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哈爾濱150080)
摘要:在中國堅持、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有最良好的條件。進入21世紀以來,學術界與公眾對國學的關注持續(xù)升溫,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研究和學術建設卻遭遇了平臺式發(fā)展,形成了國學熱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邊緣化”并存的社會現(xiàn)象。借鑒國學普及經(jīng)驗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全新的學術領域。若把弘揚中國優(yōu)秀思想文化與發(fā)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擰成一股繩,必將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開拓出全新的局面。
關鍵詞:國學普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國學熱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3-0294-02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中國時日長久,產(chǎn)生了諸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等優(yōu)秀理論。正是它們指引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現(xiàn)在還正在發(fā)揮著巨大的引領作用。在全球文化經(jīng)濟一體化的沖擊裹挾下,廣大國人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和渴望,以及學界對國學價值的尊崇和闡釋,推動了當前的“國學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之所以能特別根深蒂固,就是因為有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為其肥沃的土壤。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中國堅持、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有最良好的條件。進入21世紀以來,學術界與公眾對國學的關注持續(xù)升溫,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研究和學術建設卻遭遇了平臺式發(fā)展,形成了國學熱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邊緣化”并存的社會現(xiàn)象。借鑒國學普及經(jīng)驗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全新的學術領域。若把弘揚中國優(yōu)秀思想文化與發(fā)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擰成一股繩,必將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開拓出全新的局面。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由理論的抽象轉化為理論的具體生動、由被少數(shù)人理解和掌握轉變?yōu)橥ㄋ滓锥閺V大群眾所理解和掌握的過程。這需要一個曉暢、淺近講解,易為群眾明白的通俗化宣傳、教育過程,只有通俗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才能更為廣泛而深入地根植于人民大眾之中,永遠保持生機與活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想全面進行,不單單要與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還必須和中國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這才能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是在西方社會特有的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下產(chǎn)生的,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與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的文化傳統(tǒng)有較大的差異。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合起來,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國化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黨成功地實現(xiàn)了這種融合,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民族形式、中國語言、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特色,真正成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其理論意義在于,將完整準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普及到每一個老百姓心中,切實指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和各項工作,把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其現(xiàn)實意義在于,從國學熱的緣起來看,新形勢下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對于防止國學熱中的不良傾向,引導人們正確對待、正確看待國學熱潮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眾化離不開通俗易懂,在保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的科學精神的前提下,將其轉化為群眾的生活語言,既簡明、扼要,又易記。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精神融入群眾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的具體生動的實例中,貼近群眾生活和實踐,逐漸內化為群眾的觀念、意識、素養(yǎng),這在黨的歷史上是曾經(jīng)有過成功范例的。為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宣傳、研究、普及工作,我們既要從實踐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對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進行準確的把握和運用,又要結合新的實踐,在回答和解決實際問題中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對理論工作者來講,真正能為老百姓所接受,能夠引領思想指導實踐的新品力作,才是最有價值的理論成果和社會成果。社會在發(fā)展,實踐在創(chuàng)新,這是廣大理論工作者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首先,要學習“百家講壇”等國學普及形式,建設一支從事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工作的專業(yè)隊伍。隊伍專業(yè)化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前提。如果沒有素質過硬的專業(yè)化隊伍,是很難勝任的。要學習“百家講壇”、“文化中國”和“新杏壇”等國學普及形式,培養(yǎng)出類似于丹、易中天等一系列講壇專家。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都需要建設相對穩(wěn)定的專業(yè)化宣傳隊伍,特別是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中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專家隊伍,經(jīng)常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用靈活多樣的宣傳普及形式,特別是與群眾的實際問題和困難聯(lián)系起來,讓群眾從內心感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在他們身邊、感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在爭取群眾信任中宣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其次,要借鑒國學“童子功”的教育方式,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從青少年抓起。青少年對感性的知識接受很快,而且一輩子難以忘記?,F(xiàn)在很多家長、學校抓國學教育從娃娃抓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可利用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高深理論變成通俗易懂的讀物,使這些知識和理念鍥入青少年的心靈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理念會內化為他們的德性,升華為他們的理想,轉化為他們的行動。這種效果遠勝于長大以后再灌輸。學校特別是高校已經(jīng)成為我黨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爭奪下一代的“主戰(zhàn)場”。要改進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多地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讓學生提出問題,爭論問題,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加強學校校域網(wǎng)的引導和管理,使之成為學生認識世界、掌握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陣地。同時要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學好專業(yè)實現(xiàn)就業(yè),是進入社會的第一需要,德才兼?zhèn)涓菍崿F(xiàn)自身價值、報國報家的更大需要。
最后,要吸收大眾傳媒對國學普及的經(jīng)驗,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力度。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而大眾傳媒包括報紙、刊物、電臺、電視臺、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通訊等是信息化社會的主要載體?,F(xiàn)在,大眾傳媒對國學的普及已成汪洋之勢。加強大眾傳媒的宣傳輿論工作,是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社會陣地。大量事實證明,西方敵對勢力顛覆外國政權,首先是利用媒體,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制造思想混亂,進而搞亂社會,亂中取勝。中國在發(fā)展成為世界強國的過程中,既要習慣于在國際輿論的非難中前進,更要充分掌握國內新聞輿論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充分發(fā)揮大眾傳媒教育人民、宣傳社會的重要作用。第一,要堅持正面宣傳,正面教育,弘揚主旋律,堅決不能讓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輿論占領我們的陣地。第二,要堅持新聞的階級性、真實性、時效性原則,真實、客觀、公正、及時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國家法律法規(guī)、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社會新聞,力爭在第一時間“發(fā)聲”,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同時,要進一步增強新聞宣傳的“公信力”。第三,要進一步改進新聞宣傳的方式方法,克服“八股文”,力求生動活潑,通俗化、形象化,使人們愛聽愛看。第四,要高度重視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通訊等新興輿論工具,認真研究管理辦法,主動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正面輿論的引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離不開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融合,馬克思主義才能在中國深入民心,深得民意,才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真正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發(fā)揮應有的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