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大則美
驚濤拍岸,吞吐日月,是江海之美;壁立千仞,峻極于天,是山川之美。《聊齋》之美,亦類于此。全書近五百篇,縱筆海內(nèi)域外,寫盡世間百態(tài),給了我們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
《局詐》篇中,李生有古琴,極珍愛。程道士則用盡心機,“知交年馀,并不言及音律;漸而出琴,漸而獻技,又漸而惑以佳麗;浸漬三年,得琴而去?!币粋€接一個的“漸而”,把騙子行騙之事寫得活靈活現(xiàn)。恒娘之心計,仇大娘之治家,河間生之頓悟,董生之一轉(zhuǎn)念,喬女之勇于擔(dān)當(dāng),施愚山之精于斷案,生旦凈末丑,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劇。茅盾說莎士比亞之所以享有不朽的盛名,是因為“他廣泛地而且深刻地研究了這社會轉(zhuǎn)型期的人的性格……他的作品里有各種的生活,各色的人等,其豐富復(fù)雜是罕見的。”把莎翁與蒲翁類比,未必恰當(dāng),但是他們都在靜觀飄零人性之海的蕓蕓眾生,春溫秋肅、美丑善惡盡遣筆端。
蒲松齡并非遺世獨立之人,不能忘情于時代。明朝亡國,清軍入關(guān),天崩地解,海移山徙。在《聊齋》中,明清易代之際的諸多史事通過文學(xué)的形式得以體現(xiàn)。
一笑了之
讀《聊齋》之前,總覺得書中哭聲多笑聲少,多是懷才不遇之事,多為心事虛化之嘆?!读凝S自志》不是說“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嗎?蒲松齡的《感憤》一詩中,不也有“新聞總?cè)牒硎?,斗酒難消塊磊愁”的詩句嗎?
大家之作,風(fēng)格多樣。五味雜陳,哀樂迭生,方是真生活?!读凝S》笑天下可笑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
《狐諧》中狐女才思敏捷,語言詼諧,眾男子皆不可敵?!断扇藣u》中自詡為中原才子的王勉,作詩一首,高吟“一身剩有須眉在,小飲能令塊磊消”,自我感覺良好,誰料卻成了笑談。別人評其上句是孫行者離火云洞,下句是豬八戒過子母河。
有的篇章則是冷幽默。如諷刺庸醫(yī),寫到某同知夢見岳神召見,詞色憤怒,有一人在旁為之求情。夢醒后方知此人是醫(yī)生,同知暴病后便請來醫(yī)治,結(jié)果“中夜而卒”。文中提到,“或言:閻羅王與東岳天子,日遣侍者男女十萬八千眾,分布天下作巫醫(yī),名‘勾魂使者’。用藥者不可不察也!”
或許蒲松齡正如徐渭所言,“樂難頓斷,得樂時零碎樂些;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復(fù)古開新
《聊齋》用文言寫就,如果把文言換成了白話,又會如何?
關(guān)于語言的問題,孫犁先生曾經(jīng)感嘆過,“書必通俗方傳遠,文言限制了它的讀者面,但是,自從它問世以來,流傳竟這樣廣,甚至偏僻鄉(xiāng)村也不斷有它的蹤跡?!边@說明,文言與白話,或者說形式不是決定一部文學(xué)作品價值的關(guān)鍵。若是沒有真性情,無病呻吟,縱然全篇白話,也只能算是現(xiàn)代八股文。
聊齋點評家馮鎮(zhèn)巒曾指出,《聊齋》短制,似小橋曲岸,淺水平沙,更具有“敘事簡凈,用筆明雅”的特點。如《車夫》一文,不足百字,不妨全文附上?!坝熊嚪蜉d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嚙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既上,則狼已龁片肉而去。乘其不能為力之際,竊嘗一臠,亦黠而可笑也?!比绻麑⑵渥g成白話,不知讀者有何感受?我認為在諸多短篇中,文言的優(yōu)越性似乎體現(xiàn)的更明顯。
文學(xué)家是極其敏感的,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充當(dāng)了時代的先知。《聊齋》用文言,貌似復(fù)古,實則開新。因為文章內(nèi)容是新的,是那個時代所獨有的。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自成面貌,迥異前人。這些人物沒有出現(xiàn)在六朝志怪里,未曾徜徉于唐宋傳奇中,只屬于《聊齋》。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