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漢語課常常留給學生“枯燥、乏味、無用”的不良印象。本文試圖從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入手,并結合自身教學體會,對現代漢語課教學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現代漢語 教學 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1)03(c)-0167-01
每當許多中文或是非中文專業(yè)的學生提起現代漢語課,總是皺皺眉頭,然后異口同聲地用“枯燥、乏味、無用”等詞語來形容對這門課程的印象,在某些情況下,現代漢語課甚至成為了最不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F代漢語課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也陷入了困境之中。那么,如何才能讓現代漢語課走出困境呢?
1 現代漢語課教學現狀原因探析
現代漢語課之所以給學生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概括。
1.1 先天不足
所謂“先天不足”,是與其他同類課程相比較而言得出的結論。以文學作品鑒賞課為例,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輕易的接觸到小說、散文等或情節(jié)生動、或語言優(yōu)美的優(yōu)秀而典型的文學佳作,再加上教師精到的講解,周圍同學各具特色的討論,對聽者來說,上一堂文學作品鑒賞課,無異于品嘗一份美味的文化大餐。而在現代漢語的三大體系“語音、詞匯、語法”中,遍布其中的是一個個細瑣的概念和近乎于理科體系中的抽象邏輯分析。于是,相比之下,學生們自然不會對現代漢語課“親近有加”。
1.2 后天失調
除現代漢語課課程自身的原因之外,現代漢語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也是造成本課給學生留下“枯燥、乏味”印象的一方面原因。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現代漢語課中,教師可發(fā)揮或是表達個人觀點的余地要小得多。并且由于一些教師本人對某些概念或是相關理論的理解不夠全面深刻,又缺乏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語言生活緊密結合的能力,或是對所教課程心存偏見、缺乏興趣等。這幾方面原因綜合起來,造成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于是,師生雙方對所教與所學皆生反感之心,便不足為怪了。
當然,除此之外,一些學生在學習現代漢語之前、之初或學習過程中,對本門課程心存偏見,或是抱有功利的心態(tài),缺乏足夠的耐心與毅力,也是造成現代漢語課教學尷尬現狀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現代漢語課教學究竟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作者試圖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2 現代漢語課教學之我見
2.1 現代漢語課應自覺承擔起激發(fā)起學生熱愛漢語漢字熱情的重擔
當國際上掀起一輪輪漢語熱潮,孔子學院逐漸遍布世界各地時,我們卻遺憾地發(fā)現,中國的孩子更熱衷于學習英語等其他語言,而對本民族的語言卻逐漸淡漠。打開網絡搜索引擎,我們可以很輕易地找到豐富的英語演講比賽資料,而相關的漢語資源卻屈指可數。年幼的孩子們在周末忙于奔波在一個個英語、計算機等學習班之間,卻把最基本的母語學習拋之腦后。一個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投入到漢語學習中的精力遠遠少于英語學習。那么,我們的漢語水平究竟是否好到了不需要再學習的地步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字音誤讀、字形失范、語法混亂的現象在人們的日常語言交際中頻頻出現,有人不僅不以為然,甚至提出了“平時工作都忙不過來,干嘛還要規(guī)范語言”的荒誕言論。因此,面對這樣的現狀,現代漢語課教師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漠然視之,而應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起學生熱愛母語、熱愛漢語漢字的熱情?!靶切侵鹂梢粤窃?,一旦這種熱情得以激發(fā),良好的習慣得以養(yǎng)成,我們有理由相信,目前的現狀最終將會得以改善。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決于它吸收了多少外來的精華,而是決定于這個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漢語是我們文化的根,是滋養(yǎng)我們現實生存發(fā)展的血液。而本著這種民族責任感去教書的教師,也會在看似平淡的課堂教學中找到更強勁、更持久的動力。
2.2 現代漢語課教學不應與時代脫節(jié)
任何一本優(yōu)秀的現代漢語教材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編纂完成的,也都會在無形間打上時代的烙印。而教師與學生所經歷的時代與教材本身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現象。那么,教材與時代之間的脫節(jié)就必須由教師自身的努力來填補。例如,講述漢字“由繁到簡”的演變規(guī)律這一部分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現階段有人在政協會議上提出“恢復使用繁體字”這一現象,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并提出有價值的觀點;當講解修辭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充分結合目前在校園用語、廣告語、網絡語中流行的漢語修辭現象與學生進行討論。總之,現代漢語課絕不是帶領學生在故紙堆中研讀抽象理論的學問,而是一門有著鮮明時代性和鮮活生命力的學科。
2.3 現代漢語課應增強趣味性
漢語課完全只有理論學習嗎?其實并非如此。在學習過程中,與基礎理論相配套的有豐富而有趣的漢語能力訓練,這些訓練材料包括繞口令、詩詞甚至歌曲等,而他們完全可以為現代漢語課帶來足夠的趣味性。例如,在引導學生認識普通話與方言時,在講解基本理論的過程中,可以適時的增添一些與此相關的經典相聲等,讓學生在開懷一笑中對普通話和方言加深認識。而在講解漢字這一部分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文化常識,給學生出示一些甲骨文的圖片,講解“商王”、“婦好”等先祖的故事;給他們講解漢字的內在含義,如“休”是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婦”和“男”反映出了“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家庭格局等。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其他一些趣味性的語料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
2.4 現代漢語課教學應切實幫助學生提高漢語漢字的運用水平
與一般人對現代漢語純理論的認識不同,學習理論不是現代漢語課的最終目的,而是指導現代漢語實踐的基本手段。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漢語課又是一門實踐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極強的學科?,F代漢語課教學應切實幫助學生提高漢語漢字的運用能力,而這種運用能力的典型表現有二:其一,普通話水平。能不能說好普通話是一個人現代漢語甚至是漢語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現代漢語教學的具體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普通話的進一步推廣作出積極的貢獻。其二,規(guī)范用語用字能力。在語言運用實踐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而引起的漢字誤讀、誤用現象非常普遍,例如,因為音同、音近而誤讀、誤用;因漢字形體相似而誤讀、誤用;因從眾心理而誤讀、誤用等。因此,當講到漢字、語法等相關內容時,教師要從各個角度幫助學生樹立全面認識,提高規(guī)范用語用字的能力。
3 結語
總之,現代漢語課應該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學有所樂、學有所成。我們相信,實現了以上目標的現代漢語課,將最終擺脫目前的教學困境,受到師生們的廣泛歡迎。
參考文獻
[1] 宗守云.趣味語料在現代漢語教學中的使用[J].淮北煤師院學報,2000(3).
[2]吳文強.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20:126.
[3]韋淑,匡明,毛知蘭.淺談農村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