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等幾個方面,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卻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說”的能力培養(yǎng)。筆者嘗試在課前五分鐘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對這種訓練形式進行闡釋和論述。
【關鍵詞】口語教學 訓練 說話
葉圣陶先生在《說話訓練不可疏忽》中講到“語文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尤其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說在動態(tài)的口語交流中,不僅能培養(yǎng)聽和說的能力,而且在不斷歸納、分辨、評價中提高了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和深刻性。
可在以往的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往往死守三尺講臺,以教學任務緊為借口,“一言堂”“滿堂灌”,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書面作業(yè)的訓練,而忽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大部分學生:讀,有口無心,有聲無情;說,語無倫次,不得要領。不僅影響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也制約了學生升入大學乃至走向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
將三尺講臺給學生一尺,進行課前五分鐘能力訓練是一種用時不多,學生能力卻如雨后春筍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動,它以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學生的所思所想為主要素材,以學生登臺演講為主要方式,形式靈活,內容豐富,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做法是:每節(jié)語文課課前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由學生輪流登臺演講,提前一天準備,可脫稿也可讀稿,師生聽完后要發(fā)表意見和建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起決定性作用。我在這一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先判斷人家說得怎樣,再想想好在哪里?差在何處?然后更進一步思考為什么好?為什么差?由最初印象人手,讓學生在“聽”中“想”,在“想”中“聽”。從形式到內容,由現(xiàn)象到本質,一步步由淺人深,不斷提高。其次能背出聽到的某些優(yōu)秀句段,按全班同學的滿意度打分,組長記錄組員得分,每周每月每學期評出優(yōu)勝小組和優(yōu)秀演說家,全班表揚。訓練形式豐富多彩,我常設欄目如:
1.名言警句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笔雇瑢W們交往中的話語變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使同學們懂得了練筆的重要性;“孝心就是美?!笔雇瑢W們明白了孝敬父母是我們做兒女的天職;“只有毅力才會使我們成功——而毅力的來源又在于毫不動搖,堅決采取為達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車爾尼雪夫斯基)使同學們懂得了毅力于成功的重要;“要在自己身上尋找痛苦的根源,任什么也不要去埋怨蒼天?!保ㄈR蒙托夫)使同學們知曉了不需要去怨天尤人,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當一個人體驗到真正的愛時,他就會表現(xiàn)出自我犧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保ū!ね呶髁蟹颍└雇瑢W們懂得了愛的偉大……
2.談天說地
透過一窗看世界,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進入視野,從而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博覽群書、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歸納、加工、表達能力。如學生對“食品添加劑”事件、拖欠農(nóng)民工工資等社會熱點問題慷慨陳詞,發(fā)表看法;把“嫦娥奔月”描繪的有聲有色。有一位同學看了《焦點訪談》后在“談天說地”中說:“我們在課文中學了‘橋單元’,看到了許多有形的橋,我認為,看‘焦點訪談’也是一座‘橋’,我們從學校走上這座‘橋’,就可以走向生活,認識生活?!倍嗝淳俚恼撌?。
3.質疑權威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語),“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愛因斯坦)。我們通過這個欄目鼓勵同學們發(fā)現(xiàn)課文以及課外讀物中的失誤,深層次地去研讀,促使他們用心、用腦讀書,而不是僅僅用口“念”書。結果不少同學對文中語句、插圖準確與否提出新解。比如有的同學認為《項鏈》中“把馬蒂爾德作為反面人物批判”的說法欠妥,有的同學對文中的語句提出質疑,對段落的編排產(chǎn)生疑問,這種鉆研、琢磨、領悟的精神,無疑是學習語文的一個良好習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處處留心皆學問”的真理,真正成為提高語文能力的核動力。
4.開心一刻
寓莊于諧,寓教于樂。學生講故事說笑話表演小品,不拘一格,在開心娛樂的同時更從工整凝練的語言中體會到對聯(lián)的特點,從幽默大師那里體會到成語的妙用,從耐人尋味的歇后語、諺語、格言、名句中領略了中國文字的精彩,從笑聲不斷的相聲小品中感受到了漢語語言的魅力。學生的精彩表演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大家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了說話能力,豐富了寫作素材。
5.奇文共賞
好的作品生命力最強,那些短小精悍的佳作,更是師生喜聞樂見的精品。于是,這個欄目成了師生奇文共欣賞的園地。如朱自清的《匆匆》、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歷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甚至獲獎的歌詞《萬事如意》、《常回家看看》等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自選其最喜愛的作品來品評,分析文字的優(yōu)美,構思的精巧,說出自己喜歡的道理,真誠的感情流露于樸素的語言之中。教師也以身示范,背誦自己欣賞的名家名篇,與學生一起去感受北國“大漠孤煙直”的雄渾和壯闊,體會南方“小橋流水人家”的靜謐和溫馨。
6.心靈家園
日記,它是學生心靈的展示,品格的顯現(xiàn),喜怒哀樂的披露。學生的大作將在這里找到第一批讀者和聽眾。這里有發(fā)自內心的呼喚,這里有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這里有團結互愛的寫照。像《我夢見自己飛上了太空》《我害怕長大》《我想對爸爸說說心里話》等佳作均博得同學們經(jīng)久的掌聲,后經(jīng)修改參加了《語文報》杯中學生作文大賽。在這里,講臺成了交心臺,學生的心聲拓寬了校園生活的話題。
7.時政要聞
真、善、美、假、惡、丑最快在這里披露,師生、班級榮辱最早在這里發(fā)布,它不僅成了學校國旗下講話的第一侯選,也成了“班級的焦點訪談”。學生利用課間和周末聽廣播看電視讀報紙,收集新聞焦點,例如關注汶川、玉樹、舟曲自然災害,知道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力量;觀看奧運會、世博會,體會到了祖國飛速發(fā)展的喜悅;談論“十二五”,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但一個接一個的礦難、不斷出現(xiàn)的“李剛們”、觸目驚心的食品添加劑問題,也讓同學們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責任。從大事到小事,從校園到世界,無不凝聚著每位學生的一片赤誠之心,由此可讓人深思,學生在此所聽到的僅僅是一條新聞嗎?
雖僅僅是課前短短的五分鐘,卻事半功倍,師生都受到了極大的熏陶和感染,無論從知識還是到心靈。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參加活動的學生顯示出極大的熱情,而且均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大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第二,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第三,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辨別能力,全班同學大都能儀態(tài)大方、神情自然地站在講臺上,用清晰洪亮的聲音,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感受,盡情發(fā)揮。第四,鍛煉了學生聽話的能力,對增進學生靈敏的聽覺、快速反應均很有幫助。第五,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豐富了知識儲備,積累了寫作素材。每位學生都為了自己的臺上表現(xiàn)博覽群書,積極準備;溝通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了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實踐證明,這種給學生“一尺講臺”的做法不僅能鍛煉學生在眾人面前進行口語交際的膽量,還注意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對于文學性的需求,開發(fā)他們的潛能,發(fā)展個性。還能開闊視野,提升境界,將身邊小事與國家大事聯(lián)系起來,將個人融入社會中,去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被推薦發(fā)表在校報上語言生動,見解深刻的作文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然,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它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的進行口語交流,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的去鍛煉。
如果說,學生和知識是兩座“山”,教師就是架在兩山之間的“橋”,只有經(jīng)過豐富的語言交流才能溝通。由此可見,把三尺講臺讓給學生一尺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