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蜀道難》,該如何進行問題設計,我有一點體會。
從“難”字入手,展開討論、分析?!半y”字是本詩的詩眼,把它分析、理解透徹,就抓住了本詩的關鍵,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作者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表現(xiàn)“蜀道之難”的?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來突出“蜀道之難”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主旋律似的句子,在文章中出現(xiàn)三次,有何作用?三個問題,緊扣“難”字生發(fā)開來。
第一問: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高、險、兇(烈)。
六個角度:歷史、地貌、行人、氛圍、風光、現(xiàn)實。
問題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概括課文要點,理清課文思路,為背誦課文打下基礎。
第二問:
突出“蜀道之難”的表現(xiàn)手法:引用神話傳說故事、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反襯、雙關等等。
問題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對具體的詩句進行表現(xiàn)手法的辨析,進而體會表現(xiàn)手法的表達效果,受到經(jīng)典語言的感染和熏陶。
第三問:
主旋律似的句子出現(xiàn)三次,作用:一唱三嘆,首尾回環(huán),具有極強的音樂藝術效果,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結構跌宕起伏,搖曳多姿,臻于完美。
問題設計意圖:反復誦讀,體會詩歌音樂的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形式的美。學生情操得到陶冶,文思得到啟迪。
三個問題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內容到形式,既有辨析、理解、概括,又有揣摩、體驗、陶冶,學生思維得到訓練,情感得到升華。
找準課文的切入點,智慧地進行問題設計,這是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