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2012年,我省和寧夏、吉林等省區(qū)一起繼續(xù)采用高考試卷的“課標卷”,這也是我省使用“課標卷”的第二年。在這最后的沖刺階段,我們約請了四位高考方面的專家,分別對語文、數(shù)學、英語和思想政治四個學科的備考進行了解讀,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能給高三一線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為了方便表達,本組文章中把《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分別簡稱為《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
2012年高考語文“課標卷”《考試大綱》,和2011年相比沒有變化——這原本就可以確知,因為“課標卷”正在全國穩(wěn)步推廣?!罢n標卷”先在海南、寧夏兩省區(qū)試點,被俗稱為“海寧卷”;2010年,吉林、黑龍江、陜西3省進入,正式稱為“課標卷”;2011年,山西、河南、新疆3省區(qū)進入,共計達8省區(qū),與“大綱卷”持平;2012年,又將有河北、云南、內(nèi)蒙3省區(qū)進入。廣西、貴州、青海、西藏、甘肅5省區(qū),也將在未來一二年內(nèi)進入“課標卷”行列。與“課標卷”始終相伴的還有“遼寧卷”。在這個推廣過程中,《考試大綱》的穩(wěn)定是必要的。
我們關注《考試大綱》,不能只是注重于試卷的外在結構、表面形式。其實,語文學科考查的內(nèi)容無非兩項:閱讀和寫作。要求的語文能力無非兩種:閱讀是“吸納”,寫作是“釋放”。體現(xiàn)的思維方式無非兩類:閱讀是“歸納”,寫作是“演繹”。任何一份語文試卷,選擇題目之外,都包含閱讀和寫作兩項因素,兼顧考查兩種語文能力,都需要運用兩類思維方式,也因此,都具有雙重的訓練價值??梢源蜻@樣的比方——在語文試卷這張餐桌上,有各種各樣的饅頭:大饅頭、小饅頭、方饅頭、圓饅頭……從本質上看,都是面制的食品。備考的重點不是琢磨不同的饅頭有什么不同的吃法,而應立足本質,首先關注面制食品的共同吃法。
我們倡導備考中的“自覺意識”,也就是要遵從學科規(guī)律,依據(jù)高考實際,提高備考效率,優(yōu)化備考效果。這就需要目的高度明確,思路特別清晰,答題正確快速,充分展示能力。備考要由“自發(fā)”轉為“自覺”,同學們經(jīng)過十幾年的努力學習,完全有資格由“業(yè)余考生”成為“專業(yè)考生”,并以專業(yè)考生的姿態(tài)進入考場。
高考語文備考的要義,可以用下面的表格來說明:
閱讀類題目的宗旨是“據(jù)題精答”。
這里說的“精答”,不是精細地答,而是精明地答?!熬鳌钡卮?,就是該讀的讀,讀得精確;不該讀的不讀,堅決摒棄。應該讀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確把握;不該讀的是次要信息,要棄之不理。重要信息是題目考查的實質,次要信息是干擾的假象。高考試題采用的文字,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都必然是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交織在一起的。高考是大規(guī)模的筆答考試、大規(guī)模的快速閱卷,因此任何一道題目的答案必須建立在確切信息的基礎上;同時高考又是選拔性考試,它的任何一道題目都需要有一些人答對,另一些人答錯才可以。如果一道題目得分率100%,那就是廢題一道,根本實現(xiàn)不了區(qū)分、選拔的功能。所以,高考題必須設置次要信息形成干擾,這是不以命題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
既然如此,那么,解題的根本目的就是將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分離,“聚焦”于重要信息。要做到“精明”地答,不靠死記教條,要根據(jù)題目要求,首先明確題目指向。
“自覺意識”要求三個要點:一是堅持動態(tài)比較,不死記術語教條;二是關注句號、句讀,聚焦重要信息;三是進一步思維,加工轉化重要信息。
寫作類題目的宗旨是“據(jù)題發(fā)揮”。
高考作文題目提供寫作思維的原點。給標題或給話題的作文通常是給出一個原點,作為寫作依據(jù);給材料的作文則是給出一種生活場景,其中包含若干原點,供考生選擇。
考場作文要由原點出發(fā),在生活的廣闊空間中,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積極展示。一般而言,思維距離原點越近,越容易被認為符合題意,但是越不容易寫出新意;思維距離原點越遠,越容易寫出新意,越不容易被認為符合題意??忌挥凶龊贸浞譁蕚洌瑢懯煜さ乃夭?,表達真情實感,才能寫出既高度符合題意,又特別具有新意的優(yōu)秀作文。
細節(jié)、感悟,是作文成功的兩大柱石。以此為基礎,作文備考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用“作文思維觀”突破“作文常識觀”,建立對題目的認識與信心;高考作文題目不是一道常識題,而是展示思維的原點,輻射空間是無際的生活。
二是用“感悟生活法”更新“死背素材法”,做好充分有效的準備。同學們欠缺的不是素材,而是對生活的感悟。備考中要做到一有細節(jié),二有感悟。
三是用“務實創(chuàng)造論”取代“空想創(chuàng)造論”,構建聯(lián)想和想象的橋梁。作文的任務不只是完成一篇800字的作文,而是用作文展示思想,感動讀者。
新課標高考語文試題必然要繼承高考語文試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此基礎上,有兩個方面的明確發(fā)展趨勢。
