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強,徐曉飛28
(1.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體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心理教育中心,安徽 合肥 230026)
跆拳道對改善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的影響
張玉強1,徐曉飛218
(1.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體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心理教育中心,安徽 合肥 230026)
采用分層抽樣法抽取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55名在讀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和實驗研究,試圖探討跆拳道在改善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中的作用。經(jīng)過1學期(15周)的跆拳道實驗干預發(fā)現(xiàn),實驗組實驗后羞怯感總均分顯著低于實驗前,說明跆拳道干預后,大學生的羞怯感顯著低于實驗前;在身體協(xié)調(diào)、體育活動、身體肥胖、運動能力、整體身體、外表、力量、靈活、耐力、自尊和身體自我概念總均分上顯著高于實驗前;在身體健康因子上差異不顯著,但表現(xiàn)為實驗后的均分高于實驗前。對照組前后測試無顯著性差異。用差值的方式來進一步檢驗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羞怯總均分、身體協(xié)調(diào)、體育活動、運動能力、整體身體、外表、力量、靈活、耐力和總均分差值上表現(xiàn)為實驗組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在身體健康、身體肥胖和自尊上差值差異不顯著,但表現(xiàn)為實驗組差值高于對照組;在身體肥胖差值上表現(xiàn)為女性顯著高于男性;在羞怯總均分及身體自我描述其他因子及總均分差值上無顯著性別差異,但在整體身體、力量、自尊差值平均分上表現(xiàn)為男性高于女性,其他因子表現(xiàn)為女性均分高于男性。
運動心理學;羞怯感;身體自我概念;跆拳道;大學生
跆拳道是一項拳腳并用的綜合性體育活動,通過上肢的各種格擋防御和下肢各種步法與腿法的協(xié)調(diào)配合,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以“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為宗旨,注重修習者的禮儀、自覺性、自制性、堅韌性、競爭意識等品質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將人類生存意識通過軀體表現(xiàn)出來;基本套路簡單易學、武道精神積極向上。此項目的以上要求使跆拳道修煉對大學生應對挫折、提升心理素質有重要幫助,也切合我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大學體育教學的目標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1]。因此,目前我國大部分普通高校開設了跆拳道選項課,有關跆拳道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也成了近幾年高校的研究熱點,喬長澤[2]認為跆拳道訓練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積極作用;范海彪[3]、毛瑞秋[4]、劉慶華等[5]研究證實跆拳道運動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心理健康與自我概念存在著穩(wěn)定的相關關系[6],且羞怯是自我概念的一種核心人格特質[7]。因此,研究跆拳道對大學生羞怯感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尚屬空白。另據(jù)許廷威[8]研究發(fā)現(xiàn)跆拳道對小學生身體自我概念有積極影響。身體自我概念是自我概念的子因子,身體自我概念是個體對其身體范圍內(nèi)的各方面要素的能力感覺,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整體結構,涉及對自己的相貌、性格、身體能力等看法[9]。而針對大學生這方面的研究尚屬空白。本研究試圖以跆拳道項目作為干預手段,探討跆拳道運動對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的影響,以期通過跆拳道的鍛煉來降低大學生的羞怯感,提高大學生的身體自我概念,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yǎng)和干預提供依據(jù)。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選取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工學院、農(nóng)學院、茶與食品科技學院一年級、二年級的255名學生作為問卷和實驗研究的對象(皆未曾參與過任何有關跆拳道的練習或培訓),其中男生123人,女生132人;一年級100人,二年級155人;年齡在17~19歲。
