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百多位出家法師在臺灣所做的,不只是效法唐朝趙州禪師一句的“吃茶去”,我們更親自種茶去、采茶去、做茶去,最后才能在茶的一生當中,靜靜地體會禪茶一味的一點滋味。有一次,師父在我們的茶山就寫到“吃茶不曉種茶苦”。我們平常常常喝茶,喝一杯好茶很容易,但是要種出一杯好茶卻要多少辛勤的耕耘和多少汗水的澆灌。
(一)茶生于寒山,不因寒枯而失節(jié)
茶生于寒山,不因寒枯而失節(jié)。寒冷、風吹、日曬、雨淋,它不變它的節(jié)操,不因采摘而氣餒。我們真正種茶的茶人朋友知道,如果你不去采摘,就像現(xiàn)在的母樹大紅袍,可以保留它健康的生長狀態(tài),但是它不會冒出新芽。所以,茶你越采摘,它會冒出越多的嫩芽。不因采摘而氣餒。就好像我們?nèi)嗽馐艽煺酆痛驌簦粫藚s反而更奮發(fā)向上。不因炒制而退味,是指我們在做茶的時候,經(jīng)歷二、三百攝氏度的高溫,經(jīng)歷炒青、蒸青,茶仍保持最純真的狀態(tài),保留所有最有益我們?nèi)梭w健康的物質(zhì)。不因煎泡而難耐。我們泡一壺茶,沖入熱水,它將釋放生命當中最精華的物質(zhì),奉獻生命在花開最美的時候。茶忍煎耐泡,而最后我們坐下來品茶的時候,卻把茶渣丟到垃圾桶。但茶不是這樣就結束它的一生,它化作有機的肥料,回饋到大地,孕育新生命的成長。所以說茶的一生揭示了很多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在茶的生命當中,能夠看到生命的希望。
(二)茶的本質(zhì)是真
現(xiàn)在在臺灣有一個茶文化現(xiàn)象,就是有很多佛教的團體,包括我的師父和慈濟功德會,都投入到有機茶的推廣、栽種。為什么有這種現(xiàn)象?因為茶的本質(zhì)是真。我們常常說人生追求真、善、美,今天茶與儒釋道的論壇,我個人的體會,不論儒家、道家還是佛家,其實最根本的教育就在于勸人為善。佛家的《釋氏要覽》上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這個真是茶帶給我們的啟發(fā)。儒釋道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善的引導。茶與禪、茶與儒釋道的結合就帶給我們最美的體驗。
(三)茶禪無語道與德
現(xiàn)代生活的一種精神文明的內(nèi)涵,在物質(zhì)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師父在臺灣推動有機茶及禪茶文化的發(fā)展有一個口號:危機就是轉機,轉機就必須做有機。他對于有機的定義,跟一般人的不同,他說給自己機會,給別人機會,還給大地一片生機,就是真正的有機。所以,我們看到有機茶的發(fā)展及禪茶文化和道家講的天人合一、儒家講的人如愛物、佛家講的慈悲為懷的思想,其實都是不謀而合的。
現(xiàn)在,我們在整個茶文化的推廣上,特別強調(diào)它要回歸自然才能達到一種有序發(fā)展的狀態(tài)?,F(xiàn)在我們強調(diào)的是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生存和生活。在茶道樂佛禪上,我?guī)煾钢v過一句話“禪有個寞照法門,在寂寞當中去關照我們的世家萬物”。我們心中正如儒家所說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律,律而后能得。得到什么呢?得到的東西,不是用嘴巴說的。
我在這里說的,其實已經(jīng)不是茶禪,不是茶道,它只是一種比擬,真正的茶道是用來行動。所以我們常說行道,道是靠我們兩條腿去行的。所以實踐得到的就是茶道。
什么是樂佛?現(xiàn)在全世界有一個風潮,慢食的運到、樂佛的主義。我?guī)煾赣煤芎唵蔚乃膫€字來解釋樂佛,他說“簡單生活,就是樂佛”。我曾經(jīng)花很長時間用來思考為什么簡單就是樂佛,因為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讓我們不斷追求一些物質(zhì)來滿足我們的心靈。比如說一個女孩子,她今天買了個新衣服,高興的感覺能持續(xù)多久?一天?兩天?還是一個禮拜?我相信能持續(xù)一個星期的應該很少。所以我們通過外物來滿足內(nèi)心,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此我們?nèi)グl(fā)掘內(nèi)心真正的樂佛才是最大的寶藏。平常我們在茶園的時候,師父就說采芽采其心,一心兩葉,就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位,我們要懂得照顧我們周遭的朋友,不要三心兩意。
師父說跪地種茶,彎腰采摘,坐著享受。人生所需不多,我們能品到一杯茶,心中充滿感恩以及感動。所以謙卑地種茶,就是在廣種我們的福田;對茶樹的呵護,就好比我們要去除心中的煩惱、雜念和外在的一些干擾。我們必須對我們的生命灌輸許多知識和養(yǎng)分,好好呵護我們這棵生命的菩提樹。禪茶中有一個現(xiàn)象叫“采摘茶葉,歡喜奉獻,喜悅收成”,因為經(jīng)過辛勤的耕耘,所以在豐收的時候,我們才會歡喜。但是茶它更了不起,它把生命的這種精華奉獻出來,茶的精神就是生生不息,奉獻自己在花開最美的時候。
(四)翻炒制茶堅韌芳香
我曾經(jīng)到桐木去拜訪里面制茶的老師傅—梁師傅,他說他小時候在學做茶的時候炒制茶,在過紅鍋時,兩只手在那茶上炒啊炒。當初那個教他學做茶的老師傅都笑他:“小梁??!做茶做到眼睛出汗?!笔裁词茄劬Τ龊??就是手上起泡,痛到眼淚都出來了。這種煎忍,是茶人的煎忍。但是茶的這種煎忍,它會將芳香物質(zhì)固定住。所以我們接受一些打擊挫折后,反而使我們生命中的一種潛能開發(fā)出來,使生命精華更釋放出來。
宋朝的朱熹也是我們武夷山的文人,他說過“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茶是我們生命的活泉,禪是我們心靈的智慧,用茶來悟禪,可以讓禪在生活中得到實現(xiàn);以禪來闡釋茶的精髓,可以讓茶得到一種心靈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