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她走遍張北壩每一處林地,呵護親手栽種的白楊。
她種樹的方式極其類似母親孕育孩子——從樹上剪下枝條做幼苗,栽種、澆灌,待它們成活,再將樹苗一棵棵移栽在沙灘地,幾乎一日不離地守護在身邊,看著纖細的樹苗一天天長高、長壯。在十年九旱的張北壩上,每栽活一棵樹,她心里的高興是旁人無法理解的。
1979年,國家在西北、華北、東北(簡稱三北)風沙肆虐、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建設防護林工程,從此,壩上的白楊林有了“三北國家公益林”之稱。
57歲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北縣張北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的站長袁妙枝在全國兩會上提交建議,內容是重視防護林的管護,因為防護林已出現(xiàn)衰死,再得不到治理,環(huán)京津地區(qū)將面臨風沙的威脅,沙塵暴將直逼北京。
樹死了,殘存著大片樹樁
3月18日,張北縣林業(yè)局的執(zhí)法車上,林業(yè)局副局長王進煥、袁妙枝以及兩名記者,從縣城出發(fā)一路沿S245省道張(北)化(德)線北上。
車里的王進煥和袁妙枝表情凝重,一路無話。汽車駛出城區(qū),公路兩側成片的樹林漸漸進入視線。“隨便看吧,到處都是老化枯死的樹?!痹钪@才打開了話匣子。汽車在公路一側緩緩停下,袁妙枝透過車窗指著公路邊的一片樹林說,光禿禿樹頭的都是死樹,僅有主干沒有枝的也是死樹,一棵棵枯樹被大風刮斷,拾柴村民將刮斷的枝條撿走,林地里只留下成片的樹樁。
袁妙枝行走在林地的樹樁間,仰望那些已干枯的光禿禿的樹干,腐爛的樹皮已張開口子,手輕輕一撕樹皮便大片脫落?!白甙?,這樣的場景在林地里到處都是?!痹钪Υ叽儆浾?。
防護林的樹大部分都是上世紀70年代栽種的,也有小部分栽種于上世紀60年代,至今,有的樹木壽命已達50歲。1979年,國家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qū)建設防護林工程,規(guī)劃范圍涉及324個縣(旗),其中,上世紀60年代栽種的樹木也被規(guī)劃到三北防護林帶中。
1976年,袁妙枝從河北林學院畢業(yè)分配到張北縣基層鄉(xiāng)鎮(zhèn),如今,她扎根基層從事林業(yè)專業(yè)工作已36年。袁妙枝從小就與樹結下了不解之緣,她的父親曾當過林業(yè)局長,幼年時她就跟隨父親上山栽種過樹木。大學畢業(yè)后,趕上國家建設三北防護林,她又積極投身其中。
壩上十年九旱,能栽活一棵樹,心里的高興是旁人無法理解的。袁妙枝說:“當年建設防護林時,迎著不時席卷而來的風沙,全民總動員出義工,拖拉機帶著懸耕犁把土壤松開一條溝,村民從大樹上取下樹枝,用鍘刀截成一段一段,密集地植入土溝,馬車拉水澆灌?!敝蚕乱豢脴淙菀祝笃诠芾硎侵仡^,管理養(yǎng)護跟不上等于沒種樹。在壩上,要想種活一棵樹,需要付出比其他地方多幾倍的心血。
繼續(xù)驅車北上,一路穿過張家口沽源縣、康??h,來到內蒙古化德縣,樹木枯死現(xiàn)象隨處可見。
去年、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袁妙枝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大會提交建議,建議加大對防護林的保護力度。
“我就不信栽不活李子樹”
防護林出現(xiàn)嚴重的成熟和過熟現(xiàn)象,在袁妙枝的印象中是從2006年開始的。
