法及婚姻登記條例規(guī)定即可登記結婚。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全國各高校大學生人數(shù)的急劇攀升,在校的大學生戀愛也就成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并且戀愛年齡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隨著高校大學生戀愛普遍化所影射出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全面地深刻地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教育的現(xiàn)狀,有利于指導大學生正確的健康的戀愛。
隨著當今生活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當代大學生參加的社交、聯(lián)誼、沙龍、晚會的活動日益增多,認識和結交的異性朋友也日益增多,他們追求愛情的特點也發(fā)生了變化。
1.注重愛情的過程,逃避愛情的責任
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中普遍存在著“只要曾經(jīng)擁有,不管天長地久,” 的觀點。他們認為談戀愛還是簡單點好,只要在戀愛過程本身好好把握就行,戀愛的結果往往自己難以左右。大學生認為只重視戀愛過程本身,有利于雙方感情的培養(yǎng),認識的加深、心理相容度的增加。同時,當代大學生也認為這樣的戀愛觀不落入世俗,而且是當代大學生刻意追求愛的真諦的流行趨勢。但是,這種愛情觀把戀愛與婚姻相分離,把戀愛當作一種個人情感體驗的過程,往往表現(xiàn)為及時行樂,尋求感官刺激,僅僅為滿足自己的精神欲求。也有些人把愛情過程當作一種為了充實課余生活,消除寂寞無聊,填補空虛心情,把戀愛過程看作是一種休閑文化娛樂活動。[1]因此,當今部分大學生只注重戀愛的過程,不在乎戀愛的結果如何,這種戀愛其實質(zhì)上就是只強調(diào)愛權利的享受,而否認承擔愛的責任。
2.西方愛情觀念強化,傳統(tǒng)愛情觀念淡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念也越來越開放,原來的傳統(tǒng)愛情觀內(nèi)容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西方近年來的“試婚”觀念,“婚外情”觀念等嚴重影響到當代大學生的戀愛思想,使得當代大學生常常徘徊于理性思考與情感欲求矛盾的漩渦中。他們能理性認識到,他們應該保持傳統(tǒng)的貞操觀,應該遵守傳統(tǒng)的愛情倫理道德觀??墒?,他們在愛的激情誘惑下,又總想掙脫傳統(tǒng)愛情道德倫理觀念的束縛,釋放自己的情感欲求。因此,他們會用轟轟烈烈地方式、奇異灑脫地戀愛,甚至一些當代大學生不能很恰當?shù)目刂谱约罕磉_愛意,在戀愛過程中行為舉止不文明,在公共場所竟旁若無人,做出過分親熱的或不雅的動作。還有一些當代大學生愛情不專一,表現(xiàn)出朝三暮四,見異思遷,搞三角戀愛的現(xiàn)象??傊?,戀愛態(tài)度極其隨意,超越正常的健康的愛情關系。
3.戀愛情感隨意性,戀愛態(tài)度盲從性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是被家人圍著團團轉(zhuǎn),習慣被寵。遠離家鄉(xiāng)求學后,在他們心里很容易產(chǎn)生孤獨、寂寞、苦悶的情感。盡管大學生在年齡上雖然已度過了“心理依賴期” ,但是他們在情感上迫切需要撫慰,渴望有人能理解,期望有人能分擔自己的躁動、煩惱。因此,當代在校的大學生入校以后隨意撒播愛的種子,寄托自己的情感。當然,也有不少大學生考入大學后,失去了明確的人生目標,對自己的的理想前途感到迷茫,缺乏學習的動力,他們強烈地感到學習和生活枯燥乏味,精神空虛。他們希望借助戀愛消磨大學時光,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據(jù)有關資料顯示,41.8%的當代大學生看到自己身邊的同學紛紛墜入愛河,生活富有浪漫的情調(diào),特別是節(jié)假日,看到戀愛中的同學都成雙成對的出去瀟灑,而自己卻呆在學校里孤獨寂寞,心里不是滋味,為了能排除自己的孤獨寂寞,也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于是就匆匆忙忙加快了戀愛的步伐,甚至隨意選擇了一個,盲目湊合。有的同學加班加點談戀愛,往往表現(xiàn)為整天如癡如醉,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語談情說愛之中,致使他們上課時無精打采,甚至有的同學干脆逃課整天不去上課,成為了大學校園里的戀愛“專業(yè)戶”。愛情逐漸成為這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惟一追求,追求事業(yè)的熱情早已拋到腦后去了。
