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早已落下了帷幕,對許多考生而言,今年的語文成績是他們心中永遠的一個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本省今年語文成績平均85分,可想而知,今年江蘇高考語文整體分數(shù)之低了。撇開前面基礎題不談,就說說占語文分數(shù)半壁江山的作文,保守估計平均僅有45分。好多考生認為如此低的作文分數(shù),可能是審題出現(xiàn)了偏差,也有些認為文體選擇的不對,而就我考后向學生詢問及平時批閱學生作文的情況來看,許多考生對于考場作文的語言推敲不夠,低幼化、假大空化的語言充斥著考卷,詞不達意、莫名其妙的表達隨處可見。閱卷老師一看到如此之語言表達,立馬就判斷其作文水平的“平庸”,分數(shù)不高也就毋庸置疑了!
高考批改作文實行分項分等的評分標準已經(jīng)很多年了,語言與內(nèi)容、結構的比分各占三分之一。實際上還不止,我們知道,讀者被一篇美文的吸引,往往首先被作者精彩、深邃的語言給吸引了。一位文學家說的好:語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穎的素材,精巧的構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語言作為載體。高爾基也曾經(jīng)說過:“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為此,在考場作文中我們必須十分重視語言表達這個環(huán)節(jié)。
考場作文的語言表達還是力求做到規(guī)范、連貫、得體!
對中學生而言,由于視野的不斷擴大,知識的不斷深化和更新,從而導致思維日益復雜,但是語言表達能力相對滯后,鑒別語言規(guī)范能力又相對偏弱,這就使得中學生用語不規(guī)范。比如有些學生很喜歡流行歌曲,對其中一些不規(guī)范的語言又無鑒別能力,還在作文中“借鑒”,于是就常有“情是永遠”、“幸福過你的幸?!敝愖屓速M解的文字。還有些學生迷戀網(wǎng)絡語言,在作文中常常寫上幾句流行的網(wǎng)絡語,什么“神馬都是浮云、有木有”等等。這些在高考作文中都是大忌。語言不規(guī)范一般表現(xiàn)為生造詞語、詞不達意、文白夾雜、亂用方言等等。而規(guī)范的語言,是指語言通順明白,語句無病。消除語言不規(guī)范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運用自己掌握的語法知識進行自我檢查,看看文中有無詞語使用不當或生造詞語、有無成分殘缺、有無搭配不當?shù)鹊龋绻屑毑檎?,一般都能找到不合“?guī)矩”的句子。二是堅持閱讀典范的現(xiàn)代語體文作品,以形成正確的語感。由于現(xiàn)在的高考一般都不從課文中尋找題目作為語言材料,于是有些學生干脆連課文都懶得去讀,這是極其錯誤的。課本課本,課文還是根本,我們決不能舍本逐末。對此,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正確引導。
句子是表意的基本單位,若干個句子前后組合起來形成“語言鏈”,才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語言表達的連貫,對于文章的語氣語勢極其重要。古人說的“文氣貫通”,也是講的這個意思。但是如果句子之間缺乏這種相互的銜接與聯(lián)系,語言的連貫性就遭到破壞。而一旦句子的連貫性差,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像一掛精美的項鏈斷了線一樣,支離破碎,不再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精品了。學生作文中語言不連貫主要有以下兩種表現(xiàn):一是沒有統(tǒng)一的話題和中心。一段文字應圍繞著一個話題,統(tǒng)一于一個中心。有些學生想到什么寫什么,思維的跳躍性很大,有時又怕遺忘某些臨時想起的“閃光的語言”,因而把文章寫成了“意識流”的作品。遇到這種情況,應暫時擱筆,搭好全文或全段的框架,把內(nèi)容想明確、想清楚、想到底,無論是敘事寫人還是抒情議論都應如此。一般說來,胸有成竹之后,才能“下筆有神”。二是語言不呼應。句子之間不僅要有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還要有語言和語氣上的呼應。只有這樣,語言才能連貫、通暢。讓語言前后呼應的方法很多,如主語承前省略、利用代詞呼應、使用關聯(lián)詞語、適時地重復上文的內(nèi)容或語言等等。
語言表達得體,首先,語言要符合文體要求。各類文體的文章都有各自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如果記敘文中議論過多,便會削弱以情動人的力量;如果在議論文中過多使用描寫,又會使所議之理陷入瑣屑的敘述之中。對考場中一些四不像的文章,閱卷老師往往深惡而痛絕的。其次,得體還可以理解為書面語與口頭語、白話文與文言文的正確使用。書面語與口頭語有各自的使用環(huán)境,如果用錯,就不得體。一般來說,考場作文中用過多的口頭語表達,文章就顯得啰嗦、低幼。有些學生偏好文言,以為在文章中多用文言字會顯得自己“國學根底深”,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其實文言的表達不只是說一些“之、乎、者、也”的文言字,文言有文言的規(guī)則,不深入了解文言的行文規(guī)則會鬧出很多笑話的。因此,如果文言功底不深的同學慎用文言來行文。此外,得體還可理解為用語有分寸,不說過頭、絕對的話。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加強辯證思維的訓練,力求全面地、發(fā)展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總之,規(guī)范、連貫、得體,既是對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起碼要求,也是較高要求。語言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膚”,也是表情達意的“工具”?!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論語·衛(wèi)靈公》)要在考場中取得作文高分,我們必須平時經(jīng)常學習、掌握、磨礪、錘煉語言,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