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良端
朱德與孫炳文
文◎倪良端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復辟帝制,蔡鍔隨即在云南組成護國軍進行討伐。年僅29歲的朱德?lián)巫o國軍第一軍右縱隊第三梯團第六支隊支隊長,率部攻打北洋軍,攻占了瀘州,立下戰(zhàn)功,升為少將旅長。但在那個軍閥紛爭不息的動蕩歲月里,有著強烈的民主、共和意識的朱德感到極度無奈。正當他苦悶徘徊之時,一個對他一生影響深遠的人物——孫炳文出現(xiàn)了。
孫炳文,字浚明,1885年出生于四川省南溪縣。自幼苦讀,后考入京師大學堂文科預科班。他參加革命后,因謀刺攝政王事泄露,遭袁世凱通緝,被迫潛回南溪以教書為業(yè)。
1917年春,孫炳文在胞兄孫炳章的促成下,前往瀘州會晤朱德。他們一見如故,傾心而談。朱德豁達樸實、謙遜謹慎的作風深深吸引著孫炳文,而孫炳文豪爽、正直無私的品質(zhì)也給朱德留下了深刻印象。孫炳文剖析時弊,抨擊軍閥混戰(zhàn),痛斥民不聊生之現(xiàn)實,詳細介紹當時興起的新思想、新文化,讓朱德眼前一亮,相見恨晚。數(shù)月后,孫炳文到靖國軍旅部拜訪朱德,他鄭重地表示自己欲投筆從戎,協(xié)助朱德干一番事業(yè)。朱德即聘孫炳文為旅部咨議,協(xié)理軍政事務。從此,兩人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結(jié)為摯友。
駐守瀘州期間,部屬陳平輝將堂妹陳玉珍介紹給了喪偶的朱德?;楹螅斓略谀舷啒愕募抑胁贾昧艘婚g精致、典雅的書房,常與孫炳文在此傾心交談,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這期間,朱德閱讀了孫炳文推薦給他的《新潮》、《新青年》、《向?qū)А?、《每周評論》等刊物,還研讀了陳獨秀、李大釗、孟真、達爾文、盧梭的書籍。此時的朱德思想活躍,心情舒暢,決心為國家、為民族干出一番事業(yè)。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如一股春風般吹進了川南軍營。朱德逐漸認識到,用老的軍事斗爭的辦法不能達到革命的目的,有必要學習俄國的新式革命理論和革命方法來從頭進行革命。孫炳文也一再聲明,愿意去北京追隨五四運動的領袖。朱德提出,在走上其他道路之前,應先研究外國的政治思想和制度,看看外國怎樣維護他們的獨立。1921年初,兩人約定:孫炳文先去北京,朱德則待打倒唐繼堯后離開軍隊,去和孫炳文會合。于是,春節(jié)后,孫炳文偕妻子任銳和女兒去北京,作出國學習、考察的準備。
1922年7月初的一天,朱德如約來到北京,他在北京火車站下車后,直奔宣武門外方胡齋胡同找到孫炳文。兩人見面,格外高興。住下后,詳細傾訴了分別1年多來各自的遭遇。
幾天后,孫炳文陪朱德北上游覽、考察。途中,孫炳文介紹風起云涌的中國工人運動,說他的朋友李大釗在1921年參與組織了新黨——中國共產(chǎn)黨,綱領是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反對封建軍閥、解放勞苦大眾、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朱德對此很感興趣,說:“這是個好黨,我在上海時有所聞。一定要找到,我也想加入。你能介紹我和李大釗見面嗎?”孫炳文答:“很不巧,李大釗去南方了。據(jù)說共產(chǎn)黨的領導人陳獨秀在上海,此人我認識,我們?nèi)フ宜 ?/p>
