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詩是個傳統(tǒng)女子,從小喜歡畫國畫,也喜歡學中醫(yī)知識。然而,愛好這項國粹并沒帶給她益處,有時候甚至還影響了她的正常學習和工作。令她沒有想到的是,財富商機卻悄然來到她的身邊。那天,她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中藥畫”這個概念,出于對國畫和中醫(yī)藥的喜愛,她被“中藥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開始學做“中藥畫”,并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她的人生,也因此發(fā)生了巨大改變,而這一切源自于她對于國粹文化的深深愛戀。
堅持傳統(tǒng)愛好,“中藥畫”帶來人生轉(zhuǎn)折
1984年,曾雅詩出生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楊村鎮(zhèn)。人如其名,她長得淡雅、秀氣,性格恬淡、寧靜。她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對繪畫的濃厚興趣,尤其喜歡國畫。上初中時,她媽媽的陳年舊病被一位中醫(yī)開的藥方治好了,曾雅詩從此又迷上了中醫(yī)藥,經(jīng)常抱著深奧、枯燥的《黃帝內(nèi)經(jīng)》苦讀。
曾雅詩是個很執(zhí)著的人,一直堅持對繪畫和中醫(yī)的熱愛。而這兩個愛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的學業(yè),為此,她的父母并不支持她迷戀國粹文化,認為一個女孩子家,還是認認真真上學,將來老老實實干份穩(wěn)定的工作比較好。
2003年,19歲的曾雅詩高中畢業(yè),可惜的是她沒能考上大學。這年8月,父親通過關系讓她進了一家工廠做文員,吃住都在廠內(nèi)。這份工作不是很忙,她得以繼續(xù)她的愛好。一下班,她就在宿舍里畫國畫、看中醫(yī)書。有時候,舍友拉她出去逛街、吃小吃,她一般都會找借口推掉,留在宿舍里做她想做的事。當時,廠內(nèi)許多工友都傳說她的古怪,有時還當面開她的玩笑,但她不氣也不惱,依舊我行我素。實際上,這些“壞名聲”也給她帶來了小小的榮耀。由于名聲在外,廠里組織文體活動、才藝展示時,曾雅詩的最新繪畫作品必然被展示,有時還會被要求現(xiàn)場作畫。2005年,她的一幅國畫作品還被廠里推薦參加了惠州市工會舉辦的比賽,并獲得了二等獎。
但榮耀歸榮耀,她并不能靠著這兩個愛好而生存,還是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時,她怎么也不會想到,繪畫和中醫(yī)這兩個愛好,會給她帶來嶄新的事業(yè)。
在這家工廠上班后,曾雅詩開始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絡為她展示了一個更寬廣的世界,她在網(wǎng)絡上學到了更多繪畫和中醫(yī)方面的知識。2008年3月的一天,她偶然在一個網(wǎng)頁上看到“中藥畫”三個字,她的人生由此發(fā)生了轉(zhuǎn)折。
2008年,24歲的曾雅詩已在這家工廠工作了4年多,工資也從剛?cè)霃S時的1000元提高到了1800元,但職位并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她的職業(yè)生涯并沒有什么進步,不會有大發(fā)展。當看到“中藥畫”三個字的時候,她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起點。中藥和繪畫,兩件完全不相干的事物能結(jié)合在一起,將養(yǎng)生保健之道與視覺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她想,“中藥畫”這樣的新事物、新概念,像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樣。
提高技藝精益求精,開拓市場步步為營
所謂“中藥畫”,是一種既有藝術鑒賞性又有實用保健作用的美術新品種。它是采用多種中藥材的莖、葉、果實為原料,采用畫、粘、貼、拼等手藝,運用構(gòu)圖、線條等手法,并通過裝裱等工序制作而成?!爸兴幃嫛睊煸诰邮抑校饶苊阑幼…h(huán)境,又能以其自然的藥香對人體起到調(diào)理、保健作用。“中藥畫”具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品位以及現(xiàn)代人追求的自然本性和返璞歸真的理念。
曾雅詩在看到“中藥畫”的介紹后,第一反應就是要盡快自己做一幅畫。但她能從網(wǎng)絡上了解到的關于“中藥畫”的信息,也就這么多,沒有制作的具體信息。在經(jīng)過幾個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后,她認為制作“中藥畫”無外乎兩種方法:一種是不用畫筆畫,完全用多種中草藥不同形狀的莖、葉、果實等拼出圖案,粘貼住,然后用畫框固定起來,她稱之為“中藥拼畫”;另一種是利用中藥不同顏色的汁液做顏料,與傳統(tǒng)的繪畫方式一樣,在紙上畫出來,然后裝裱,她稱之為“中藥繪畫”。