1)羞怯量表[10]。
采用Cheek,J.M及Buss,A.H編制的《羞怯量表》(修訂版)(Shyness sclale)。該量表包括13個題項,采用Lkkert 5級評分,量表的總分從13分(羞怯程度最低)到 65分(羞怯程度最高);量表的總體信度指標α為0.90,條目之間的評價相關系數(shù)為0.39,45天重測信度為0.88。
2)身體自我描述問卷[11]。
采用澳大利亞學者 Marsh等人在 1994年編制的《身體自我描述問卷》(Physical Self-descriptive Questionnaire,簡稱PSDQ)。該問卷包括11個分量表,即力量、身體肥胖、身體活動性、耐力、運動能力、協(xié)調(diào)性、健康、外貌、靈活性、總體身體自我和自尊,共70個題項。采用likert6級評分,問卷主要測量個體對自己身體自我的看法,具有較高的信度和較好的結構效度,該問卷的總體信度指標α為0.87,11個分量表的信度指標α系數(shù)0.68~0.87。
1)實驗法。
抽取155名二年級大學生(其中男生73人,女生82人)作為實驗組,進行一學期的跆拳道教學實驗:每周2學時,共15周,合計30學時;教學內(nèi)容:跆拳道禮儀、步法、正拳、下格擋、中內(nèi)格擋、上格擋、前踢、橫踢、太極1章;為保證教學效果,由同一位專業(yè)跆拳道教師任教。隨機抽取100名一年級大學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 50人)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學生不進行任何有關跆拳道的教學(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大二體育課皆為選項課,所以對照班選擇一年級學生)。
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實驗前,向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進行實驗前的檢測,檢驗兩組大學生的身體自我描述是否處于同一水平,發(fā)放“羞怯量表”和“身體自我描述問卷”。實驗中,由專業(yè)跆拳道教師對實驗組進行跆拳道教學,對照組同學不進行跆拳道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進行實驗后檢測。
兩次測評皆用統(tǒng)一指導語,按班級形式集體施測,問卷由被試者獨立完成,為了保證測評的真實客觀,跆拳道教師不參加施測,由受過專業(yè)培訓的心理學專業(yè)教師施測,為了探討前后測試一一對應,問卷采用實名制方式施測。實驗前總共發(fā)放問卷255份,獲得有效問卷 255份,有效回收率為 100%。實驗后總共發(fā)放問卷255份,獲得有效問卷255份,有效回收率為 100%。因本研究需檢測實驗前后差異,因此取前后測皆有效的問卷,共255份。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從兩個方面檢測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跆拳道實驗干預前是否同質,一是選取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在實驗前皆未曾參與過任何有關跆拳道的練習或培訓;二是對實驗前測試的數(shù)據(jù)進行同質性檢驗,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在實驗前,羞怯和身體自我概念各因子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被試者具有同質性。
1)實驗組前后測身體自我概念和羞怯感。
由表2可見,實驗組實驗前后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的變化是非常顯著的,在羞怯總均分上差異存在顯著性,表現(xiàn)為實驗后均分顯著低于實驗前,說明跆拳道訓練干預后,實驗組大學生的羞怯感顯著低與實驗前;在身體協(xié)調(diào)、體育活動、身體肥胖、運動能力、整體身體、外表、力量、靈活、耐力、自尊和身體自我概念總均分上差異存在顯著性,表現(xiàn)為實驗后均分皆顯著高于實驗前;在身體健康因子上差異不顯著,但表現(xiàn)為實驗后的均分高于實驗前。
表2 實驗組前后測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對比
2)對照組前后測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
由表3可見,對照組前后測數(shù)據(jù)均分上略有差異,但尚未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對照組前后測無顯著性差異。
表3 對照組前后測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對比
3)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變化值對比。