8月中旬,朱德與孫炳文頂著驕陽來到上海,在閘北見到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孫炳文向陳獨秀介紹朱德后,朱德坦誠地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殷切地向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申請。陳獨秀側(cè)著頭聽完朱德的陳述,兩眼直盯著朱德上下打量一番,若有所思地說:“不客氣地說,像你這樣身份的人,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再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和考驗,共產(chǎn)黨才會接受。所以,我奉勸你不要加入共產(chǎn)黨,還是回到舊軍隊里去……”陳獨秀的一席話,猶如一瓢冷水潑在朱德頭上。朱德和孫炳文帶著滿腹委屈和失望,默默地走出了陳獨秀的小屋。
9月初,朱德與孫炳文登上法國郵輪“阿爾及爾”號,離開上海。10月中旬,船抵馬賽的當天,他們乘車去了巴黎。
在巴黎期間,朱德與孫炳文寄住在一位中國商人家里。十分眷念故土的主人有空就請孫炳文、朱德介紹祖國發(fā)生的事,他也熱情地講述巴黎的情況。一天,他說:“聽說有一個中國留法學生團體是共產(chǎn)黨,在宣傳鼓動革命?!敝斓录泵ψ穯枺骸斑@個團體在哪里?”商人不知道,只說:“明天,我?guī)銈內(nèi)フJ識我的一位朋友,他知道,會告訴你們的?!?/p>
朱德與孫炳文在這位熱心商人的帶領下來到那位朋友家里,弄清了最近成立的中國留法學生團體名叫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負責人之一是周恩來。不巧的是,周恩來當時已去了德國柏林。那個朋友把周恩來在柏林的地址告訴了朱德二人。這意外的消息,點燃了朱德、孫炳文再次找黨的希望。他們決定去柏林,找周恩來!
朱德與孫炳文循著街道,瞅著門牌,謹慎地核實號數(shù),輕輕叩響了房門。開啟房門的是位面目清秀的年輕人,彬彬有禮地站在他們面前。朱德問:“我們剛從中國來,有一位名叫周恩來的先生,在這里嗎?我們要見見他,請通報通報,行嗎?”那位年輕人沒有回答來者的提問,只是熱情地讓他們進到房間,倒來兩杯開水遞到他們手上,又端來兩盆熱水,說:“擦擦汗!”待朱德與孫炳文洗過臉,落座后,他笑容滿面地注視著他們說:“我就是周恩來,有什么事,需要我?guī)兔??”朱德吃了一驚,自我介紹:“我,姓朱名德,字玉階?!庇种钢笇O炳文,說:“他,姓孫名炳文,字睿明。我倆是同鄉(xiāng)、同志?!?/p>
一陣寒暄后,朱德與孫炳文結(jié)識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領導負責人之一、年僅24歲的周恩來。在熱情友好、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朱德用他那濃重的川北口音,一字一句地敘述他走過的道路和追求革命的經(jīng)歷,他表示:“我決心爭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不再回到舊的生活里去。我一定努力學習和工作,黨派我做什么都行?!睂O炳文也詳細地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與追求,提出加入中共組織的要求。
周恩來、朱德、孫炳文就國內(nèi)形勢、各種思潮流派以及對共產(chǎn)主義的認識、中國革命的方法、道路、前途等暢談各自見解,十分投機,在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上達成共識。周恩來表示:“我愿意介紹你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你們的入黨申請未得到國內(nèi)黨組織批準以前,可以接收你們?yōu)楹蜓a黨員?!敝斓潞蛯O炳文上前握住周恩來的手,眼中閃動著激動的淚花,許久才說:“恩來,同志!”