袁妙枝說,以前,防護林樹木間距小,枯死幾棵也不明顯,現(xiàn)在行走林間明顯感覺間距增大,防護林正在經(jīng)歷從有林到疏林、再到無林的演變。1992年、1994年,袁妙枝對450畝即將進入衰老期的防護林進行大膽更新嘗試,齊地皮伐樹,挖起樹根對林地進行懸耕,斷根造樹(樹根發(fā)芽長出幼苗),如今胳膊粗的白楊已成林。但是2003年國家出臺政策,“除了修路等需要,原則上不得砍伐防護林,而且,防護林的砍伐手續(xù),縣、市、省三級林業(yè)部門無權審批?!痹钪φf,“再也不能用以前的辦法了?!?br/> 在張北縣張北鎮(zhèn)馬蓮灘村委會一塊集體林地里,成株成行地長滿了油松、杜松、云杉等樹木。馬蓮灘村委會主任劉占林笑著說:“我們這里一年四季都能見到郁郁蔥蔥的綠色,這都是袁三姐帶領村民栽種的。”袁妙枝在家排行老三,由于曾經(jīng)當過馬蓮灘村的包村干部,村民們習慣叫她袁三姐。袁妙枝站在松林間,看著這些茁壯成長的樹木,話語間也多了爽朗的笑聲,“這些小樹苗栽種時僅有20厘米高,如今,都已長到了1米,當時栽的間距小,如今成活后有的都被移栽到縣城街道做景觀綠化了?!?br/> 馬蓮灘村集體土地里,還有一片一株挨著一株的云杉樹苗正在培育,這些幼苗是兩年前從其他地方買來的,如今也長出地面以上50厘米。正在育苗的小云杉樹,是袁妙枝墊錢買來的,當時每株6角錢,經(jīng)過兩年的培育,馬蓮灘村委會主任劉占林說,現(xiàn)在每株50元錢也不賣。
在這塊土地里,除了正在育苗的樹,還有嫁接的垂榆,以及果木李子樹、杏樹。當時栽種果木時有人對袁妙枝撂下這么一句話:壩上不可能種活李子樹。袁妙枝說:“我就不信栽不活李子樹,事實證明,不但栽活了樹,而且還吃上了李子果,如果誰不相信,可以問問林業(yè)局的王局長吃過這樹上結的果子沒有?!?br/> 張北縣林業(yè)局副局長王進煥頻頻點頭。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壩上三北防護林成片枯死,很難再起到防風固沙的效果,跟袁妙枝同樣感到憂慮的張北縣林業(yè)局副局長王進煥說:“1982年,張北曾出現(xiàn)過一次沙塵暴,白天屋內都要點燈,走在路上,人與人頭碰頭還沒有能見度。壩上地表水位下降,蟲害嚴重以及自然氣候惡劣等等原因造成防護林成片死亡。幾年前,國家林業(yè)局到張北縣調研三北防護林情況,調研組也知道情況。另外,河北省林業(yè)部門也曾到過張北縣調研,上級有關部門對實際情況也十分了解?!?br/> 張北縣共涉及三北防護林面積60萬畝,經(jīng)過調研確認,30萬畝已屬低質林,30萬畝為成熟和過熟林。2008年10月,張北縣林業(yè)局就曾作出《低質林改造項目建議書》上報省林業(yè)局,該建議書提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期,張北縣大搞群眾性植樹造林,但限于當時條件,在造林樹種選擇上未能適地適樹,更談不上良種壯苗,樹種多為小葉楊,如今大多楊樹林已成了小老樹,林木逐年死亡,林間空地多,經(jīng)濟價值很低,防護效果差,個別地方出現(xiàn)了成片死亡,如不及時更新改造,環(huán)京津生態(tài)屏障將受到嚴重威脅。
張北縣林業(yè)局拿出的更新方案是,對于因未能適地造樹造成的小老樹伐倒,刨出樹根,進行全面整地,然后栽植沙棘樹,達到更換樹種;對因品種造成的小老樹進行嫁接改良,嫁接成小黑楊、北京楊、小青楊等適應性強、表現(xiàn)好的優(yōu)良品種。
袁妙枝并不完全認可當年在造林樹種選擇上沒有適地適樹的說法,她說:“楊樹的生命期為30年至60年,但這需要在土壤、水分充足的環(huán)境條件下,而壩上的防護林由于氣候干旱,十來年中年降雨量最大達到400毫米,少于190毫米的時候淺層土壤下便是黃沙,這些樹在長期缺水分的情況下,衰老是自然現(xiàn)象。不過樹木嫁接技術并不是問題,據(jù)了解,早在1983年、1989年,張家口林科所就曾在張北縣二臺背村,兩次對農田防護林進行半帶更新嫁接研究課題,嫁接更新改造的林木現(xiàn)已長成檁材。”
王進煥坦言:“那時,可以這樣改造防護林,從2003年開始,再想那樣做也不好做了?!?br/> 沒錢,更新樹木就成難題
“有技術,有想法,為什么還是不能實施?”袁妙枝一語道出防護林遲遲得不到更新改造的根本原因:“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眼看著林地一天天稀疏,我是真的想落淚?!蓖踹M煥說,自2008年開始,他每年都向河北省林業(yè)部門上報低質林改造項目建議。
他們認為,目前三北防護林已經(jīng)成為成熟林或過熟林,國家既然把三北防護林列入公益林,那么,在林業(yè)的后續(xù)產業(yè)投入上,也應加大投入力度,使防護林更好地發(fā)揮防風固沙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