想明白了這些細節(jié),她拿出半個月的工資買來了各種顏色的中藥,又買了一臺小榨汁機。藥材買回來之后,她先用各種中藥拼制出了一幅“中藥拼畫”。然后,她用榨汁機將不同顏色的中藥榨出汁液,對于不方便榨汁的中藥,則采用煮、泡的方式獲取其汁液,并用這些不同顏色的汁液作顏料,完成了一幅“中藥繪畫”。
看著眼前的“中藥拼畫”和“中藥繪畫”,曾雅詩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仔細對比后,她覺得“中藥拼畫”比較古拙,更顯原生態(tài);“中藥繪畫”則相對精美,藝術性更強一些。從小喜歡繪畫藝術的她,決定將主要方向放到“中藥繪畫”上。
曾雅詩在提高“中藥繪畫”的技藝方面,可謂精益求精。她不僅注重繪畫技術的提高,還特別注重不同顏色的中藥汁液的搭配與混合。當她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囊环N農(nóng)民畫色彩艷麗、風格古樸后,她開始嘗試著用這種農(nóng)民畫的風格來繪制“中藥畫”,效果很好。另外,她在“中藥畫”的配方上也狠下了一番工夫。所謂“中藥畫”的配方,是指一幅中藥畫上所用的各種中藥要互相搭配,多味中藥形成一個藥方,從畫上揮發(fā)出來的藥味對某一類人如易患感冒的人、慢性哮喘的人等,起到保健和調(diào)理作用。
2009年1月,曾雅詩已經(jīng)繪制了幾十幅“中藥畫”。剛開始她傾心于繪制“中藥畫”,完全是出于強烈的愛好。當手頭的“中藥畫”越來越多的時候,她不得不考慮出路問題。畢竟,繪制“中藥畫”需要成本,把這些“中藥畫”全掛在自己家里或送朋友也不是辦法。而最好的出路,是把這些“中藥畫”銷售出去,收回成本。
對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很熟悉的她,很快就想到網(wǎng)上銷售。她找朋友幫忙,為她的那些“中藥畫”拍了照片。然后,她在她的QQ空間以及新開的新浪博客、網(wǎng)易博客上,把“中藥畫”的名稱、照片、價格都貼了上去,開始銷售。
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曾雅詩不僅把以前繪制的六七十幅“中藥畫”都賣了出去,還把在此期間繪制的50多幅“中藥畫”也銷了出去。她統(tǒng)計了一下,這些“中藥畫”平均每幅售價大概是120元,而每幅畫的成本平均是40元??抠u這些畫,她足足賺了9000多元。其中的商機,讓曾雅詩怦然心動。
生產(chǎn)、定制、銷售三管齊下,點藥成金、點畫成金
2010年4月,在做了一番準備后,曾雅詩從工廠辭職,全職從事她熱愛的“中藥畫”事業(yè)。她雇了兩名助理,一名是“中藥畫”制作助理,一名是銷售助理。有了這兩名助理的幫助,“中藥畫”的繪制速度有所加快,銷售力度也隨之加大。根據(jù)銷售情況,曾雅詩算了一筆賬:按以前的銷售價格,平均每幅畫的毛利潤在70元左右,如果每月繪制60幅都銷出去,那每月毛利只有4200元。除掉兩名助理工資計3000元,制作間的房租500元,她只能余下幾百元,剛夠養(yǎng)活自己。
曾雅詩決定改變現(xiàn)狀。她首先改變了“中藥畫”的種類和制作流程,將制作種類確定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裝飾畫,每類里又分3個品種,總計12個品種,此后批量生產(chǎn)這12個品種的“中藥畫”。這樣一來,繪制效率明顯提高,每月可產(chǎn)出近百幅“中藥畫”,而銷售價格不變。
固定品種、批量繪制,助手已經(jīng)基本可以完成這方面的工作。曾雅詩被解放出來,她又推出了“個性定制”業(yè)務?!爸兴幃嫛眰€性定制,就是根據(jù)客戶要求的畫面、尺寸等為客戶特別繪制、量身定做,這方面的業(yè)務主要由曾雅詩完成。個性定制的“中藥畫”的價格也相應提高,一般300~800元不等。有特殊要求、難度較大、尺寸較大的,價格會更高。
2010年10月,曾雅詩根據(jù)一位香港富商(客家人)的要求,用一周時間完成了名為《客家田園碧水青山》的“中藥畫”,此畫寬1.2米,長2.6米。完工后,曾雅詩對這幅畫愛不釋手,因為這是她繪制過的尺寸最大、難度最高的“中藥畫”,她稱之為“鎮(zhèn)宅之寶”。但此畫在她的宅里只留存了3天,就送到客戶手中去了。這幅“中藥畫”的售價是5818元,至今保持著曾雅詩單幅“中藥畫”的最高銷售額紀錄。
除了繪制流程的改變,及增加個性定制業(yè)務,曾雅詩還對銷售方式作了改變。她不再完全依賴網(wǎng)絡,開始與周邊能接觸到的畫廊、中藥店等合作,讓畫廊、中藥店代銷她的“中藥畫”作品。從2010年10月底開始,曾雅詩又開拓出了一條銷售新渠道,她開始與廣州、東莞等地的展覽館建立聯(lián)系與合作,一些畫廊、畫店也開始代銷她的“中藥畫”作品。由于廣州、東莞等地舉辦的各類展會中均有大量外國商人參加,有濃郁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中藥畫”的銷售出乎意料的好,銷售利潤也很高。曾雅詩已決定將與展覽館方面的合作銷售,作為以后銷售的主要渠道。
正是由于曾雅詩在生產(chǎn)流程、個性定制、銷售渠道方面三管齊下,她的“中藥畫”事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中藥畫”銷往山東、四川、廣西以及北京、上海等省市,并有許多作品被外國客商帶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