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科
(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化學工程系,陜西 西安 710300)
NCO含量對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影響的研究*
張軍科
(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化學工程系,陜西 西安 710300)
以自制聚酯多元醇和過量的2,4-甲苯二異氰酸酯為原料進行預聚反應,合成含異氰酸酯端基的預聚體,再以二羥甲基丙酸為親水劑,引入二元醇進行擴鏈反應,制備了水性聚氨酯。研究了殘留NCO含量及NCO/OH比值對乳液合成及性能的影響。研究認為控制NCO/OH比值在2.0~2.5之間,殘留NCO含量在3.0%~3.5%之間時,制備的乳液性能最佳。
水性聚氨酯;合成;乳化;陰離子型
聚氨酯(PU)是指大分子主鏈中含氨基甲酸酯基(-NHCOO)的一類聚合物,合成聚氨酯的原料是多異氰酸酯和端羥基化合物。隨著全球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傳統溶劑型的PU中揮發(fā)性有機物(VOC)的排放量日益受到限制,水性聚氨酯以水為分散介質,它具有無毒、不易燃燒、不污染環(huán)境、節(jié)能、安全可靠、不易損傷被涂飾表面、易操作和改性等優(yōu)點,使得它在織物、皮革涂飾、涂料及膠黏劑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10年來,正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水性PU包括聚氨酯水溶液、水分散液和水乳液。本項目研究開發(fā)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對環(huán)境友好,其成膜性、粘接強度等性能可與溶劑型相媲美,可用來制備高質量的水性聚氨酯涂料或膠黏劑。
2,4-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工業(yè)級,進口分裝;聚酯多元醇,羥值約70,自制,相對分子質量約2000;二羥甲基丙酸(DMPA),化學純,進口(使用前80℃左右干燥 1~2h);N- 甲基吡咯烷酮(NMP)、三乙胺(TEA)、新戊二醇均為化學純,國產。
⑴聚酯多元醇與過量TDI反應,合成聚氨酯預聚體:
⑵預聚體與二羥甲基丙酸進行反應,引入親水基團-COOH:
⑶再加入二元醇,可與異氰酸酯端基(-N=C=O)發(fā)生擴鏈反應:
⑷加入三乙胺,與大分子的側基反應生成鹽,其水解后生成陰離子型水性聚氨酯:
按配方在四口瓶中加入聚酯多元醇(自制),裝上強力攪拌器后,在65℃左右滴加TDI約1h,滴加后恒溫約1.5h,然后取DMPA溶液(DMPA溶于適量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再反應0.5~1h,加入新戊二醇反應至NCO含量至合格指標,降溫至35℃,加入三乙胺,中和10min,降至室溫加水乳化0.5h,測其pH值,調整固含量出料。
⑴外觀:肉眼觀察顏色、狀態(tài)、均勻性等。
⑵乳液穩(wěn)定性:使用高速離心機進行測定,轉速3000r/min,15min,如無沉淀表明貯存穩(wěn)定性為6個月,參照GB6753.3-1986。
⑶耐水性:將干燥的膠膜試樣稱重(m1)后置于水中24h后取出,吸凈膠膜表面液體并稱重(m2),按式(m2-m1)/m1×100%求吸水性。
⑷固含量測定:質量法測定,參照GB 1725-1995。
⑸黏度測定:采用NDJ-79型旋轉黏度計測定(25℃),參照GB2794-1995。
⑹游離異氰酸根(NCO)含量測定:采用二丁胺與預聚物定量反應,其過量的胺用鹽酸標準溶液回滴,可求得預聚物中游離的NCO基團的含量。
操作:準確稱取預聚物1~5g,置入500mL錐形瓶內,用移液管加入20mL無水甲苯,使試樣溶解,然后用另一支移液管加入2mol/L二丁胺溶液10mL,劇烈搖蕩使混合,室溫放置約20min,加入乙醇50mL,5滴溴甲酚綠指示劑,以0.5mol/L鹽酸滴定至終點(由綠至黃),并做空白實驗。NCO基團的含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V0——空白HCl用量,mL;
V——樣品HCl用量,mL;
CHCl——HCl摩爾濃度,mol/L;
m——預聚體質量,g。
在合成水性聚氨酯時,預聚反應是關鍵步驟,直接決定了后期的加水乳化的過程能否順利進行。如果預聚反應不充分,反應體系中就會有較多的NCO基團剩余,就會在乳化過程中與水反應生成聚氨酯脲,大量脲基的存在會使聚合物的黏度迅速增大,體系分散困難,容易發(fā)生團聚而不能得到穩(wěn)定分散體;或者即使能夠分散形成分散體,分散體狀態(tài)也不穩(wěn)定,并且容易凝聚結塊,影響水性聚氨酯分散體的穩(wěn)定性及成膜的性能。本實驗檢測了NCO基團含量在反應過程中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
