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坑之困”自被報道之后,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關于“李坑之困”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是深刻的也是多方面的。在這里,本文僅僅從公司法的角度來探求一下“李坑之困”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其法律途徑上的出路。
關鍵詞:李坑之困;利潤分成;公司組合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3-0014-02
自2011年7月開始,因村民與旅游公司的收入分成糾紛引發(fā)的“李坑之困”,曾引發(fā)各界關注。從江西省婺源縣秋口鎮(zhèn)政府獲悉,經(jīng)過當?shù)卣c李坑村委會、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協(xié)商并簽訂協(xié)議,2011年度,該村村民的旅游收入分成標準由上年度的人均1200元提至2100元;并在此后五年間每年遞增60元,至2015年提至人均2400元,五年期滿后收入分成再行商定。至此“李坑之困”的話題暫告一段落。盡管話題已經(jīng)過去,而它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不得不令人們深思?!袄羁又А辈皇菃为毜膫€案,在各個原生態(tài)旅游區(qū)基本上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袄羁又А弊畲蟮姆制缫彩菃栴}的關鍵所在是利潤分成問題和公司組合問題。
一、利潤分成問題
自2001年到今天,李坑村與旅游公司的簽約分成合同一直存在著利潤分成不斷變動的問題。隨著旅游業(yè)的興起,旅游收入的不斷增長,李坑村民對原有的利潤分成越來越不滿。既然村民不滿的是利潤分成,那么旅游公司和村民之間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利潤分配的處理問題。既然問題的癥結在于利潤分配,那么作為一個股份有限公司該如何去從法律上去調(diào)整、平衡及其完善公司內(nèi)部及其外部的利潤分配,就成為解決“李坑之困”的關鍵所在。
(一)存在的問題
1、在“李坑之困”所反映的問題中,村民和公司之間的關系始終處于模糊的狀態(tài)。要處理好兩者的利潤分配問題,就必須重新界定兩者的關系。從2001年葉如煌與村民簽訂的合同來看,二者之間是普通的商事合同關系。可以說,村民是債權人,而公司是債務人。若單獨從商事合同的角度出發(fā),雙方均應遵守合同的約定。那么村民一再要求更改合同內(nèi)容中的分成,就構成違約。但根據(jù)情勢變更原則,隨著旅游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旅游收入的不斷增加,村民的一再變更合同,不但沒有違反合同,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公司和村民的商事合同關系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兩者之間的利潤分成問題,必須對其關系重新界定。
2、婺源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不同意變更合同的行為違背了公司法的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原則和利益均衡原則。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是維護正常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的需要。早在中世紀的商業(yè)習慣法就已經(jīng)規(guī)定商事交易中對善意第三人和債權人保護的原則。公司是一個由不同利益相關者組成的聯(lián)合體,利益均衡原則要求公司立法必須兼顧股東、公司及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袄羁印钡膯栴}不僅反映出旅游公司的公司制度的不完善,也反映出公司法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
(二)解決的方案
“李坑之困”中的利潤分成問題始終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其癥結所在是如何重新界定村民與公司之間的關系。本文認為應當把村民納入公司的成員,使其成為公司的股東,進而按照公司法的相關規(guī)定來處理兩者之間的利潤分配問題。其理由如下:
1、保護股東合法權益原則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則。確保股東權益是實現(xiàn)資本自由流通和安全流通的關鍵,是保障公司健康運行的基礎。因此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了股東會的出席權、按出資比例或持股比例形式的表決權、臨時股東會的召集請求權、建議與咨詢權、投資收益與剩余財產(chǎn)分派權、出資轉讓與股份處置權公司管理者的選擇權等。村民入股,一方面其利潤分成可以完全按照公司法的具體規(guī)范來行使,另一方面村民權益可以得到公司法的全面保護。
2、公司法規(guī)定了完善的利潤分配制度。村民成為其股東,按照公司股東利潤分配制度得以分配利潤,從而解決因經(jīng)濟發(fā)展的速度、旅游業(yè)收入的增長等帶來的公司和村民利潤分配不均的問題。獲取利潤是股東投資公司的直接目的,利潤分配請求權是股東的一項固有權利。為了保護股東的合法權益,公司法規(guī)定,公司應將經(jīng)營獲得的利潤按一定的原則、方式和順序分配給各個股東。公司的董事會,根據(jù)公司法相關規(guī)定,并結合本公司的財物狀況和經(jīng)營成果,制定出公司當年的稅后利潤分配方案,提交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并依法實施。雖然公司利潤分配屬于公司內(nèi)部事務,但因其關系到公司長遠發(fā)展及債權人利益,公司法對公司利潤分配制度有著強制性的規(guī)定。《公司法》第167條第5款規(guī)定“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guī)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guī)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公司利潤分配必須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和方式進行,對于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股利分配方案無效。可見,村民成為公司股東,既可以行使其應有的權利,同時也受到法律的規(guī)制。公司法制約了公司和股東兩者之間的利益均衡,從而使公司和村民之間的利益分配得到保障。
