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上的這位老兄,看來年紀(jì)已經(jīng)不小了。怎么還像個頑童似地騎著個圓球呢?這圓球看外形像是只大鐵球,可是鐵球那么重,也飛不起來呀!要不就是氫氣球,可氣球飄在半空中,下面怎么沒繩子拽著呢?其實你們都沒有猜著。這位老兄騎著的是一顆炮彈!那是18世紀(jì)的炮彈。問題又來了,炮彈怎么可能被人騎呢?難道就不怕炸著自己?你又多慮了不是?那是《吹牛大王歷險記》里的一個鏡頭。在吹牛大王那里,可以天馬行空,任其“胡作非為”,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言歸正傳,《吹牛大王歷險記》原為德國民間故事,這是介于童話和幻想故事之間的作品。它是根據(jù)18世紀(jì)德國男爵明希豪森講的故事編寫的,原名為《明希豪森奇遇記》,編寫者為德國的兩位作家?!だ共透?,畢爾格。
明希豪森男爵實有其人,一個自稱為“世界上頂誠實的人”,可是他的每一句話,別人都不會相信。他原是18世紀(jì)德國漢諾威地區(qū)的莊園主,出身于名門望族,喜愛打獵。他又是個軍人,在俄國服役過,和土耳其人打過仗。明希豪森生性幽默,擅長言談,慷慨大方,深得朋友敬重。明希豪森退伍回到德國,編了許多離奇古怪、異想天開的冒險故事講給人們聽,他也被人們公認(rèn)為杰出的故事家。這些故事反映了當(dāng)時德國貴族階層愛吹牛、編瞎話的惡習(xí)。明希豪森也成了“喜歡吹牛撒謊、好把事情無限夸張因而毫不可信”的代名詞。
明希豪森男爵為我們講述他的冒險故事。這是一些什么樣的故事呢?你看了以后,會笑疼肚皮的:明希豪森男爵騎炮彈飛行,到月亮上去旅行,被大魚吞進(jìn)肚里又逃出來,遇到干奶酪島上三條腿的人,和大熊決斗了三天三夜……舉個具體的例子,你知道馬是怎樣被掛到教堂的房頂上的嗎?原來下大雪,雪把村莊都掩蓋了,只剩下教堂的尖頂露在外面,這個吹牛大王就把馬拴在了上面。哪知夜里天氣轉(zhuǎn)暖,雪都融化了,等他一覺醒來才發(fā)現(xiàn),馬被掛在了教堂的尖頂上。吹牛大王一槍把韁繩打斷,馬落了下來。他讓馬拉著雪撬向圣彼得堡奔去,一條狼一口就把馬的屁股吃掉了,狼就鉆到了馬肚子里繼續(xù)吃,把馬吃成了空殼。他用鞭子一抽,狼就出了馬的殼,狼代替了馬,他就騎到了狼的身上……
不管怎么說,《吹牛大王歷險記》所講述的故事,荒誕離奇又十分生動有趣,它帶給孩子們的快樂使人一看就會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