心理學家認為,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轉化的時期,處于統(tǒng)一感逐步建立并趨向穩(wěn)定的特殊心理發(fā)展階段,此階段的個體在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上易波動[12]。所以,為了排除時間差對參測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的影響,進一步檢測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上的變化值,本研究采用以“后測數(shù)據(jù)”-“前測數(shù)據(jù)”的差值進行變化值的比較。
由表4可見,實驗前后差值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的變化值是非常顯著的。在羞怯總均分差值上差異存在顯著性,表現(xiàn)為實驗組差值高于對照組。在身體協(xié)調(diào)、體育活動、運動能力、整體身體、外表、力量、靈活、耐力和總均分差值上差異存在顯著性,表現(xiàn)為實驗組差值高于對照組。在身體健康、身體肥胖和自尊上差值差異不顯著,但表現(xiàn)為實驗組差值均分高于對照組。
表4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變化值對比
諸多研究證實,由于男女先天的生理特點及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在身體自我概念上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性[13-16],本研究的前測數(shù)據(jù)也證實了這一點。為了避免此差異對研究結論造成影響,我們采用以“后測數(shù)據(jù)”與“前測數(shù)據(jù)”的差值來探討跆拳道在改善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上的性別差異。
由表5可見,在身體肥胖差值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表現(xiàn)為女性高于男性;在羞怯總均分及身體自我描述其他因子及總均分差值上無顯著性別差異,但是在羞怯總均分、身體健康、身體協(xié)調(diào)、體育活動、運動能力、外表、靈活、耐力和總均分差值平均分上表現(xiàn)為女性均分高于男性,在整體身體、力量、自尊差值上表現(xiàn)為男性高于女性。
表5 跆拳道改善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的性別差異
1)實驗組實驗前后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的變化是非常顯著的,在羞怯總均分上差異存在顯著性,表現(xiàn)為實驗后均分顯著低于實驗前,說明跆拳道訓練干預后,實驗組大學生的羞怯感顯著低于實驗前;跆拳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要求用發(fā)聲增加氣勢,起到凝神壯膽的作用,同時跆拳道訓練注重“以禮始,以禮終”,這就要求習練者要拋棄羞怯,勇于向隊友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跆拳道訓練過程中需相互協(xié)作配合,這對于提高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降低羞怯感都有積極幫助。目前尚無跆拳道和羞怯感的相關研究,但范海彪[3]認為跆拳道能消除自卑感,提高自信心;亓圣華[17]研究發(fā)現(xiàn)跆拳道鍛煉能降低中學生的羞怯感,而諸多心理學研究證實自信心和羞怯呈負相關[18-19],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本研究的結論。在身體協(xié)調(diào)、體育活動、身體肥胖、運動能力、整體身體、外表、力量、靈活、耐力、自尊和身體自我概念總均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表現(xiàn)為實驗后均分皆顯著高于實驗前,表明跆拳道訓練對個體的身體自我概念有積極的影響。這與跆拳道項目本身的特點有關;首先,跆拳道是一項拳腳并用的綜合性體育活動,它通過上肢的各種格擋防御和下肢各種步法與腿法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促進上下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提高個體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進而改善大腦皮層各中樞間的協(xié)調(diào)關系,促進身體上下肢均衡發(fā)展,促使個體的外表更健美;其次,跆拳道需要身體各關節(jié)肌肉參與,促使身體新陳代謝加快,提高機體水平。因此,自我概念中的體育活動、整體身體和身體肥胖維度上效果十分明顯;再次,跆拳道的各種腿法和橫(豎)叉練習加強了腿的靈活性,步法練習使全身各器官運動起來,導致運動能力和靈活這兩個維度的改善;然后,不論是瞬間爆發(fā)的力量還是延續(xù)力量,跆拳道的動作要求力度和力量性都很強,故在耐力和力量兩個維度上效果較顯著;最后,跆拳道運動強調(diào)學生在鍛煉的同時修煉品行,磨練意志,讓學生在比賽中尊敬對手、公平競賽,在游戲中團結合作、共享快樂,故在身體自尊上差異非常顯著。綜上原因,跆拳道訓練對個體身體自我描述因子及總均分具有積極效用。這與許廷威[8]針對小學生的研究結果一致。