一是閱讀文本和題目的人文內(nèi)涵更豐厚,表現(xiàn)為選做文本和探究題目。這是“課標”的精神體現(xiàn)。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重要的載體……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語文學習應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二是寫作題目應更平實,鼓勵自主更明確,表現(xiàn)為新型的材料作文題目。這也是“課標”的精神體現(xiàn)。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表達與交流中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br/> 這兩個方面的變化,對語文教學和語文備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對教師和考生的更高要求,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閱讀題目的發(fā)展,要求考生從根本上充實自己的人文內(nèi)涵積淀;寫作題目的發(fā)展,要求考生從根本上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水平。
但是,這種根本性的充實提升,又絕非僅從備考中就能輕松完成的任務。因此語文備考就有了兩項基本任務:既要使答題思路及步驟高度明確,又要利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地激發(fā)調(diào)動、感悟積淀。
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用語文的方式,優(yōu)化備考效果。什么是“語文方式”?12個字,3個詞語——感悟生活、關注語言、錘煉思維。
我們反對高考備考中的“題海戰(zhàn)術”,一個重要原因是,這種備考方式“以考代練”,將考試和備考混為一談,盲目地以為單憑大量做模擬題目就能“熟中生巧”,提高考試成績。
考試和備考有關聯(lián),但也有重要區(qū)別??荚囀潜虐l(fā)能量,展示能力,以獲取優(yōu)秀成績?yōu)槲ㄒ荒康?;備考是積蓄能量,強化意識,為獲取優(yōu)秀成績做充分準備。
認識這種區(qū)別,對于語文學科尤為重要。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既非能力,更非知識,而是意識——對高考語文試題規(guī)律和答題思維規(guī)律的認識。
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時的日積月累。語文備考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固有的語文能力得到最大比率地展示。正因為此,強化對試題規(guī)律的認識,最大可能地接近思維“自覺意識”,就成為備考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題海戰(zhàn)術不能實現(xiàn)這種突破,因為對題海的盲目迷信,使教師和學生往往以掌握“參考答案”為終極目標。其實,“參考答案”只是閱卷評分時的一種“參考”。有些“參考答案”并不正確,很多有嚴重缺陷。對“參考答案”的盲從,不但無助于形成、強化學生的“自覺意識”,反而會干擾、模糊學生的“自覺意識”。很多“參考答案”在閱卷中都要做校正、補充,甚至被推翻。
為改變以掌握“參考答案”為終極目標的語文備考慣用方式,我們在備考中有必要引入“備考答案”的概念?!皡⒖即鸢浮?,只是閱卷評分的參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可以理解,可以修正,在閱卷中也可以接受,但是不能照搬到備考中來?!皞淇即鸢浮币η鬁蚀_、規(guī)范、嚴謹、精彩,盡善盡美。為強化備考的“自覺意識”,對“備考答案”我們也可以做必要的變形和延伸。
有的學生問,“備考答案”到哪里去找?所謂“備考答案”,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和筆下。“備考答案”不能等待別人恩賜,靠的是我們自己的思考和提高。備考中,可以將自己做出的“備考答案”與“參考答案”對照,取長補短,反復琢磨。這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如我們永遠追求真理,但永遠不能窮盡真理一樣。
有的語文教師說:“我是參考答案的堅決捍衛(wèi)者?!笔前?,作為教師,他們手里有模擬試題的“參考答案”,但是,在6月7日的高考考場上,學生手里并沒有“參考答案”,他們只有努力答得更好,最大可能地接近或者超越參考答案。語文教師不應該是模擬試題和參考答案的奴隸,而應該是真理的堅決捍衛(wèi)者。
“備考答案”承擔的任務,不只是某一道題目的得分;它所矚目的是學生備考過程中讀、寫及綜合能力的提高,是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這是一種將語文應試能力納入素質教育軌道、擺脫應試教育桎梏的嘗試。
獲得“備考答案”的過程,就是落實“據(jù)題精答”的總體思路,明確“動態(tài)、比較”的基本原則,錘煉“聚焦重要信息”意識能力的過程。這也是促進語文學習回歸“本色”所做出的努力。因為,在復習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排拒專業(yè)術語(梳理、解釋語文)和方法套路(涂抹、裝飾)對語文復習的扭曲,呼喚學生知識、思維、思想、情感、審美和語言能力的積淀。而這積淀,源于平日的語文學習——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