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久,方應(yīng)培,蒙正濤,林江華
(遵義醫(yī)藥高等??茖W(xué)校醫(yī)學(xué)技術(shù)系,貴州 遵義563000)
茶是中國的國飲,又是21世紀天然的綠色飲料.遵義是貴州的茶業(yè)基地,也將成為中國國內(nèi)外名優(yōu)綠茶的生產(chǎn)和加工基地,其知名綠茶主要有鳳岡有機茶和湄潭翠芽.綠茶的主要生化成份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等,茶多酚是形成茶葉品質(zhì)的重要成份之一,對茶葉品質(zhì)的影響顯著,是茶葉生化研究最多的一類化合物[1],具有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消炎、降脂等多種生物學(xué)功效;茶多糖是茶葉中的多糖類物質(zhì),實為可溶性糖蛋白,其具體結(jié)構(gòu)至今尚未明了[2].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種功效[3].但有關(guān)鳳岡有機茶和湄潭翠芽生化成份及生物藥效方面的研究文獻報道甚少,本研究對這兩種綠茶中的茶多酚和茶多糖進行了提純,并以國家級名茶都勻毛尖為對照,對其含量進行測定,為遵義綠茶種植、加工、評價及進一步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儀器:AL204電子天平 (上海梅特勒一托利多);722型可見分光光度計 (天津博宇通達儀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DK-S22(上海實驗儀器廠);SHB-III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 (鄭州長城科工貿(mào)有限公司);低速臺式離心機-80-2 B(上海實驗儀器廠),ZK-82 A型干燥箱 (上海市實驗儀器總廠).
藥品:98%乙醇、氯仿、正丁醇、蒽酮、濃 H2SO4、葡萄糖、硫酸亞鐵、酒石酸鉀、Na2HPO4、KH2PO4,以上藥品均為分析純.
實驗中所用的鳳岡有機茶、湄潭翠芽和都勻毛尖均為具有銷售包裝的成品茶葉,且購買于該三種茶葉的生產(chǎn)公司.
1.3.1 茶多酚和茶多糖的純化制備
茶湯制備:稱取茶葉2 g,磨碎過50目篩,純化茶多糖時,沸水 (純化茶多酚時用80℃熱蒸水)浸提50 min,3次,各次茶水比為1∶10,1∶20,1∶30,浸提時間分別為30 min、40 min、50 min,合并濾液并濃縮得茶湯.
茶多糖純化制備:茶湯→用3倍體積95%的乙醇沉淀多糖→乙醚—丙酮—無水乙醇溶劑系統(tǒng)沖洗→熱蒸餾水溶解多糖→Sevage法沉淀蛋白質(zhì)→離心,上清用乙醇95%沉淀→低溫干燥,溶解多糖待測.
茶多酚純化制備:茶湯→3倍體積無水乙醇沉淀離心→上清乙醇液→濃縮→水溶液→氯仿萃取三次去咖啡堿→水相→濃縮干燥→茶多酚,溶解待測.
1.3.2 茶多酚含量的測定
采用酒石酸亞鐵比色法[4],準確吸取待試液l mL,注入25 mL的容量瓶中,加水4 mL,酒石酸鐵溶液5 mL,充分混合,再加p H 7.5的緩沖溶液至刻度,在波長540 n m處,以試劑空白溶液為參比,測定吸光度 (A).重復(fù)三次取平均值計算,茶多酚的含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L1-試液的總量 (mL);L2-測定時的用液量 (mL);M-試樣的質(zhì)量 (g);m-試樣干物質(zhì)含量 (%).
1.3.3 茶多糖含量的測定
采用蒽酮法[5]測定茶多糖,配成系列濃度為20 ug/mL、40 ug/mL、60 ug/mL、80 ug/mL、100 ug/mL的葡萄糖溶液,各取1 mL于試管中,分別加3 mL的蒽酮試劑后,迅速浸入冰水中冷卻,然后加塞子 (防蒸發(fā))于100℃水浴加熱10 min,以蒽酮試劑作為空白對照,于620 n m處比色.以吸光度為縱坐標,葡萄糖濃度為橫坐標,制作標準曲線.
測定:取待測樣品1 mL,加入3 mL蒽酮試劑,同以上方法測定,重復(fù)3次取平均值計算,公式為:m% =C·V/m×100%.
從表1中可以看出,這三種茶葉的茶多酚均較高,在27%左右.但具有較小的差異,鳳岡有機茶的茶多酚含量比都勻毛尖和湄潭翠芽分別高出1.15和1.71個百分點.本實驗所用的鳳岡有機茶、湄潭翠芽和都勻毛尖均屬于炒青茶,實驗測得茶多酚含量,低于鄢東海等人[6]采用標準的蒸青制茶方法,測得貴州地方茶樹資源的茶多酚含量平均值32.60%,這可能與本試驗中所用茶葉的制茶工藝及茶多酚的提純方法有關(guān).
表1 茶多酚的含量
2.2.1 葡萄糖標準曲線
以620 n m處吸光值為縱坐標,葡萄糖濃度為橫坐標,制作標準曲線,如下圖:
表2 茶多糖的含量
2.2.2 樣本中茶多糖的含量
如表2,本實驗中三種茶葉中的茶多糖含量較低,分別為1.19%、1.00%和1.11%,均在1.00%左右,但鳳岡有機茶的茶多糖含量比都勻毛尖和湄潭翠芽分別高0.08和0.19個百分點,該較小差異可能與茶葉的品種及加工工藝等因素有關(guān).茶葉越老茶多糖含量越多[7],結(jié)果表明實驗三種茶葉均采用鮮嫩茶葉原料加工而成.