4.失戀現(xiàn)象普遍性,失戀承受懦弱性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人格成熟時期,生活經(jīng)驗十分缺乏,他們思考社會和人生問題往往過于單純或簡單等。因此,在追求自己浪漫的愛情的過程中不可避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遭到嚴重的挫折和打擊。據(jù)資料顯示,在校大學生中約超過2/3的人談過戀愛,而在談過戀愛的大學生中有一半的人經(jīng)歷了失戀。因為失戀引起自殺的案例已經(jīng)不在少數(shù)。上海某高校關于大學生自殺問題的調(diào)查顯示,在自殺原因中,因為戀愛情感糾紛的占三分子一多。據(jù)廣東某院校心理輔導中心的統(tǒng)計,2011年在該校發(fā)生了六起試圖跳樓自殺事件,六起自殺事件的主角均為在校的大學生,引起的原因都是感情糾紛問題,盡管后來均被成功解救,可見,失戀是大學生普遍面對的人生問題,并且從大一到大三,呈緩慢上升的趨勢,而且男生高于女生。[2]由于當代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在戀愛過程出現(xiàn)裂痕的情況下,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喪失生活的信心,放棄對愛情的追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旦失戀,就一蹶不振,認為人生一切都失去了意義,以至于悲觀厭世。有的學生甚至仇視對方,做出極端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結果造成害人害己悲慘局面。
由于大學生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在步入成熟期,情感也進入爆發(fā)階段,這段時期會逐漸產(chǎn)生強烈地愛情意識,并在其整個精神世界中占據(jù)突出的地位。其具體成因有:
1.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因素
第一,人的生理需求。高校的大學生大都是成年人了,正是青春發(fā)育的成熟期和青春躁動期,性意識明顯增強,內(nèi)心渴望結交異性朋友,情感交流的欲望也異常強烈,他們都在通過某種方式積極構思異性朋友的理想模式,并試圖付諸戀愛實踐。因而,他們會努力尋找或接近理想模式的異性同學,并會以各種理由,尋找各種機會進行表白和追求。
第二,人的情感需求。當代大學生都是經(jīng)過十年寒窗苦讀,奮力拼搏才進入自己向往的大學校園。因為我國的教育體制原因,他們在上大學之前,不得不暫時壓抑的豐富的青春期情感,考上大學后,自我形象逐漸清晰,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情感需求渴望得到滿足。而他們認為談戀愛就是其情感滿足的一種重要方式。
第三,人的從眾心理。大學生活是一種關系比較緊密集體生活,吃飯、睡覺、學習等都在一起。有一部分大學生當時沒有談戀愛,但因同宿舍的同學談戀愛,或看到身邊的同學成雙結對、花前月下,自然會產(chǎn)生戀愛意識和戀愛行為,否則他們就會有危機感、孤獨感、失落感,就會形成強大的心理壓力。
第四,人的攀比心理。當代的大學生是社會上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年齡、人生經(jīng)歷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基本大體相似,他們又在同一個生活圈中。由于大學生心理和生理發(fā)展還不夠成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著表現(xiàn)出比較強的攀比心、虛榮心。例如,一個宿舍里住著幾位四面八方的同學,一旦有人談戀愛了,其他人也紛紛仿效,甚至還在暗暗地有些較勁,抱有“你找個漂亮的, 我就要找個有錢有背景的, 總要有些地方比你強” 等攀比心理, 雙方的興趣愛好能否相投、性格是否相符很少認真考慮。[3]
總之,生理與情感需求,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是當代大學生戀愛的內(nèi)在因素。
2.社會價值取向因素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時期, 經(jīng)濟決定一切格外突出,社會輿論與大眾傳媒也突出以經(jīng)濟發(fā)展為導向,造就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價值觀在大學生思想中影響很深。有些大學生就是抱著這種價值觀戀愛的。他們認為努力讀書不如找個好家庭、好爸爸、媽媽。甚至還以社會上某個成功案例作為學習的榜樣。他們把講倫理道德為基礎的價值取向重重地轉(zhuǎn)向以利益金錢為基礎的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 他們認為愛情的甜美,婚姻的美好常常會是以金錢的多少或家庭背景的強弱為唯一基礎,金錢的多少或家庭背景的強弱成為衡量價值取向的標準。另一方面現(xiàn)代社會文化傳播的手段多樣性,領域的開放性和媒體不時炒作需要, 使原本含蓄的性及觀念變得更暴露在大眾面前, 如重慶舉辦過的人體盛宴,某高校女生公開要求被包養(yǎng)等現(xiàn)象, 而這些社會現(xiàn)象都深深地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和戀愛觀的健康形成。
3.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生教育過程中的起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但有些家庭教育或家庭環(huán)境氛圍并沒有對孩子健康成長起到好的引導作用。現(xiàn)代社會大多數(shù)的父母對孩子有著過高的期望值,有的父母過分的溺愛子女, 有的父母不得不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的父母在生活中經(jīng)常吵架等因素, 常常導致本來就感到孤單的獨生子女很少或無法與父母進行正常的交流,缺少親情的關愛的滋潤。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學生,由于缺乏家庭情感的關愛,致使有的學生會企圖通過談戀愛來尋找感情寄托。另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對“性”好奇或錯誤的認識而戀愛的。據(jù)中國社會調(diào)查所在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廣州市、武漢市等五地對家長和青少年的問卷調(diào)查表明: 有95%左右的學生承認自己曾經(jīng)在生活中遇到過有關“性”的問題,88%的學生就有關的“性”問題首先向父母請求解釋, 但僅不到5%的家長給予了的答復(包括一些模糊回答)。有70%左右的學生沒得到過來自父母的性教育,僅有5%的學生了解有關懷孕和避孕一般知識。大多數(shù)父母忽視對其子女進行性的教育或者由于害怕或羞于啟齒而未給予正確的引導。
