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學編集的《論語》,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必讀的儒家經典。自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論語》的影響迅速遍及社會各個領域,成為中國人內圣外王的智慧源泉。
《論語》主要記載了有關孔子的言語行事??鬃邮崂碚狭讼摹⑸?、周三代的文化精髓,開創(chuàng)了儒家,成為諸子百家影響最大的一派。《論語》中所提出的“孝悌仁愛”“忠恕誠信”“恭寬義禮”成為深植于中國人價值觀的理念原則,中國人因此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此即朱子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南懷瑾先生在他的《論語別裁》中說:“先孔子而生,非孔子無以圣;后孔子而生,非孔子無以明?!贝思磸堓d所謂“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仲尼無《論語》,亦無以彰事功。幾千年來,儒者有關《論語》的注釋,累代不絕,異說紛呈,較早關于《論語》的注解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時間。
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語言習慣、價值觀念都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在今天這個世界,《論語》對我們是否仍有價值?我們應該如何解讀《論語》?如何用今天的價值觀呈現(xiàn)穿越兩千五百年的生存智慧?
這其實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認真思考的文化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