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在耳邊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你不了解我,你們都不了解我!”但如果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把自己的心門敞開了呢?在某種意義上,我想,要想別人了解自己,首先得把心門敞開,敞開心扉。因?yàn)椋挥邪验T敞開,才不會封閉自我。尋找知己,才能豐富我們的情感,進(jìn)而促進(jìn)社會文明的進(jìn)步。
《圣經(jīng)》云:“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那里去?”只有把門敞開,敞開心扉,才能認(rèn)清自我。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活著的意義,在生活的萬花筒中,我們尋找自我,尋找自己的生活。正如古希臘阿波羅神廟上的那句銘文:“人啊,認(rèn)識你自己?!?/p>
劉震云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就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說隱喻了主人公楊百順和牛愛國一生的處境與命運(yùn):與所有的人都“說不著”。雖然身邊的人很多,換了一茬又一茬,卻總是碰壁;非常想與他人溝通,但總被欺瞞和捉弄。不過,他們終究還是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楊百順最終完成了“出走”,而牛愛國則完成“尋根”或“歸來”的命題。
因此,把門敞開,才能尋找知己,架接友誼的橋梁。“朋友多了好辦事?!边@是千百年來顛滅不破的真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老楊對人說起朋友,第一個說起的是馬家莊趕大車的老馬;可老馬背后說起朋友,一次也沒提到過楊家莊賣豆腐也賣涼粉的老楊?!边@樣看來,老馬和老楊顯然不是真朋友。朋友,就是要說得上話,觸及心靈,提供溫暖。而人這一輩子,又能遇到幾個真正和自己說得上話的人呢?如果能找到一個互訴衷腸、說盡心中喜怒哀樂的朋友,即使跨過千山萬水,也是值得的!把門敞開,敞開心扉。或輕松述說,或相鄰而坐,或靜默無語,或低眉哀嘆,但仍然覺得內(nèi)心溫暖充實(shí)……
當(dāng)然,把門敞開,敞開心扉,雖非一劑良方,但在某個層面上,你至少也可以作為一名先驅(qū)者。就像魯迅小說《藥》中的夏瑜,即使身處囹圄,還不時向人宣揚(yáng):“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睘閱拘衙癖姡ㄩ_心扉,雖遭牢頭阿義毒打,仍無怨無悔。我想,作為民主革命的先驅(qū)者的夏瑜,是受人敬仰的。而晚清維新派代表譚嗣同變法失敗后,寧可被處死,也不逃亡。一句“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總讓人心潮澎湃;就義前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更讓人肅然起敬……正是這些先驅(qū)者,將一扇扇心靈之門敞開,才有了社會的進(jìn)步,文明的傳承,以及今天的美好、幸福的生活!
朋友,如果上帝為你關(guān)上了一扇門,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的;那么,請把門敞開,敞開我們的心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