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e Stores是美國一家連鎖服裝商店,目前在美國各地已有超過800家分店,但外界卻鮮有人知曉。這是為什么?這源于Stage Stores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在他們的800多家店里,其中有521家店都不在大城市,而是故意選在方圓10公里內、居民只有5萬人不到的迷你小鎮(zhèn)。
他們的商業(yè)模式很簡單,自己不打品牌,賣的衣服卻都是知名品牌,譬如Levi’s、Calvin Klein、Nautica、Dockers等。這些品牌商品占Stage Stores營收的80%以上。
Stage Stores的開店公式就是小鎮(zhèn)+品牌衣服。它默默觀察,看到哪里有機會,就趕快到當地開一家分店。通常在一座小鎮(zhèn)它是第一家,而且一個城鎮(zhèn)也無法讓兩家服裝店同時存活。于是Stage Stores簡直就像先占了洞穴的大熊,先到先贏。
沒有直接競爭者,Stage Stores的間接競爭者只剩下兩個:一是一般的市井小衣店,這些像蟑螂一樣打都打不完,但Stage Stores賣品牌衣服,全部分店統(tǒng)一采購輕松達成經濟規(guī)模,所以輕松獲勝;另一種競爭者是必須開車40分鐘以上才會到的購物商場(Mall),不過它們太遠,因而大部分當地人會選擇在當地和Stage Stores買了。所以Stage Stores真的進入了“沒有自然競爭者”(No Natural Competitor)的奇特狀態(tài),可以完全避免現代商業(yè)常常面臨的血腥競爭問題。
由于Stage Stores的世界里沒有競爭,于是,它可以專心地把該做的事做好。這幾年美國的經濟低迷,但Stage Stores竟然在去年還加開了33家店,今年也將加開35~40家店。
總體看來,Stage Stores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找到了一個“勝利組合”(winning combination),一進場就贏了。Stage Stores組合是“小鎮(zhèn) + 品牌 ”,這顯然讓它防堵掉大部分競爭者。而這種勝利組合在沒做之前,也沒人知道會成功。一做之后,它就是NO.1,其他人也別想進來玩了。
通過商品的巧妙錯置,降低成本、提升獲利。現在消息流通,每個商品基本都有統(tǒng)一定價,這對Stage Stores極為有利,即使是在鄉(xiāng)間,也會被消費者認可。同時,每家Stage Stores面積高達500平方米,租金卻只有城市的幾分之一,節(jié)省了很多成本,也間接地大幅拉高了獲利空間。
找到了一個大家都需要的Niche(利基)。Stage Stores代表著一種大家都需要的、有自己利基的方向。據說Stage Stores大多開在Wal-Mart沃爾瑪旁邊。大賣場雖然也賣衣服,
但都不會太好,因此大家買完日常用品,就會來到隔壁的Stage Stores買品牌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