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的個體小,神經(jīng)發(fā)育不健全,體溫調節(jié)能力弱,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對飼養(yǎng)管理要求較高。犢牛肺炎是指患牛肺組織發(fā)生卡他性炎癥或是卡他性—格魯布性炎癥病變,是犢牛比較常見和多發(f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也是犢牛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常見的有小葉性肺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等。該病全年均可發(fā)生,多發(fā)于冬季、早春和晚秋,尤其是初生至2月齡犢牛多發(fā)。
1發(fā)病原因
引起犢牛肺炎的病因比較復雜而且是多因素的,其發(fā)生與犢牛的呼吸器官發(fā)育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等有關。如環(huán)境溫度較低或圈舍內晝夜溫差較大,使犢牛受到冷熱交替刺激而發(fā)??;圈舍冬季環(huán)境陰冷潮濕,溫度8℃以下,濕度75%以上;夏季氣溫持續(xù)在35~42℃,牛舍內悶熱、通風不良,使犢牛中暑發(fā)熱而繼發(fā)肺炎;夏、秋季犢牛偶淋大雨或冬季遇冷風侵襲而傷風感冒、發(fā)熱繼發(fā)肺炎;當犢牛患細菌性腸炎、外科感染時,也會因發(fā)熱而繼發(fā)肺炎。
2臨床癥狀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喜臥,體溫升高至39.5~42.0℃;鼻鏡干燥,兩側鼻孔流有清鼻液或黃色鼻液;呼吸困難,伴有干咳或濕咳,胸部聽診心跳80~100次/min,呼吸45~60次/min,或伴有氣喘,呈胸式呼吸,有干或濕啰音,部分有氣管喘鳴聲;脈搏增數(shù);眼部有黏性分泌物。
3治療
治療原則是清除病因,消炎退熱,強心補液,祛痰止咳,加強護理,及早恢復肺正常功能。
(1)芐星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50~100mg/kg體重,鏈霉素100萬U,2次/d,肌內注射,用于病癥較輕者。
(2)病情嚴重的犢牛采用以下治療方案: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20~4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1 000mL,靜脈注射;或用磺胺二甲嘧啶0.1~0.2mg/kg體重,維生素C 10mg/kg體重,維生素B1 30~50mg/kg體重,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1 000mL,混合1次靜脈注射。
(3)0.1%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50~20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2次/d,靜脈注射。
(4)雙黃連粉針劑3.0~3.5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2次/d,靜脈注射。
(5)中藥治療:方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麻黃6g、杏仁10g、石膏40g、甘草10g、銀花10g、連翹10g、桔梗6g、黃芩10g、梔子10g、板藍根10g、桑皮6g、麥冬6g、沙參10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分2次內服,1次/d。
4預防
犢牛肺炎應以預防為主,治療則以消炎退熱為主,注重輔助治療,根據(jù)病癥采取相應的強心、補液、化痰、止咳、平喘等對策,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犢牛抵抗力。犢牛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是10~24℃。對犢牛的發(fā)熱性疾病應及時診治,以免繼發(fā)肺炎。在35℃以上的炎熱天氣要做好犢牛的防暑降溫工作。
(2)合理飼養(yǎng)懷孕母牛,保證母牛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以便保證所產(chǎn)犢牛體質健壯。
5病例介紹
病例一:2010年4月1日,周口市淮陽縣王莊村王某前來求診,主訴其飼養(yǎng)的35日齡犢??人浴獯?,已發(fā)?。常?,曾注射青霉素和安乃近,未見好轉。臨床檢查發(fā)現(xiàn),患牛體溫40℃,呼吸困難,精神沉郁,聽診肺部有濕啰音,唇舌淡紅,脈搏洪數(shù)。根據(jù)畜主所述和臨床檢查情況結合臨床癥狀,診斷為犢牛肺炎。治療:0.1%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2次/d,靜脈注射。中藥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杏仁10g、石膏40g、甘草10g、銀花10g、連翹10g、桔梗6g、黃芩10g、板藍根10g、桑皮6g、麥冬6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分2次內服,每天1劑,連用3d后痊愈。
病例二:2010年11月19日,周口市川匯區(qū)北郊鄉(xiāng)高某前來求診,主訴其一頭2月齡犢牛兩天前精神不佳,弓腰、喜臥,少食,被毛粗亂、鼻鏡干燥、流濃稠鼻涕,呼吸困難并伴有咳嗽。臨床檢查發(fā)現(xiàn)除畜主所述癥狀外,患牛體溫達41℃,呼吸快而淺,85次/min,脈快而弱,心跳90次/min,胸部聽診有濕啰音,叩診有局限性半濁音,黏膜發(fā)紺,確診該病為犢牛肺炎。治療:10%磺胺嘧啶鈉200mL,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 000mL,維生素C 6mL,混合1次靜脈注射,1次/d。維生素B1 6mL,青霉素160萬U,鏈霉素100萬U,2次/d,分別肌肉注射;中藥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麻黃6g、杏仁10g、石膏40g、甘草10g、銀花10g、連翹10g、桔梗6g、黃芩10g、板藍根10g、桑皮6g、麥冬6g、沙參10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分2次內服,每天1劑,連用4d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