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林(1895-1972)齋名紅樹室,廣東三水人。陸丹林在“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前就加入了同盟會,在此期間他結(jié)識了一些國民黨中“元老”級的政治人物,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從政經(jīng)歷。后來他來到上海發(fā)展,逐漸遠離政治圈子,加入著名詩人團體“南社”,并開始從事報刊編輯,先后曾主編許多報刊雜志。尤其以文史和書畫刊物而聞名,堪稱是當(dāng)年內(nèi)地和港澳兩地的第一“名編”。自此,中國政壇上少了一個政治家或政客,多了一個文化聞人、報刊名編、美術(shù)史家和書畫鑒藏家。而作為與辛亥革命相關(guān)的人物,在他的收藏活動里,辛亥史料墨跡是一大專注點。
歲月如流,陸丹林(1895-1972)去世將近四十年了?;貞浲拢q在眼前。他生于清光緒年間,正是中日甲午之戰(zhàn),清廷割地賠款,百姓遭殃之時。陸老為廣東三水人,父名國材,是位武舉人,而好書法,喜臨《瘞鶴銘》,筆力雄健,著有《臨池津梁》。陸老家學(xué)淵源,喜集書畫,且好評說。不喜齊白石山水畫、劉石庵的字。其實陸老亦工書法,帶有章草味,揮灑有力,自成一家。
個性人物
陸老廣額長臉。左眼失明,以瓷目代之,不時取出,用手帕擦凈,放回眼中。他一足微跛,系早歲抗盜中彈所致。身材瘦長,常說帶有粵音的普通話,聲震屋宇。初聽不懂,久了也懂。他思想新穎,耿直不阿,愛憎分明,敢說敢為:廣交朋友,篤于友情,記憶力極好。不迷信鬼神,參加追悼會從不敬禮,他認(rèn)為死者已全然不知了。幼年他在家鄉(xiāng)達立學(xué)堂讀書,祭孔時,他拒絕行禮被記大過。1911年黃花崗之役前夕,加入同盟會。曾學(xué)過多年西醫(yī)。初次來滬,賃居中國寰球?qū)W生會宿舍,得識該會主干事朱少屏(同盟會會員、南社發(fā)起人之一,武昌起義后,在南京臨時政府總統(tǒng)府只任半月秘書即回滬)介紹入南社。
南社受同盟會影響,與同盟會淵源頗深,在第一次“雅集”的十七人中,有十四人是同盟會會員。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氣節(jié),反對“北廷”滿清朝廷腐朽統(tǒng)治,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輿論準(zhǔn)備。陸丹林的交游,不少為同盟會或南社中人,故相互往來題贈亦夥。如1928年秋間,潘達微(即冒險埋葬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者)將離滬返港的前一天,王秋湄約了幾個朋友為之設(shè)酒餞行,潘達微興致甚高,連作畫六七張,陸丹林得三張:一是《歲寒》,畫松竹梅三友,潘氏逝世后,柳亞子題詩其上:“畫師騎鶴出紅塵,畫筆常留太古春。莫話黃花崗上事,幾人能保歲寒身?”對這些故友筆墨,陸老珍若拱璧。
所藏辛亥元老遺物
陸丹林收藏的孫中山或辛亥元老遺物大致有二十種,中有墨跡、手稿、書籍、憑證等:1.總理書贈陸丹林“博愛”橫披,2.總理親筆《中華革命黨誓言》,3.《中山先生演說全集》,4.《倫敦被難記》,5.《中山全書》,6.《民權(quán)初步》(民國六年初印本),7.《孫大總統(tǒng)廣東蒙難記》,8.《中山先生佚事》,9.《孫總理致章炳麟手札》,10.《孫總理手批墨跡》,11.《總理年譜長編初稿》,12.軍政府財政部軍事國內(nèi)公債券(一千元),13.廣東同盟會粵東同盟會會員徽章,14.廣東同盟會粵支部證書,15.林森《碧血黃花錄》,16.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17.《紅花崗四烈士集》,18.《三民主義》(日文本),19.《朱大符詩冊》,20.《胡漢民手札》。
當(dāng)中的第1、2、19種墨跡,曾刊入葉恭綽先生主編的《廣東文物》。第一種是孫中山先生親筆書贈陸丹林的“博愛”橫披,如今還由其女少蘭珍護著。另有孫中山先生的親筆誓言,也是陸老的珍藏品,原跡可能已捐獻,僅留存一張大照片,亦由其女少蘭保存。其文如下:“誓約,立誓人孫文為救中國危亡,拯生民困苦,愿犧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權(quán)利,統(tǒng)率同志再舉革命,務(wù)達民權(quán)、民生兩主義,并創(chuàng)制五權(quán)憲法,使政治修明,民生樂利,拱國基于鞏固,維世界之和平,特誠謹(jǐn)矢誓如左:一、實行宗旨,二、慎施命令,三、盡忠職務(wù),四、嚴(yán)守秘密,五、誓共生死。從茲永守此約,至死不渝,如有貳心,甘受極刑。中華民國廣東省香山縣孫文(手印)。民國三年七月八日立?!贝藶橹腥A革命黨誓詞,1914年7月8目寫于日本東京。誓詞右下方鈐蓋陸丹林藏印“紅樹室藏”,印系楊千里所刻。楊千里也是南社社員,為費孝通之舅,胡適之師。
陸老熟悉近代史實,尤其是辛亥革命掌故,這是因為他與不少辛亥革命的元老認(rèn)識。他曾告訴我,孫中山曾親筆寫信給他,在抗戰(zhàn)時期,當(dāng)作“通行證”很派用場。他說他見過孫中山,威嚴(yán)而可親,令人肅然起敬。也許是偉人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吧。
陸老所藏《朱大符詩冊》,朱大符為朱執(zhí)信(1885-1920)原名,亦辛亥元老之一。廣東番禺人,1904年官費留日,識孫中山,次年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黃花崗之役,隨黃興攻入督署。辛亥革命后任廣東軍政府總參議。1920年為“統(tǒng)一南方”被桂系軍閥殺害,孫中山認(rèn)為如失左右手,“使我黨失去長城”。陸老曾為朱執(zhí)信秘書。此詩冊上款為陳伯陶,廣東東莞人,陳澧弟子,清末探花。
陸老還藏有廣東名人尺牘如康有為致徐勤書、潘飛聲手札文稿、汪兆鏞手札、康有為贈李雪芳詩稿等。
由于陸老經(jīng)歷變革時代、又與革命人物多有往還,近水樓臺,收集當(dāng)時資料以及文獻,故得以造就相關(guān)著述亦豐,著有《革命史譚》、《革命史話》、《當(dāng)代人物志》、《從興中會組織到國共合作史料》、《新文化運動與基督教》、《孫中山在香港》、《美術(shù)史話》、《紅樹室筆記》、《楓園瑣談》等,其他散見于各報刊的文章甚多,十之八九為文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