圖1 反應過程中NCO基團含量隨時間的變化Fig.1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NCO content
從圖1可看出在反應剛開始的90min內,異氰酸酯大量快速反應,而120min以后反應速率減慢,反應進程遲緩;180min之后反應異氰酸酯基的含量隨著時間變化就很小了,到210min時候NCO含量已經減小到2%以下。所以本實驗整個聚合過程控制在200~240min之間。
水性聚氨酯在合成時,首先制得端基NCO的預聚體,而NCO基團可以和水反應生成取代脲(R-NH-CO-NH-R),取代脲為極性大的剛性鏈段,含量較多時乳液穩(wěn)定性難以保證,故預聚體中的殘留NCO質量分數對聚氨酯分散體系性能的影響是很重要的,表1為不同殘留NCO含量對乳液合成及性能的影響。
表1 殘留NCO含量對乳液合成及性能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residual NCO content on the synthesis and performance of emulsion
由表1看出,當殘留NCO較少時,黏度大,合成困難,乳液不穩(wěn)定易分層。相反,NCO含量過高時,雖反應易控制,但乳化困難。分析認為,如果殘留NCO過少,則預聚體相對分子質量過大,造成反應物黏度過大,操作上比較困難;相反,隨著預聚體中NCO的增多,過量NCO與H2O生成大量脲鍵,分散后的粒子由于取代脲極性大以及NCO基團的反應性,易相互碰撞而粘連,不易被剪切力分散,最終使得分散體系粒徑增大,貯存穩(wěn)定性變差。本研究認為殘留NCO含量控制在3.0%~3.5%比較合適。
在聚氨酯合成中,R值(NCO/OH摩爾比)分為初始R值和總R值。本研究中,含NCO基團的物質有TDI;含OH基團的物質有聚酯多元醇、新戊二醇、DMPA。初始R值指TDI的NCO與聚酯多元醇所含的OH的物質的量之比;總R值指TDI的NCO與聚酯多元醇、新戊二醇、DMPA中所含OH的物質的量之比。初始R值反映聚氨酯軟硬段比例,對乳液外觀,粒徑以及涂膜的力學性能有重要影響??俁值既反映預聚過程NCO反應程度,決定預聚終點時的NCO含量,又對預聚物相對分子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對預聚物的黏度、乳液的吸水性及耐溶劑性都有一定的影響。本文中R值均指總R值。
在本研究過程中采用不同的R值做了對比實驗,觀察其對分散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具體情況如下表2所示。
表2 R值對乳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R value on emulsion stability
如表2所示,隨著R值的增加,乳液外觀和貯存穩(wěn)定性由較差變好再變差。分析認為,當R值較小時,預聚物相對分子質量較大,從而使得黏度增大,導致預聚物較難分散,所以乳液粒徑較大,外觀及乳液穩(wěn)定性變差;當R值過大時,殘留的NCO基增多,在水分散時和水發(fā)生擴鏈反應就越激烈,生成的脲鍵也增多,而脲鍵鏈段疏水性強,形成不溶的多聚脲的可能性也會增大,導致形成的乳膠粒徑變大,乳液外觀變差,穩(wěn)定性降低。
為了研究R值對乳液分散情況的影響,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選取不同R值來測定乳液的黏度,通過黏度可以間接考察預聚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情況,實驗數據如表3。
表3 R值對乳液黏度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R value on emulsion viscosity
由表3看出,隨R值由小變大,黏度由大變小,在R為1.1時,預聚物甚至難以分散。這是因為R越小,預聚物相對分子質量就越大,黏度也越大,另外,隨R增大,NCO殘留量增多,鏈段縮短,導致相對分子質量減小,在水分散時NCO與水發(fā)生反應就愈激烈,生成的脲鍵也就愈多,而脲鍵鏈段的疏水性強,所以形成的乳膠粒愈來愈大,形成不溶的多聚脲的可能性就越大,太大的R值反而會使乳液出現分層,難以正常乳化。由此可見,在R值的選取上一定要適中,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合成穩(wěn)定的乳液。