盡管村民成為公司股東,可以解決村民和公司之間的利潤分成問題。但該問題的徹底解決,一方面有賴于婺源股份有限公司內(nèi)部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利潤分配制度;另一方面,也有賴于國家對公司法的進一步完善,加強對股東、債權人利益的保護。此外,李坑村村民也應該得到普法的教育,增強法治意識,依法維權。
二、公司組合問題
“李坑之困”反映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公司組合問題。在婺源股份有限公司介入之前,李坑村所簽訂合同的相對人一直是民營企業(yè)。在此之前,雖然也曾出現(xiàn)利潤分配問題,但通過變更合同都得到了解決。而當婺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關于利潤分成的問題反而得不到解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2007年,婺源縣轉變思路,從之前的鼓勵民營資本單點開發(fā)變成組建一個統(tǒng)一的旅游公司。而在旅游公司的合并組合中,反映出的最大問題是政府的介入。其理由如下:
1、政府介入婺源旅游業(yè)整合,違背了商法的意思自治基本原則。就其本質(zhì)而言,公司作為一種盈利性組織,就必須隨時調(diào)整組織戰(zhàn)略及經(jīng)營決策,以應對源源不斷的國內(nèi)外競爭壓力。因此,在公司的管理和發(fā)展過程中,國家不應過多介入公司事項。李坑問題中,婺源縣政府的介入,正好體現(xiàn)了公司自治和國家管制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反映了公司私利性與國家管制所追求的社會公益性目標之間的對立和沖突。因此,對于公司法而言,必須公平調(diào)整各方的利益,并以建立有效經(jīng)營之組織,尋求公司自治與公司監(jiān)控之間的競爭性平衡。
2、政府的過多介入增加了公司的安全風險。安全是公司法的核心價值范疇。正如霍布斯所說“人的安全乃是至高無上的法律”。如果人的財產(chǎn)、生命、自由籠罩在侵害、災難的陰影中,任何美妙的東西對人類都將失去價值。市場經(jīng)濟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投機和交易風險的風險經(jīng)濟,那么把風險交易降低到最低限度,為交易主體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就是公司法和其他商事法律的重任。而政府作為強權機構,強行介入市場經(jīng)濟和公司的經(jīng)營管理,打破了商法所要保障的安全秩序。
3、政府的介入使得婺源旅游公司的重整組合違反了相關法律規(guī)定。首先,公司合并應遵循自愿的原則。公司合并本身就是依法和依約進行的法律行為,是雙方或多方合意的結果。因此合并必須是出于參與合并的公司的真實意愿,是各方平等、協(xié)商、自愿的結果。在婺源縣旅游公司的合并過程中,政府的強權介入,違背了公司合并自愿原則,損害了各民營旅游企業(yè)的利益。其次;婺源縣旅游公司合并的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循公司法規(guī)定的公司合并程序進行。再次,在公司合并的過程中應維護股東、債權人的利益。而作為債權人的李坑村民恰恰成為了婺源縣旅游公司合并的受害者。
針對如上問題,在公司合并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1)公司合并應嚴格依照公司法的程序進行。(2)在合并的過程中,必須遵守公平、自愿的原則;(3)在合并的過程中,政府不應以強權介入,政府參股必須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出現(xiàn);(4)合并中充分考慮股東的切身利益;(5)合并中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6)在合并中在注重公平的同時兼顧效率。
三、結語
“李坑之困”反映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本文認為其關鍵所在在于:村民與公司的利潤分配問題和公司的組合問題。綜上所述,本文從公司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議。然而,要真正徹底解決“李坑之困”,僅從這兩個方面著手是不夠的。如何用法律規(guī)制和保障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及用法律來維護市場經(jīng)濟中包括政府在內(nèi)的各方主體的利益,是每個法律人所必須思考和研究的。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中國網(wǎng)絡電視臺http://news.cntv.cn/china/20111008/114466.shtml/@
[2]淺談“李坑之困”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view/1f355815f18583d049645903.html
[3]馮果.公司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02.
[4]柯志芳.公司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5]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02.
[6]龍?zhí)旃?jié).商法略論[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
[7]雷興虎.股份公司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7.
[8]方流芳.公司審批制度與行政性壟斷[J].中國法學,1992,04.
[9]楊瑞龍,周業(yè)安.論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企業(yè)共同治理機制[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1988,01.
[10]王世權,牛建波.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治理的途徑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雷士公司控制權之爭的案例分析[J].科研管理,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