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奔馳上路,請多關照
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讓所有人羨慕不已,試問誰不想過一把隱形的癮呢?但是奔馳公司工程師的心更大,他們要讓汽車隱形,而網上的一段視頻證明,他們居然成功了!借助于光學偽裝技術,他們制造出一種幻覺,讓最新款F-Cell奔馳在大街上消失于無形。
在奔馳的宣傳片中,工程師駕駛F-Cell行駛在漢堡的高速路和巴伐利亞的大橋上,這輛隱形奔馳的出現(xiàn)讓路人陷入驚訝之中,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熱鬧的網友這樣說——
新手上路:開車為什么要隱形?
一米光:返修率100%,原因是后面的司機看不見你丫在前面!
vs2:隱身衣投放市場指日可待,銀行、珠寶行業(yè)稱有壓力……
Silver:人海茫茫,時光蒼蒼,前世的緣分讓我在街上遇到了那輛奔馳……可是它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它,就這般錯過……
積雨云:007電影《擇日而死亡》里,早就提出這樣的理念了,007駕駛這樣的汽車,在諜報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真想也有一輛這樣的車。
費米:關鍵是,有了這種車,可以在任何地方停車而不用擔心被開罰單!
4.1樓:交通部門表示,你買了這樣的車也不能上路。
愛鉆研的網友這樣說——
凌凌七:其實也就是在車身表面覆蓋了能夠貼合車身曲線的LED顯示屏,在車身一側安裝鏡頭,實時捕捉沿途的景象,并將其投射在另一側的LED屏幕上,讓車子能夠被“看穿”,看到被車子擋住的景象,進而達到隱形效果。
愛翼:這個概念與日本科學家的“隱形外套”相似,所運用的科學原理與天氣預報播報員和好萊塢電影人使用的藍幕相同。
我的思考:看似合理,但是擋不住雷達的掃描,僅僅是劉謙的“魔術”而已,而且斜著看就不對勁了!不過很羨慕他們有條件做自己喜歡的事。
鋒友:這個正確叫法應該是光學迷彩。說它迷彩,是因為它可以根據(jù)各類環(huán)境適時地變更。要識別它,除了熱成像,還有就是通過坐標實時GPS對比。沒有這些,基本就看不出什么。
“恐怖”黑魚入侵北美 中國胃救美國?
最近在微博上,一則怪魚入侵北美的傳奇故事再度風行。據(jù)說,這種魚吃所有其他的魚,捕食手段兇殘,離開水還能活三天,可以在陸地上滑行,會襲擊小孩、寵物,甚至殺死成人……
此魚不獨美國才有,在中國也有,俗稱黑魚,在國人眼里“水煮紅燒兩相宜”,卻在遠征北美后,搖身變?yōu)榭膳碌摹棒~斯拉”。
林強:黑魚屬于鱧科鱧屬,原產地在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半島。2002年,黑魚首次在美國的新聞報道中出現(xiàn)。它們那獨特的外形、兇猛的習性以及頑強的生命力,著實讓北美人民受驚不小。2004年還出了一部以黑魚為原型的恐怖片《科學怪魚》,片中的黑魚體型龐大,成為吃人的怪物。鱧科魚類是一類能呼吸空氣的淡水魚,統(tǒng)稱蛇頭魚,是攻擊性很強的掠食者。我們愛吃的黑魚,也被喚作北方蛇頭魚。美國人想了很多辦法對付黑魚,比如投除草劑和魚藤酮、電捕、網捕等,但都無法完全根除黑魚。
饅老師:去年還看到過小龍蝦在澳大利亞稱霸的新聞,還有大閘蟹占領泰晤士河的新聞……對付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引入“吃貨”。
Owishan:這種魚在中國的河里有天敵嗎?為什么在中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里就沒能成為禍害?
東方云陽:咱們大概就是黑魚的天敵吧……
貓叔洗鐵路:我那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吐槽他的美國房東在煮浣熊,還說打算去抓只水獺嘗嘗……人家只是食譜跟捌門有點不一樣而已。
法徒:類似的事情說得很多了,其實說什么中國胃是很可悲的事情——中國因為資源缺乏,不得不大量食用多刺的淡水魚。
無限非概率驅動:準備去美國大使館申請簽證,申請人身份:生物學家;赴美目的:協(xié)助解決外來生物入侵問題。
手機隱藏功能 基本不靠譜
關于手機,網上一直流傳著各種神奇的說法,比如手機沒信號時,還可以撥打“救命電話112”;比如手機電量不足了,按*3370#鍵后手機會重新啟動,然后電量會增加50%;比如車用遙控器落在車里時,只需將手機拿在離車門一英尺的地方,撥通家里人的手機,當家里人在他的手機旁按響備用遙控器上的開鎖鍵時,你的車門就可以打開……
自從有了微博,這些關于“手機隱藏功能”的文章被很多網友當做救命寶典轉發(fā)收藏。但是科普網站果殼網就此作出專業(yè)分析鑒定,這些傳言基本不靠譜。
萌王布蘭:隱形電池這個純粹胡扯。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成本和手機可以擺放硬件的容量等問題,是需要什么功能就擺什么硬件,擺不下或者太貴的就要更換或者舍棄。而且電池電量也是手機的賣點之一,把電池隱藏起來有什么好處呢?充完電以后,電是越用越少的。即使這條命令有用,也只是在界面上顯示的電量變多一點而已,這點代碼部分是可以做到的,但實際電量還是很低。況且,實際上顯示電量明顯不等于實際電量的話,這是一個BUG,不可能通過測試的。
灰常強大:如果哪款手機真有這些功能的話,那真是手機中的戰(zhàn)斗機了!
Ikyokyo:這些可能最初是從一些國外網站或文章里照搬的,在轉發(fā)的過程中被添油加醋或產生微小的變化,最后變得十分荒唐。記得小時候做的傳話游戲嗎?一個人說的話經過多個人之口,最后已經南轅北轍了。
大神:這是手機,這不是哆啦a夢,別指望它能干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