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曉晴
經椎弓根和椎間盤截骨治療僵硬型脊柱后凸矯形效果分析
陰曉晴
目的研究并探討經椎弓根和椎間盤截骨矯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矯形的臨床效果。方法這次研究選取我院在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調查和服從所有準則,將這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觀察組中,對患者采取經椎弓根和椎間盤截骨進行治療,在對照組中,對患者采取單純性經椎弓根截骨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Cobb的角,矯正率以及VSA評分,并將所得到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結果在Cobb的角,矯正率以及VSA評分等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具有本質上的差異,差異具有可比性。結論研究表明,對硬型脊柱后凸矯形患者進行經椎弓根和椎間盤截骨矯正治療具有科學性,一方面該方法能夠有效避免脊髓褶皺,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降低神經損害并發(fā)癥,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使用。
經椎弓根;椎間盤截骨;僵硬型脊柱后凸矯形
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僵硬型脊柱后凸矯形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調查和服從所有準則,將這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齡在13~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5歲。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為4.5年。有15例患者屬于陳舊性的創(chuàng)傷性后凸,其余7例患者屬于先天性的后凸。按照后凸的頂點進行劃分,有3例患者屬于T11,有8例患者屬于T12,有7例患者屬于L1,其余患者屬于 L2?;颊叩暮笸?Cobb角在40°~52°,平均后凸Cobb角為42.25°。按照脊髓損傷的程度進行劃分,有5例患者屬于C級,有3例患者屬于D級,其余患者屬于E級。
2.臨床癥狀:我院收治的患者具有以下幾點癥狀。①所有患者腰部出現嚴重的疼痛,而且平臥比較的困難。②有8例患者出現感覺運動障礙或膀胱括肌功能障礙。③少部分患者出現后凸畸形進行性加重。
3.臨床檢查:收治的患者都接受脊柱X平片,脊柱MRI以及CT檢查[2]。對于屬于先天性后凸患者來說,我院還積極對其進行盆骨X線片檢查,檢查顯示,患者的Rissre征為2到5級。
4.治療方法具體操作如下:①在患者全身進行氣管插管,并進行全身麻醉,將患者俯臥在可以調動的弓型脊柱手術托架上[3],入路選擇后正中切口。②在截骨頭尾的2到3個節(jié)段進行椎弓根螺釘植入。③將患者的雙側椎板以及椎弓骨進行切除(對患者的截骨椎的上下關節(jié)突進行“V”形截骨)。④將患者上半部椎體骨質(楔形椎體)和傷椎頭側上的椎間盤進行清除。使用氣動磨鉆進而鉆入患者的椎體(從椎弓根入),并將楔形截骨的角度傾斜到截骨椎上方椎間盤位置[4]。在這里要說明的是:為了避免截骨時脊髓受到震動而損傷,可以先在一側植入連接棒暫時穩(wěn)定脊柱。⑤如果在進行矯形的時候,由于度數比較大,因此可以在截骨面前方植骨再閉合,從而降低神經損傷的風險率。⑥手術完成之后要對患者進行術后感染和消腫治療。⑦將傷口拆線,并使患者在支具佩戴下進行3個月的活動。
5.統計資料:在統計方法上使用 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統計軟件,P≤0.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我院收治的22例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85.0±20.8)min,平均出血量在(1200.0±31.5)ml。
2.觀察組和對照組在Cobb的角,矯正率,VSA評分以及并發(fā)癥的效果,詳見表1。
3.在對我院收治的患者進行手術后,所有患者的切口都I期愈合,1例患者出現呼吸衰竭2例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的并發(fā)癥。對治療后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在半年到2年之間,平均隨訪時間為1.5年。隨訪結果顯示:①隨訪患者在隨訪期間沒有出現內固定物松動斷裂或者出現假關節(jié)形成等并發(fā)癥。②患者的神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患者腰部疼痛都得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當脊柱骨折患者沒有經過正當的保守治療或者治療不徹底時,都會演變成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骨質越來越疏松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越來越嚴重。一般情況下,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會導致患者的重力線向前前移,而脊柱出現不穩(wěn)的跡象,進而會導致患者出現局部疼痛,身體畸形和神經功能出現障礙等問題。由于該病的致殘率較高,保守治療沒有效果,因此對于這些患者一般會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
對于造成患者出現脊柱后凸畸形的原因很多,有創(chuàng)傷,感染,腫瘤,先天性疾病以及胸腰段椎板切除術后等。當患者出現該疾病的時候,患者都不能夠平臥,局部會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以及神經損害等。目前對于該疾病的手術治療方式比較多,常見的包括前路,后路,以及前后路聯合治療。具體情況如下:①前路手術可以使患者的椎管前方達到減壓的效果,缺點是:這種治療方法操作較深,對胸腹內臟器官有一定的影響,同時易導致患者的神經受到損害。②如果對患者進行前路后路聯合的治療方法,雖然能夠降低神經損害的威脅,但手術的創(chuàng)傷明顯加大。
在一般情況下,經椎弓根和椎間盤截骨都可以用來治療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當患者為以下癥狀時,都可以進行治療:①患者的截骨椎的上方出現了嚴重的損害,而且突出的部分已經對患者的神經產生了壓迫。②患者的椎體前方有骨橋連接或椎間隙狹窄。③患者屬于陳舊性脊柱骨折。④矯形的同時需行椎間骨骺阻滯。在進行手術時,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將縮短后的椎體必須保持在1cm的高度,這樣才能夠保證患者的神經根的活動度。②如果在進行矯形的時候,由于度數比較的大,因此可以在截骨面前方植骨再閉合,從而降低神經損傷的風險率。
綜上所述,研究表明,對硬型脊柱后凸矯形患者進行經椎弓根和椎間盤截骨矯正治療具有科學性,一方面該方法能夠有效避免脊髓褶皺,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降低神經損害并發(fā)癥,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使用。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1 齊強,陳仲強,郭昭慶,等.脊柱前方墊高-后方閉合截骨矯形術治療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初步報告[J].中華外科雜志,2006,44(8):551-555.
2 Kim YJ,Bridwell KH,Lenke LG,et al.Results of lumbar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ies for fixed sagittal imbalance:a minimum 5-year follow- up study[J].Spine,2007,32(20):2189- 2197.
3 張雪松,王巖,張永剛,等.改良經椎弓根截骨治療陳舊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J].中華外科雜志,2009,47(18):1383-1386.
4 劉昊,張雪松,張永剛,等.經椎弓根+椎間盤截骨和單純經椎弓根截骨治療陳舊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骨腫瘤骨病,2011,10(2):148-152.
044000 山西運城同德醫(yī)院骨科
當脊柱骨折患者沒有經過正當的保守治療或者治療不徹底時,都會演變成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骨質越來越疏松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越來越嚴重,因此對于這些患者一般會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1]。為了能夠探究經椎弓根和椎間盤截骨矯正僵硬型脊柱后凸矯形的臨床效果,從而探討該方法是否具有臨床的可行性,科學性以及安全性,對此我院做出一些研究,現將研究成果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