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的最大共同點,在于他們都是從“道”這一宇宙本體觀念及其基本特征出發(fā)來論述問題,所以他們被稱為“道家”。不過,讀《老子》,你會感覺到冷靜的智慧以及一種謀略的氣味——《老子》是包含了很高深的政治謀略術(shù)在內(nèi)的;讀《莊子》,你則感覺到于思辨的機智之外,更有詩人式的悲憤和放誕不羈的人生精神。
莊子名周,宋國蒙(在今河南商丘東北)人。《史記》說他“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那就是戰(zhàn)國中期,也是孟子活動的時代。孟子見梁惠王時,已被稱做“叟”了,所以莊子的年紀可能略小于孟子。他大概活了七八十歲。
據(jù)《史記》說,莊子做過“漆園吏”。“漆園”不知是地名還是個漆樹園子,總之他做的是個小官,時間也不長。莊子很窮,《莊子》書說他住在“窮閭陋巷”,用現(xiàn)代話說,就是貧民區(qū)。有時靠編織麻鞋為生,常餓得面黃肌瘦?!肚f子》中有一則故事,說他向“監(jiān)河侯”借小米未能借到,發(fā)脾氣把對方挖苦了一通。莊子是收有門生的,不知道后期的經(jīng)濟狀況是否改善了一些。
其實,莊子不是沒有富貴的機會?!妒酚洝分姓f,楚威王聽說他的大名,特意派人帶了重金請他到楚國做國相,卻遭到拒絕。他對楚國使者嘲笑說:“千金之利,卿相之尊,自然是一種誘惑??墒?,你沒有看見祭祀用的犧牛嗎?被人養(yǎng)得肥肥壯壯,像是舒適得很,有朝一日牽去一刀宰了,那時想要做一頭野地里閑逛的豬,又哪里能夠?你去吧,不要在此污辱我!我是寧可在泥淖里尋快活,也不肯被國君們套上韁繩!”還有一回,莊子到梁國去,拜訪在那里做國相的老朋友惠施,惠施誤以為他要來取代自己,派人搜索了三天三夜。莊子跑去對他說:“你那梁國是什么好東西?對于我不過是只臭老鼠罷了!”看起來,他確實有做高官的可能——至少在官家那里混飯吃是不成問題。只是他不愿因此受到拘束,寧肯過著窮苦而無人管束的生活。
在莊子看來,為了求得生命的真諦,保持個人精神上的獨立自由,使之不受世俗觀念的蒙蔽,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所以,他不僅不肯為了功名富貴陷入囚籠,對一切維護社會統(tǒng)治秩序的東西:所謂是非善惡的常識、公認的道德規(guī)范以及古今賢哲的言論,也一概加以尖銳的批駁乃至激烈的詆毀。在中國歷史上,每當人們感受到社會教條對人性的壓迫無法忍受時,便會想到莊子。有人從他那里得到心理的調(diào)節(jié),有人從他那里找到精神解脫的途徑,也有人同莊子一樣,以放誕的態(tài)度離異于社會的主流。
當然,說莊子以及后世效仿他的人是“放誕”的,那是用了“正?!钡难酃鈦砜础K麄冏约旱纳顟B(tài)度,若以莊子他們的眼光來看,則所謂“正?!辈攀腔奶瓶尚?,他們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其實是健康而自然的。
(選自《老莊隨談》)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文章開頭寫讀《老子》的感覺,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莊子不是沒有富貴的機會,他為什么不抓住這些機會,而甘愿在“窮閭陋巷”過著貧窮的生活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畫橫線句子中“所謂‘正?!敝甘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題目“放誕的莊子”中“放誕”一詞的具體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道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