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著實得為陳奕純先生的散文《桐花中原走》而震撼!因為我一直認為一篇美麗的散文是必定會使人身臨其境,并且文章所要表達的畫面會歷歷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而《桐花中原走》正是這一幅意味深刻的大型中國畫。
文章開頭,作者就直扣題目中的桐花來寫,用“始終認為,這花,早晨應該是絳紅色,上午應該是棗紅色,中午應該是火紅色,下午應該是紫紅色,晚上應該是水紅色”,這同花異紅描繪出了一片生動的泡桐花海,隨后又開門見半山似的引出了全文的文脈,原來這不同的紅色按深淺度,傳達出了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墒亲髡哌€是按散文的這股形散而神不散的力道繼續(xù)寫意下去:“出于畫家的職業(yè)習慣,對紅色時刻保持著一種激情的熱度、一種向上的斗志,這高倍濃縮了的紅——中國紅,最接近太陽的一種色調(diào)。”這里升華了泡桐花紅色的價值,從這可以看出作者其實每段都緊扣著中國來寫。
后來,作者又點出了一幅幅寫生的地點,正是河南信陽、大別山革命根據(jù)地:“放眼望去,一樹樹泡桐花如紅旗漫卷,恰似當年,解放戰(zhàn)爭的烈火點燃了全中國的山山水水?!?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4個縱隊12萬余人,向大別山方向進軍,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開辟了舉世矚目的大別山革命根據(jù)地。作者感慨道:“英勇的大別山兒女為了新中國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他們‘最后一把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送戰(zhàn)場’,真是感天動地啊。而今,硝煙早已散去,大別山早已換了天地,生活充實有序,幸福天天分享。但目睹這漫山遍野的泡桐花,不得不讓人想起嘹亮的軍號聲穿越敵人炮火的一剎那;想起紅軍戰(zhàn)士此起彼伏的沖鋒聲、殺敵聲;想起走在我們前面、獻身這片土地上的無數(shù)革命先烈、英雄兒女,我的心臟怎能不加速跳動?怎能不淚雨滂沱呢?”是??!我們當下的幸福生活,都是由老一輩人的生死拼搏換來的,作為中華兒女怎能不為之心動?雖然我從未去過大別山,但是在作者的筆下我仿佛已經(jīng)見到了這栩栩如生的火紅的桐花,聞到了這帶著苦、帶著甜、帶著辣的花香。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滿山依舊的泡桐花海見證了多少英雄的壯舉。這鮮紅的花海呀,正是由千千萬萬革命者的鮮血染成的。
隨著南風的吹拂,作者看見“一朵朵泡桐花宛如一支支軍號朝天高歌”,這時,耳邊回蕩起新中國成立前夕偉人毛澤東說的一段振奮人心的話:“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jīng)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派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從1921年到2011年,短短的90年,正是因為有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有了像井岡山、大別山、陜北等革命老區(qū),有了無數(shù)革命先驅(qū)和時代精英,我們才會點亮民族獨立、人民做主、國富民強的偉大夢想,實現(xiàn)了新世紀民族復興、改革開放、大國崛起、擁抱世界的大跨越,書寫了人類發(fā)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作者徹徹底底地避開花景,寫到了“改革開放”這一奇跡,13億中國人前進的步子越來越大了,同時又發(fā)出了這么一句話感嘆:“我想,這其中,也應該有大別山兒女的一張張笑臉吧!”我想,這張張笑臉是大別山人對前輩的敬仰,因為他們畢竟是經(jīng)歷了這樣的歲月,所以對這一絲絲的甜蜜更有體會。
“一朵花被陽光燙傷了,另一朵花她會同時感到痛;一朵花開謝了,另一朵花會同時告訴這個世界——她有多么不朽!”作者這時再次點題,升華主題——中華民族永垂不朽,中國共產(chǎn)黨指引我們向前進!
此時此刻,我不得不感嘆道:“好一幅《桐花中原走》!好一個新中國!”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