是否能獲得耐水性是水性聚氨酯薄膜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本研究通過測定薄膜吸水性對膠膜的耐水程度進行測定。在保持其他條件(特別是親水性基團-COOH的含量)不變的情況下,對不同R值所合成聚氨酯膠膜的吸水性進行測試,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薄膜吸水性隨R值的變化Fig.2 Effects of R value on water absorption of film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R值的增大,水性聚氨酯薄膜的吸水性下降,耐水性增強。分析認為隨著R值的增大,一方面,殘留的NCO與水反應生成較多脲鍵,而脲鍵鏈段疏水性強;另一方面,分子鏈中剛性基團增多,而柔性鏈段含量降低,從而使膠膜的耐水性能呈上述規(guī)律。
綜上所述,只有選擇適中的R值,預聚物才能既易分散于水中,又不至于生成過多的脲鍵,得到的乳液才會具有較小的膠粒粒徑和良好的外觀,膠膜性能也比較優(yōu)異,本研究認為R值控制在2~2.5之間比較理想。
以聚酯多元醇及異氰酸酯合成聚氨酯,不同多元醇、R值、DMPA及擴鏈劑均對乳液性狀以及膠膜性能有較大的影響,本研究通過自制多元醇,控制R值為2.2左右,調整合適的擴鏈劑用量,獲得了綜合性能較好的水性聚氨酯膠黏劑用乳液。
[1]賀全國,郭雪梨,王正祥.無污染水性聚氨酯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包裝工程,2007,28(5):4~6.
[2]呂維忠,劉波,韋少慧.水性聚氨酷膠膜耐水性研究[J].皮革科學與工程,2006,16(2):50~53.
[3]趙建設.水性聚氨酯乳液穩(wěn)定性與涂膜耐水性協調研究[J].涂料技術與文摘,2007,28(1):1~5.
[4]許戈文.水性聚氨酯材料[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5]李紹雄,劉益軍.聚氨酯膠粘劑[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8.
[6]ZHOU XINHUA,TU WEIPING,HU JIANQING.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component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comprised of water-soluble acrylic resin and HDI biuret[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6,14(1):99~104.
Study on Effect of NCO Cont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 Emulsion
ZHANG Jun-k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haanxi Guof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an 710300,China)
NCO-terminated polyurethane prepolymer was prepared with using self-made polyester polyol and toluene diisocyanate (TDI)as raw materials,and the dimethanol propionic acid(DMPA)was used as hydrophilic agent to synthesiz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 by cross-linking reaction.The effects of residual NCO content and NCO/OH ratio on the emulsion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NCO/OH ratio and residual NCO content in the range between 2.0~2.5 and 3.0%~3.5%respectively,the properties of the emulsion were perfect.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synthesis;emulsification;anionic
TQ 323.8
A
1001-0017(2012)01-0022-04
2011-09-01 *
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編號:GF-0902)
張軍科(1978-),男,漢族,陜西寶雞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究及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