圖1 葡萄糖標準曲線
本實驗采用水溶液浸提法對茶多酚和茶多糖進行提純,有效地去除了干擾成份的影響[8];采用酒石酸亞鐵比色法測定茶多酚,蒽酮法測定茶多糖,該方法穩(wěn)定性較好,具有準確、可靠、簡便的特點[5].結(jié)果表明,鳳岡有機茶和湄潭翠芽中的茶多酚和茶多糖含量均與國家級名茶都勻毛尖相近,其中以鳳岡有機茶中的茶多酚和茶多糖含量略高.推測實驗中三種綠茶的茶多酚和茶多糖含量相近,可能跟茶葉產(chǎn)地的地理氣候條件有關(guān)[9],雖然都勻和遵義兩地分別位于貴州省的南部和北部,但均處于云貴高原的第二階梯,年均降雨量1 200 mm左右,無霜期近300 d,平均近溫度15℃,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這樣的地理氣候條件造成了高酚低糖的優(yōu)質(zhì)茶葉.
茶多酚是茶葉中一類多元酚的混合物,是綠茶滋味濃度和苦澀味的代表物質(zhì),它對綠茶的品質(zhì)形成具有雙重作用[10],它既參與茶葉的滋味、色澤和香氣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形成[11],又使茶具有苦澀味,茶多酚對綠茶品質(zhì)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它隨其它可溶性成分的變化而改變,對綠茶品質(zhì)的影響比較復(fù)雜[12],因此,簡單從茶多酚含量預(yù)測茶葉品質(zhì)好壞不妥.綠茶為未經(jīng)發(fā)酵的茶,它保留了茶葉的天然特性,茶多酚含量較高[13],但測定其茶多酚含量的高低除隨茶葉產(chǎn)地品種而不同外,還與綠茶的制作工藝、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純化工藝條件等因素有關(guān).實驗中測得鳳岡有機茶和湄潭翠芽中茶多酚含量較高,這與綠茶茶多酚含量高相符.但它對該茶葉品質(zhì)形成的具體作用還有待與其它生化成分一起進行綜合分析.
研究表明,茶多糖的含量與品種及產(chǎn)地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其含量與組成會隨著提取方法和工藝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此外還與茶葉的采摘日期及加工方法有關(guān)[14].成品綠茶中茶多糖的含量在1%~8%之間不等,一般隨著茶葉原料的老化,茶多糖含量增加[15].雖然茶多糖含量不能作為衡量茶葉品質(zhì)好壞的主要指標,但通常優(yōu)質(zhì)綠茶采用鮮嫩芽葉加工而成,因此,對于同一產(chǎn)地和相同品種的茶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應(yīng)了茶葉的品質(zhì)[7].本實驗用茶葉,包括國家級名茶都勻毛尖均為名優(yōu)綠茶,茶多糖含量較低,表明該三種茶葉為采用鮮嫩茶葉原料加工而成的高品質(zhì)茶葉.
[1] Sano M,Tabata M,Sukuzi M,et al.Simltanous deter mination of twevel tea catechins by high-perfor mance liquid chro matography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J].Analyst,2001,126 (6):816-820
[2] 嚴鴻德,汪東風(fēng).茶葉深加工技術(shù) [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8:81-86
[3] Helieh S.Green-Tea Polyphenols Downregulate Cyclooxygenase and Bcl-2 Activity in Acetaminophen-Induced Hepatotoxicity [J].Dig.Dis.Sci.2008,53:2980-2988
[4] GB/T 21733-2008,茶多酚含量測定方法 [S].
[5] 王偉華,韓占江,陳曉靜.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及其含量測定 [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6,34(06):1115-1116
[6] 鄢東海,羅顯揚,魏杰,等.貴州地方茶樹資源的生化成分多樣性及綠茶品質(zhì) [J].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10,26(03):81-8
[7] 余正文,乙引,溫志欽.貴州十大名茶中茶多糖的含量分析 [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6,34(06):33-34
[8] 王文成.茶多糖含量測定的干擾因素分析 [J].糧食科技與經(jīng)濟,2011,36(04):47-48
[9] 田玲.六盤水地區(qū)4種茶葉茶多糖含量的比較 [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學(xué)報,2010,22(03):31-33
[10] 俞永明主編.茶樹良種 [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5
[11] 楊亞軍.品種間茶多酚含量差異及其與茶葉品質(zhì)關(guān)系的探討 [J].中國茶葉,1989,(05):9-11
[12] 童華榮,金孝芳,龔雪蓮.茶多酚感官性質(zhì)及其對茶葉澀味的影響 [J].茶葉科學(xué),2006,26(02):9-86
[13] 趙霖.綠茶等各類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及其營養(yǎng)學(xué)意義 [A].中國第九次全國營養(yǎng)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 [C].2004:149
[14] 鄧國棟,郁建平.茶葉多糖的提取分離研究 [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2,24(06):546-547
[15] 汪東風(fēng),楊敏.粗老茶治療糖尿病的藥理成分分析 [J].中草藥,1995,26(05):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