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交通醫(yī)院放射科(西安710068) 劉茂林 苗 林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主要累及結腸粘膜及粘膜下層,與克羅恩?。–rohn,s disease,CD)并稱為炎癥性腸?。↖nflam 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國內本病X線診斷尤其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對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報道較少[1],現(xiàn)分析其臨床表現(xiàn)、病變的分布、大體表現(xiàn)、組織學特征等,總結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表現(xiàn),探討其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要點,明確首選檢查方法選擇,以提高診斷準確性。
1 一般資料 回顧我院2001年至2012年間,依據(jù)我國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會制訂的診斷標準[2],經(jīng)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38例。男15例,女23例,男女之比1:1.53。年齡13~73歲,平均(48.5±15.3歲)。10~19歲2例(5.26%),20~29歲3例(7.89%),30~39歲4例(10.53%),40~49歲8例(21.05%),50~59歲12例(31.58%),60~69歲7例(18.42%),70歲以上2例(5.26%),以40~69歲為高發(fā)年齡,發(fā)生27例(71.05%),其中50~59歲發(fā)生最多。男、女發(fā)生年齡無顯著差異(P>0.5)。
2 方 法 造影術前準備:前一天口服瀉藥泄空腸道內糞渣,檢查當天,禁飲食、水。造影劑:采用青島產(chǎn)硫酸鋇Ⅱ型500g配制混懸劑300~350ml。檢查前30min肌注654-2 10ml(有禁忌證者免除)。患者側臥于造影床,經(jīng)肛管灌入稀鋇及適量氣體,變換體位使氣鋇充盈結腸各段,充分展示,分別攝取氣鋇對比影像,至回盲瓣結構清晰顯示。
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記錄38例結腸炎患者一般情況,對其臨床分型、分期、主要癥狀、體征及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發(fā)現(xiàn)的病變部位、X線表現(xiàn)特點、手術病理結果等進行分析。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
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X線表現(xiàn) 由于病變累及粘膜及粘膜下層的不同程度和階段,可有不同的X線表現(xiàn)[3]。病變發(fā)生在粘膜下層最多見,占65.79%。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X線表現(xiàn),見附表。
附表 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X線表現(xiàn)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還沒有完全明確,一般認為主要和免疫、壞境、遺傳、感染等有關[4,5]。本組病例顯示高發(fā)年齡為50~59歲,女性稍多于男性。臨床癥狀以腹痛、腹瀉、粘液血便為主,部分伴有低熱、消瘦及便秘。本組潰瘍性結腸炎以左半結腸發(fā)病為主(55.26%),病變多發(fā)病于直腸、乙狀結腸,并可累及結腸各段,病變呈連續(xù)分布特點。病程由1周~15年,1~3月病程最常見(12例,31.58%)。有人認為以初發(fā)型和慢性復發(fā)型多見[6]。X線表現(xiàn)由早期的粘膜改變,粘膜下層受侵(小鋇斑或小毛刺狀改變,即“靶癥”),到穿過粘膜下形成潰瘍(“雙邊征”、“撳扣征”),潰瘍急性發(fā)作特殊表現(xiàn)假性息肉形成(直徑小于1cm的充盈缺損,表現(xiàn)為環(huán)狀鋇影,其中可見多形態(tài)小鋇瘢,寬基底,有的可見細長蒂,有的可見融合),以及反復發(fā)作造成腸壁的變形、增厚、僵硬(“鉛管征”),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均可良好顯示病變的不同情況。造影劑的劑型、濃度、量的多少是清晰顯示病變關鍵。由于病變的腸段分布范圍廣泛,結腸皺襞影響,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較結腸鏡檢查觀察更加全面,患者痛苦小,更易接受,亦可指導結腸鏡檢查具體范圍和觀察重點。
本病主要進行鑒別診斷的為克羅恩?。–D)[7],克羅恩病病變好發(fā)回盲部,裂隙狀潰瘍及卵石征多見,常累及漿膜層,可形成瘺管。其次要和家族性遺傳性息肉病進行鑒別,家族性遺傳性息肉病沒有腸壁和結腸袋的變形、僵硬等改變。以上病變過程復雜時,作出正確鑒別診斷有一定困難。
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檢查是目前最佳的X線檢查方法[3],安全性好,方便易行,可良好顯示結腸不同部位、不同階段的潰瘍性結腸炎大小范圍,大體形態(tài)和細節(jié)特征,可達到本病診斷和鑒別診斷目地,并且較結腸鏡觀察更具全程性、病人痛苦要小,易接受;較多層螺旋CT的仿真內窺鏡(CTVC),顯示更直觀、全面,診斷準確,其費用低廉。因此結腸氣鋇雙對比造影檢查可作為對該病檢查、復診觀察、鑒別診斷檢查方法之一。
[1] 歐陽欽.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診斷指南[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7,19(1):4-6.
[2]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對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建議[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236–239.
[3] 文志輝,鐘婉喬,鄭一君.結腸雙對比造影對87例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分析[J].廣州醫(yī)藥,2004,35(3):47-48.
[4] 王玉芳,魏 兵,歐陽欽.527例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與病理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03,(4):195-197.
[5] 鄭家駒.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機制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5,25(10):637-638.
[6] 邵 景,蒲利華.奧沙拉嗪與柳氮磺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59例對比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9,38(9):1223-1224.
[7] 武劍莉.潰瘍性結腸炎與克羅恩病的影像診斷與鑒別[J].中外醫(yī)療影像與檢驗,2011,(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