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屬性即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質,公民作為個體的一種概念性表述,也有其自身的屬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應該具有主體性、責任性和平等性。
關鍵詞:公民;市場經濟;主體性;責任性;平等性;公共性
中圖分類號:F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3-0175-01
當代中國公民社會的發(fā)育與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密不可分。公民社會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唯有市場經濟充分發(fā)展,才能產生培育公民社會生長的土壤。因此,從市場經濟視角來研究公民是很有必要的。關于公民性的含義,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而黃湘蓮教授在充分結合中國實際的基礎上對公民性的內涵所做的概括,是我認為最為恰當和合理的。她認為“所謂公民性(civility),是一個理想的概念或者韋伯式的理想型,是指公民作為公民所應具有的基本規(guī)定和可能性?!?/p>
公民性的內涵十分豐富,其表現是多角度和多層次的,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結合市場經濟這一視角,我認為公民主要有以下基本屬性,即主體性、責任性和平等性。
一、主體性
公民主體性,即在現代法律權利基礎上,個體公民在身份、權益和行為等方面的獨立性。
(一)公民身份的國家認同
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馬歇爾的公民資格理論,公民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角色歸屬,公民身份是其本質。公民對這種身份及其行為模式的認知,體現了公民個體對國家或社會共同體的認同意識和歸屬感,并因認同意識和歸屬感而具有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社會的主人。人民是公民的政治集合體概念,作為集合體中的個體——公民,應當是以國家主人的資格和身份加入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共同體的。因此每一個個體公民都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體,擁有相對于國家、社會與其他平等個人的主體性地位。
(二)公民是權利和義務的主體
馬歇爾認為,公民是權利與責任統(tǒng)一的主體。而根據社會契約論“公民性是身處某一社會中的公民所享有的權利以及應當承擔的義務的總和”這一論斷,正是這樣的權利和義務的統(tǒng)一使得一個自然人成為一位公民?!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所以,公民既是權利的行使者又是義務的履行者,即公民是權利和義務的主體。
(三)公民是市場活動的主體
市場主體是指在市場上從事經濟活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和組織體。市場主體可以分為投資者、經營者、勞動者以及消費者,企業(yè)和個人則是這四種主體的角色扮演者和承擔者,而企業(yè)在一定意義上說也不過是公民的聯(lián)合體而已。此外,市場經濟自主參與和平等競爭的特點,與公民本身所具有的自主和平等的屬性也是相吻合的。
二、責任性
公民責任性,是指公民履行與其公民身份相適應的、符合社會公共善的義務以及對行為后果承擔的自覺體認。
(一)主體自由是公民具有責任性的前提
在現代民主社會,公民作為認識、行為和道德的主主體是自由的,這不僅表現在主體意志上,主體的行為也是自由的。根據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觀點,意志得自由是人能夠承擔責任的前提,也就是說,公民這一主體的責任不是強加的,而是建立在自由的意志和行為選擇基礎之上的。其中意志的自由是責任得以確立的根本依據。公民責任的實質就在于主體在意志自由的基礎上為行為的自由選擇而承擔的后果。所以,公民責任只有在主體自由的公民身上才能存在,是公民對行為的理性思考和選擇后形成的。
(二)公民的公共交往性決定了公民具有責任性
公民作為個體并不是獨立存在,它只有存在于社會共同體或者國家中,相對于其他公民個體才能存在。公民的生活也是一種群體性的生活,是通過在社會公共領域內與其他公民的交往進行的,并且依賴于群體生活取得個人的發(fā)展。因此,為保障社會共同體的有序運行,社會必須對生活其中的個體提出權利和義務要求,即作為權利的享有者,公民必須對社會和他人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在市場經濟這種群體性交往活動中,為了保障其正常的運行,公民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平等性
公民平等性,是指公民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相同的地位,并在此基礎上所具有的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一)公民身份決定了公民是平等的
公民在社會生活中人人生而平等。這里的“生而平等”不僅僅指在現在民主社會中,人人生來都是平等的,每一個有一國國籍的公民也是平等存在的。1948年聯(lián)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就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美國學者馬歇爾也提出:“公民身份是一種地位,一種共同體的所有成員都享有的地位,所有擁有這種地位的人,在這一地位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上都是平等的?!?/p>
(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法國學者皮埃爾·勒魯提出:“平等創(chuàng)造了司法和構成了司法。”“公民平等是公民在刑法、政法、民法各個方面的平等。”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應該是公民社會、法治社會、正常社會的應有之義?!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
(三)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平等的
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最基本的我規(guī)律,它要求商品生產者之間要以價值為基礎進行等價交換,任何一方不得無償占有他人的勞動,這就使得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平等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之間是平等的進行交易和競爭,自由的選擇和判斷,不受別人強制,選擇的后果也由自己承擔。人們之間進行交易和競爭的機會均等,地位相同,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權,進行交易和競爭的個人或企業(yè)都是市場主體。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作者簡介:王文香(1985— ),男,漢族,河南省商丘人,現為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0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民教育。
參考文獻:
[1]秦樹理.公民學概論[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9.
[2]張宜海,王星源.公民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9.
[3]俞可平主編.市場經濟與公民社會——中國與俄羅斯[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