在身體健康因子上差異不顯著,但表現(xiàn)為實驗后的均分高于實驗前,這與喬長澤[2]、劉慶華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身體健康與否是個體長期的認知信念,與先天的遺傳條件及后天的個人身體狀況自我覺知有關,是長期累積個人認知結論,在短期內(nèi)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2)本研究進一步用差值的方式研究跆拳道在改善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上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差值在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的變化值是非常顯著的。在羞怯總均分差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表現(xiàn)為實驗組差值高于對照組,再次驗證了跆拳道訓練在幫助大學生降低羞怯感上有積極效果。心理學家認為羞怯感產(chǎn)生于兒童階段并伴隨終生,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鏡像我”,是羞怯感“泛濫”的重要時期[12];目前尚無用差值的方式探討跆拳道改善個體羞怯感的相關研究,但韓磊等人[20]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性人格對大學生羞怯感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跆拳道訓練的心理特點正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人格,這也從側面驗證了本研究的結論。在身體協(xié)調(diào)、體育活動、運動能力、整體身體、外表、力量、靈活、耐力和總均分差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表現(xiàn)為實驗組差值高于對照組。目前尚無用差值的方式探討跆拳道改善個體身體自我描述的相關研究,但張玉強等人[1]研究認為鍛煉態(tài)度對身體自我描述有正向預測作用,而鍛煉態(tài)度和鍛煉行為具有較高一致性;另外,孫延林等人[15]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鍛煉對身體自我描述有積極影響。在身體健康、身體肥胖和自尊上差值差異不顯著,但表現(xiàn)為實驗組差值均分高于對照組;程龍等人[21]研究認為,在大學生身體自我概念的各因子中,自尊、身體肥胖和身體健康的得分率排在前3位,屬短期內(nèi)不易提高的因子,原因可能如下:首先,現(xiàn)階段大學教育從一定程度上講仍為精英教育,能考上大學的學生都是經(jīng)過層層挑選出來的社會上相對優(yōu)秀的孩子,是社會的驕子;獨生子女增多,很多學生所求即為所得,久而久之,也就養(yǎng)成了自尊心相對較強的現(xiàn)狀[22]。其次,隨著生活條件的大步改善,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營養(yǎng)失衡與營養(yǎng)過剩,導致身體肥胖率增加。再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部分人都非常注重生命質量,重視生命的延長和身體的強健。
3)本研究繼續(xù)沿用實驗組前后測差值的方式探討跆拳道在改善大學生羞怯感和身體自我概念上的性別差異,研究發(fā)現(xiàn)在身體肥胖因子差值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表現(xiàn)為女性高于男性,說明跆拳道訓練后,女性在體型的滿意度上不及男性,這是由于跆拳道項目本身的特點和該項目本身特有的靈魂——跆拳道精神所決定的。跆拳道要求習練者要有吃苦耐勞、百折不屈的精神;同時跆拳道在實戰(zhàn)對抗時,專業(yè)性和危險性都很高,男性的基本身體素質和參與熱情都要好于女性;故實驗后,男生對自己的身體滿意度較高于女生。目前尚無用差值的方式研究跆拳道改善個體身體自我概念的性別差異,但許廷威[8]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生男生在實驗后在身體肥胖上的改善度較女生好,這也從側面驗證了本研究的結論。在羞怯總均分及身體自我描述其他因子及總均分差值上無顯著性別差異,但在羞怯總均分、身體健康、身體協(xié)調(diào)、體育活動、運動能力、外表、靈活、耐力和總均分差值上,表現(xiàn)為女性高于男性;基于社會角色[12]的原因,社會大眾對男女性在羞怯感上有不同的社會期望,男性更大膽開放,女性被視為羞怯膽小,而在跆拳道項目中強調(diào)要敢于拼搏,這對于處于渴望擺脫“既定形象”,表現(xiàn)“特立獨行”的青春期女性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另外就運動的參與程度上來講,男性要優(yōu)于女性,尤其是像跆拳道這種高對抗性、高體能消耗的運動項目,緣于此,女性參與這種活動后個體身體自我的感受會優(yōu)于男性。在整體身體、力量、自尊差值平均分上表現(xiàn)為男性高于女性,這也與許廷威[8]的研究結論一致,由于先天生理因素導致男性在力量和整體身體評價上較之女性有絕對優(yōu)勢;另外,性別角色賦予男性“強健體魄”的性別特征,導致男性的身體自尊較女性高。
[1] 張玉強,徐曉飛. 大學生鍛煉態(tài)度對身體自我描述的影響[J]. 體育學刊,2010,17(3):65-69.