1922年11月,經(jīng)周恩來、張申府介紹,國內(nèi)黨組織批準朱德、孫炳文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周恩來把喜訊告訴朱德、孫炳文時,特別叮囑:“你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事,一定要嚴格保密,不能張揚。這是革命斗爭的需要,對外不要公開共產(chǎn)黨員身份。因為像你們這樣有社會背景的人,便于團結(jié)更多的人?!敝斓屡c孫炳文牢記周恩來代表黨組織的囑咐與要求,仍以中國國民黨黨員身份在中國留德學生中開展工作。
臨近不惑之年的朱德和孫炳文,德語基礎較差,既不能與當?shù)厝私徽?,又不能閱讀德文書報,語言障礙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但是困難沒有嚇倒他們,在柏林,朱德與孫炳文付出倍于常人的努力,終于克服了語言文字關。
1923年5月,朱德同孫炳文遷到哥廷根。中共旅德支部哥廷根小組每周召開會議,成員有孫炳文、房師亮、高語罕、鄭太樸、邢西萍、劉鼎等,朱德是主持人。他們把《共產(chǎn)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唯物史觀》、《共產(chǎn)主義ABC》等作為必讀課本,還組織學習《向?qū)А?、《國際通訊》等雜志上刊載的有關世界與中國革命的文章,共同探討世界和中國革命問題。
1923年秋,孫炳文同張申府等繞道莫斯科回國,朱德則繼續(xù)留在德國學習。1924年2月,朱德在哥廷根蓋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注冊,就讀哲學系專修社會學專業(yè)。在中國留學生中朱德的年齡最大,閱歷最豐富,而他待人誠懇,學習刻苦,深受同學們欽佩、敬重。不久,他被選為哥廷根中國留學生學生會負責人,按中共指示,工作重點是團結(jié)中國留學生,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共產(chǎn)主義教育。
1924年春,孫炳文再次赴德,他完成改組國民黨駐德支部后,來到哥廷根會見朱德。摯友重逢,格外親熱。孫炳文向朱德傳達了中共“三大”和國民黨“一大”會議精神,帶來了兩會的主要文件。朱德興奮不已,說:“兩年前我們在上海會見孫中山先生時,他談到在醞釀新政策。還未到兩年,這新政策果然就出來了。我贊成黨的國共合作政策,贊成國民黨‘一大’的宣言。推進國民革命,任重而道遠??!”他充滿信心地說:“咱們一起把國民黨支部的工作抓起來,給它來個脫胎換骨的改造?!?/p>
不久,朱德被選為由孫炳文主持改組后的中國國民黨駐德支部執(zhí)行委員。他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身份沒有公開,中共旅歐支部仍派他在國民黨駐德支部工作。朱德不擺資歷,不拿架子,十分默契地支持配合孫炳文的工作,支持和配合時任國民黨駐德支部書記、南溪縣籍青年劉鼎的工作。在朱德、孫炳文等協(xié)助下,劉鼎執(zhí)行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爭取了留德學生中的中間派和右派中的一部分人加入國民黨,并教育他們向“左”轉(zhuǎn),加強了中國留學生國民黨左派的力量。
1925年,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到柏林,中國留德學生群情激憤,中共旅歐支部立即發(fā)動留學生組織聲援活動。朱德以他主持創(chuàng)辦、與孫炳文共同擔任主筆和編輯工作的《明星》報為陣地,通宵達旦編印了介紹五卅慘案、揭露英日帝國主義者屠殺中國人民滔天罪行的《明星》專號,迅速散發(fā)到留學生、華僑、德國工人和革命群眾中。朱德和孫炳文等組織中國留學生上街游行、發(fā)表演說、散發(fā)傳單,聲援國內(nèi)的五卅運動。
6月19日,德共在柏林市立陶樂珊中學廣場組織演講會,聲援中國等國家人民的革命斗爭。朱德與孫炳文帶領在柏林的部分中國留學生應邀參加集會,大會結(jié)束時大批德警突然沖入會場,逮捕了朱德、孫炳文、劉鼎等20多人,將他們關進亞歷山大廣場旁的監(jiān)獄里。3天后,柏林當局和法院沒有任何解釋,悄悄地把朱德、孫炳文、劉鼎等釋放了。