4.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教育是一個影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高校教育的模式只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大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也許會導致大學生偏離正常健康的發(fā)展軌跡。因此,在愛情觀教育中,高校相關教育必須全面正確分析大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戀愛動機、目的,盡量避免致使有的大學生因人際相處困難、學習考試、就業(yè)等感到很大的壓力,因而對信念、價值和自我把握不定,而對生活、前途等產(chǎn)生茫然,甚至沮喪,沒有歸屬感。最后致使他們往往會通過戀愛或找異性朋友分擔,從而達到緩解心理壓力和擺脫情感孤獨的目的。[4]
因此,如果社會、學校、家庭能共同給予更多精神方面的關愛和健康的引導,提供更多的讓他們發(fā)揮興趣和才能的天地,那么因失戀而失常,因失戀而犯罪的不良現(xiàn)象就會得到改善。
愛情是人們一生中永恒的主題,當代大學生積極地思考愛情問題是很正常的,但必須要有正確的愛情觀。愛情是一對男女之間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zhì)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nèi)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最強烈、穩(wěn)定和專一的感情。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正確地領悟到愛情的本質(zhì)是需要承擔責任,是需要付出真情;真正的愛情要以互愛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使雙方獲得愛的力量和幸福,促進各自人生的事業(yè)進步。而那種以貌取人, 以家庭、門第等條件選擇對象,以戀愛填補空虛的做法,都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這種戀愛不僅玷污了愛情本身,而且違背了社會主義倫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應該有基本的道德意識要求:
1.戀愛應該尊重平等人格
盧梭曾說過: 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是由于我們認為那個人具有我們所尊重的品質(zhì)。所以,大學生談戀愛首先應相互要尊重對方的人格,要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重視雙方的平等地位。如果一方完全依附另一方而失去“自我”,或把對方當作自己的附庸,這種戀愛的感情基礎是相當脆弱的。一旦出現(xiàn)一點小矛盾都可能導致美好的夢想破滅。因此,戀愛時雙方應是平等相待,雙方都有給予愛權力,也有接受愛和拒絕愛的自由,胡亂的放縱自己的情感或者對對方予以約束或強迫的愛,都不符合戀愛的基本道德要求。
2.戀愛必需承擔責任
柏拉圖認為,“為著品德去眷念一個情人, 總是一件很善的事”。 愛情是美好的,也是浪漫的,而它的本質(zhì)是無論對方處在順境還是逆境,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健康還是傷病,戀愛雙方都要能自愿自覺地為對方承擔責任,全心全意愛一個人或接受一個人的愛,始終不離不棄。當然,這種愛或承擔責任,不是簡單的口頭上反復吟唱“我的心中只有你”,而是需要切實付諸于生活的行動中。[5]一位教育家曾教導兒子說: “要記住, 愛情首先意味著對你的愛侶的命運、前途承擔責任。想借愛情尋歡作樂的人, 是貪淫好色之徒, 是墮落者。愛, 首先意味著獻給, 把自己精神力量獻給愛侶, 為她締造幸?!?。
3.戀愛必須文明相親相愛
大學生的主流愛情觀是理智地選擇終生伴侶, 尋求志同道合的愛情,但人的感情世界是非常豐富的,非常神秘、微妙的;人的欲求也是非常強烈的,甚至難以捉摸的。所以,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必須做到浪漫的文明相戀,理性的健康相愛。文明相親相愛是指戀愛雙方要有一種含蓄、謙恭甚至羞澀、矜持的態(tài)度,拒絕與所欲為的放縱態(tài)度和丑陋、愚昧的行為舉止及低級、粗俗的言語等方面。謙恭、文明的戀愛方式就是對自己戀人尊重、眷愛和禮讓。熱戀的雙方出入公共場所,必須要遵守起碼的社會公德,你們的行為不要對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即使戀人獨處,也要遵守文明規(guī)范、講究道德要求[6]。實踐證明,如果戀愛雙方在高尚的人格和文明的行為下發(fā)展感情,這種感情一定能經(jīng)得住時間與挫折的考驗。同時,戀愛中的雙方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不文明、不健康的戀愛方式有損于愛情尊嚴,容易造成愛情的粗俗化、低級下流化,有傷社會風化,更是有損大學生天子驕子的美好形象。俗話說:“使沒有道德的護佑,愛情也不會長久。”