[2] 喬長澤. 跆拳道訓練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的影響研究[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8:194-194.
[3] 范海彪. 跆拳道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107-108.
[4] 毛瑞秋. 跆拳道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搏擊·武術科學,2009,6(6):89-91.
[5] 劉慶華,陳南生. 跆拳道動作技術練習對幼兒身體和心理行為能力影響的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3):96-98.
[6] 羅雅莉. 大學生鍛煉態(tài)度與自我概念、鍛煉行為的關系性研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1):68-71.
[7] Henderson L,Zimardo P.Shyness.In:Schmidt LA,Schulkin J,Editors.Extreme fear and shyness:origins and outcomes[M].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8] 許廷威. 跆拳道修煉對小學生身體自我概念影響的實驗與研究[J]. 浙江體育科學,2009,31(4):113-115.
[9] 陳旭.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體自我概念影響的研究[J]. 湖北體育科技,2007,26(1):71-75.
[10] 汪向東. 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 (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11] 季瀏. 體育心理學測量與評價[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 林崇德. 發(fā)展心理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3] 郭文,黃依柱,祝婭. 身體鍛煉自我效能感、目標自我一致對體質健康問題突出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度的影響[J]. 體育學刊,2010,17(11):68-73.
[14] 龐慶軍. 青少年身體自我概念與參與體育鍛煉的關系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6):668-670.
[15] 邱達明,段曉旺. 年齡和性別對身體鍛煉與自我觀念關系的調(diào)節(jié)功能[J]. 體育學刊,2009,16(1):35-38.
[16] 孫延林. 體育活動對大學生身體自我描述的影響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19(1):20-22.
[17] 亓圣華. 身體鍛煉與中學生羞怯、自尊、人格之間的關系[J]. 體育科學,2009,29(2):39-45.
[18] Miller R S. On the nature of embarrass ability:Shyness,social evaluation and social skill[J]. 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5,63(2):315-339.
[19] 高峰強. 小學生羞怯與孤獨、同伴接納和社交自我知覺的關系[J]. 心理研究,2011,4(1):69-75.
[20] 韓磊. 人格與羞怯的關系:中介效應與調(diào)節(jié)效應[J]. 心理科學,2011,34(4):889-893.
[21] 程龍. 身體自我描述的運動項目差異性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4(2):67-70.
[22] 王婷,馬寅生. 近5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綜述[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3):267-269.
The effects of Taekwondo on improving the sense of shyness and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self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Yu-qiang1,XU Xiao-fei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iton,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2.Psychoeducation Center,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By applying the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the authors sampled 255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r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tried to probe into the functions of Taekwondo in improving the sense of shyness and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self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a semester (15 weeks) of Taekwondo experiment intervention, the author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total average score for the sense of shy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after experi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experiment, which means that after Taekwondo intervention, the sense of shy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experiment; the total average scores for physical harmony, sports activity, body obesity, athletic ability, physique, appearance, strength, agility, stamina, self-respect and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sel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experiment; in terms of the physical health factor, the difference were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average score after experi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experi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By further verify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by means of difference, the author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in terms of the total average score for the sense of shyness, and the total average scores for body harmony, sports activity, athletic ability, physique, appearance, strength, agility and stamina,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physical health, body obesity and self-respec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body obesity, the differences in femal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males; in terms of the total average score for the sense of shyness and the total average scores for other physical self describing factors,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but in terms of physique, strength and self-respect, the average differences in mal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females, in terms of other factors, the average scores of femal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ales.
sports psychology;sense of shyness;concept of physical self;Taekwondo;college student
G80-05
A
1006-7116(2012)02-0094-06
2011-11-03
張玉強(1980-),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