不久,中共中央鑒于國內(nèi)革命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決定調(diào)一部分旅歐黨員從歐洲轉(zhuǎn)道蘇聯(lián)回國工作,朱德、孫炳文都在回國名單之列。到達莫斯科短暫休整后,朱德被留下參加軍事訓練,孫炳文則于1925年8月離開柏林,轉(zhuǎn)道莫斯科回國。回國后,孫炳文接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等人電邀赴廣州,就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上校秘書。第二年6月,他調(diào)任總政治部秘書長,住在中共廣東區(qū)委軍委辦公處,與周恩來、郭沫若、鄧演達等相鄰,工作交往十分密切。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上,鄧演達隨軍出征,孫炳文升任總政治部后方留守處少將主任,負責籌備經(jīng)費、器械、藥品和補充戰(zhàn)斗人員、訓練骨干等工作。雖然任務繁雜而艱巨,但孫炳文總是工作深入,廉潔奉公,身體力行。
1926年,朱德因北伐戰(zhàn)爭的需要從蘇聯(lián)回到國內(nèi),在上海接受了黨中央交給的任務——到四川萬縣做爭取川軍楊森脫離北洋軍閥倒向國民革命軍的工作。1927年初,朱德又受黨派遣到南昌,利用他和滇軍的老關系,在朱培德的第五路軍任參議,并創(chuàng)辦南昌軍官教育團,在其中秘密建立中共黨組織,為黨培養(yǎng)軍事干部。兩年間,朱德與孫炳文各在一方,為黨的工作盡心竭力。
1927年4月,孫炳文接鄧演達電令,赴武漢就任軍事委員會總務兼軍事廳廳長。其時,粵漢鐵路中斷,孫炳文于13日率總政治部工作人員及家眷10余人,由香港搭法國郵輪先赴上海。此時的孫炳文尚不知道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了反革命政變。那天,他在甲板上散步,與褚民誼狹路相逢。褚民誼為邀功請賞,借法輪電臺把孫炳文行蹤密告蔣介石。16日,船抵上海,一群法國巡捕沖上船,孫炳文和14歲的長子孫寧世、副官張斗南被捕,并被引渡到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腳鐐手銬加身。警備司令楊虎秉承主子“力主勸降”的旨意,威逼利誘,耍盡花招。孫炳文不為所動,怒目逼視,嚴詞痛斥蔣介石及其幫兇走狗危害革命、屠殺人民的罪惡行徑。反動派無計可施,于4月20日凌晨將孫炳文押赴龍華密林深處……
時年42歲的孫炳文被蔣介石國民黨當局殺害了,《民國日報》用醒目的標題報道了這一沉痛的消息。正在南昌準備率軍官教育團赴贛東地區(qū)執(zhí)行任務的朱德驚聞此噩耗,如五雷轟頂,肝膽俱裂。這個經(jīng)過多少沙場征戰(zhàn)的鐵漢子,竟禁不住失聲痛哭。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悲憤,給孫炳文的夫人任銳(任煒坤)寫了這樣一封信:
煒坤:
鑒聞浚明兇耗傳來,(肝)腦皆裂,頓失知覺。死者已矣,我輩責任更加。德本日出發(fā)撫州,誓與此賊輩戰(zhàn),取得蔣逆頭,以報浚(明)。(抵)上海經(jīng)過情形如何及前后材料匯集成書,以示同志,而發(fā)其未竟之志。近來經(jīng)濟情形,是否可以暫維持,均祈示知。此間工作忙極。此祝努力節(jié)哀,留此身體,除此賊輩。
帶著這種不可遏制的悲憤,兩個多月后,朱德毅然決然地參加領導了南昌起義,并從此開始率領人民軍隊同國民黨反動派英勇搏擊。
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前夕,朱德審讀了孫炳文妻子任銳的來信和撰寫的孫炳文小傳后,欣然提筆復信。信中說:“炳文同志傳,你寫得很好,最親切……在烈士傳中,我必從側(cè)面再寫,以光其模范?!睘榈磕钣H愛的戰(zhàn)友,朱德又為孫炳文寫下贊語,高度評價其戰(zhàn)斗的一生:“炳文同志革命意志堅強,以民族民主革命的銳志而走到無產(chǎn)階級的戰(zhàn)士,是一貫革命精神。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深通歷史及文學、哲學,最后在德國留學時,研究馬列主義最有成果,并影響一批前進青年加入革命。平日生活最能刻苦自勵,凡接近者均受其模范激勵而有所振作。對敵人疾惡如仇,有滅此朝食之慨;對同志是愛護備至,情同手足之感?!弊掷镄虚g浸透了朱德對孫炳文的懷念、崇敬之情。
楊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