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爺今年70歲,平素身體非常健康。然而,從去年11月份開始,他每當坐著、站著向左側轉動頸部時、或是平臥向左側翻身時,就會感到天旋地轉,有時還會出現耳鳴、惡心、嘔吐等癥狀,而當他將頭部轉回正常位置或重新平臥時,這些癥狀就會緩解。他曾先后去多家醫(yī)院、多種科室進行診治,都不見好轉。后來,一個耳鼻喉科專家確診他患了耳石癥。
內耳有參與聽覺活動和維持人體平衡這兩種功能。內耳中的橢圓囊和球囊上長有囊斑,在囊斑的表面上鑲綴著許多碳酸鈣結晶,這些結晶被叫做耳石。如果人長期勞累過度、頭部遭受外力的撞擊或耳石發(fā)生老化,這些耳石就會從囊斑上脫落下來。當人在扭動頸部或變化體位時,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有可能落入耳水(即半規(guī)管內的淋巴液)中。由于耳水可通過流動的方式向平衡神經傳遞信號,并通過這種功能來調節(jié)人的身體平衡。因此,當耳石落入耳水中時,就會阻礙耳水的正常流動,導致耳水傳遞給平衡神經的信號出現紊亂,使人發(fā)生眩暈和身體失衡。醫(yī)學上將這種疾病叫做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又名耳石癥。此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
相關的資料顯示,耳石癥患者在就診之初??杀会t(yī)生懷疑患有頸椎病、內耳眩暈癥或腦供血不足等疾病。這類患者往往經多家醫(yī)院診治無效后,才被確診患了此病。這樣一來,患者不但要飽受疾病的折磨和四處求治帶來的痛苦,還要承受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若是能了解一些與耳石癥相關的醫(yī)學知識,在出現與朱大爺相似的癥狀時先去耳鼻喉科就診,不但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還可大大減少不必要的花銷。
在臨床上,醫(yī)生可通過手法復位為此病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操作步驟為:①患者坐在床上,醫(yī)生站在其背后,雙手扶住患者的頭部,然后緩緩地將其頭部向患耳側扭轉45度。②讓患者保持頭部旋轉的狀態(tài),以平臥但患耳朝下的姿勢躺倒在床上,然后抬起肩膀、抻直頸部,保持該體位2~3分鐘。③讓患者將頭部逐漸轉正,再將頭部向對側扭轉45度,并保持該體位2~3分鐘。④讓患者保持頭部旋轉的狀態(tài),然后迅速將軀干向健耳一側旋轉90度,并保持該體位1~2分鐘。⑤讓患者將頭部緩緩轉正后,慢慢起身,呈頭直狀態(tài)就坐。至此,手法復位治療完成。患者在治療完成后需休息半小時后才可離開,在治療后的當天禁止騎自行車或駕駛機動車。同時,患者在完成治療后的三天內應睡在硬板床上,枕頭應以蕎麥皮做枕芯,讓健側的耳朵朝下,側臥。
一般來說,大多數此病患者在接受耳石癥手法復位后即可痊愈,少數患者需要進行多次治療才能痊愈。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有發(fā)生眩暈、惡心、嘔吐的可能,但這些癥狀在治療完成后即可消失。此外,在臨床上有極少數的耳石癥患者經多次手法復位治療后仍無法痊愈,這樣的患者應進行手術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有頸椎外傷病史、合并有頸動脈夾層動脈瘤及嚴重的頸椎病或心臟病的此病患者應謹慎選用此種療法。同時,此病患者必須由??漆t(yī)生為其進行手法復位治療,否則很容易發(fā)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