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哪種考試,都只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古今中外從無例外。不過在這個創(chuàng)新無所不在,想象無所不能的時代,神馬定理法則都是浮云一朵。這不,武漢某小學近日在進行入學測試的時候,祭出奇招:學生家長必須參加考試,家長成績將納入考試總分。
如此創(chuàng)新,除7精神可嘉以外,似乎并沒有多少值得鼓呼的價值。只能說明,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現實環(huán)境下,學生和家長只能成為學校的玩偶。
網絡上有句很潮的短語:坑爹昵!一般用于表達被作弄后的怨念和憤怒。依我看,武漢該小學的入學測試,是既坑孩子又坑爹。孩子本來就是一張白紙,為7在優(yōu)勢教育資源爭奪戰(zhàn)中處于有利地位,不得不放棄童真,早早地就開始繪制宏圖,一個人的童年連快樂的滋味都未能嘗過,不能不說是種“杯具”!
而對于家長而言,孩子甚至還未到入學年齡就開始7一場漫長的苦行。為7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勞心勞力,無止境地去配合教育所制造的“坑爹”鬧劇。武漢該小學的入學測試,不僅考孩子,還考爹,真搞不懂,家長的智商如何,到底與學生是否可塑有何必然聯系?如果這種“坑爹”游戲推而廣之,想必各種“家長考前培訓班”將會很走俏。
“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愚蠢兒笨蛋”,這樣的“文革”式的身份邏輯更是讓人膽戰(zhàn)心驚。慘痛的事實證明,這樣的身份邏輯和“血統(tǒng)論”,不僅坑爹而且坑人性。武漢實驗外校小學的入學測試的必然結果,就是“拼爹游戲”由拼財富、拼權勢到拼父母的智商和學識。而事實上在這個社會,有條件獲得較高學識的家長,往往是上一輪資源搶奪戰(zhàn)的勝出者。從這個邏輯上來講,考家長的“坑爹”游戲無疑在加劇社會資源分配的“馬太效應”,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資源世襲。
一個常態(tài)的社會,由精英賢達和引車賣漿者組成,知識層次必然參差不齊。但成人世界的格局、歷史和制度連成的斷裂,又何必讓孩子們來繼續(xù)延續(xù)這種命運、承受這種負擔呢?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入學考試的“坑爹”游戲能告訴我們:平等的起跑線在哪里?
也許設計這個“坑爹游戲”的人沒有想那么多,目的也是為了平等。但作為教育工作者,若不能把教育平等的制度實現,放置到社會大背景下去考量,平等的意愿難免變異為不平等的幫兇。
我們可憐孩子,更同情家長。借這個入學測試鬧劇,表達下自己的怨念:這不是在考爹,是在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