總之,對當代大學生戀愛觀教育所存在的各方面問題,正如我國著名性學專家吳階平教授所言:不以好奇去開始,不以發(fā)生為懊惱,已成習慣要有克服的決心,克服以后不必擔心。這樣便不會有任何不良的后果。我們應該尊重學校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把握當代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聯(lián)系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基礎上,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重視他們的愛情觀的教育向度,對他們的愛情觀的進行好的引導教育,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 順利成才的重要方面,也是為社會文明進步有力保證。
[1] 歷玉英. 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調(diào)查與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 (4):56-57.
[2] 楊文龍.淺析大學生生命觀教育[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116-117.
[3] 曾慶東.女大學生的戀愛心理調(diào)查及其對策——對當代女大學生戀愛心理的調(diào)查分析[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學版),2008,(3):108-111.。
[4] 周林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機制探析[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109-112.
[5] 崔海波.當代大學生戀愛觀教育探析[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4 ,(6):108-111.
[6] 唐 源,馮文全.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嬗變與重塑[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92-95.
Thoughts on the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ove Concept
HUANG Wen-sheng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By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gathered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love is the eternal topic of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students are also very concerned and sensitive to it.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concept of lov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the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Correctly grasp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lo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psychological view of love, reasonably cultivating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of love view and so on,benefiting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ove education,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a sound moral values, benefit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mooth growth.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ove; education
B8
A
1673-9272(2012)06-0183-04
2012-10-20
湖南省201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研究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接受機制的研究”(編號:11C26)。
黃文勝(1971-),男,湖南衡陽人,湖南女子學院講師,哲學碩士,研究方向:道德心理學與道德教育。
[本文編校:徐保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