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人間大悲大痛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生中常見的43種心理應激和精神打擊中,中年喪偶高居榜首,強度為100分,遠高于喪父喪母、喪子喪女,更高于入獄坐牢(73分)。英年早逝,個人的痛苦和死亡只是冰山的一角,其最大的悲劇主體是水下看不見的冰山:至親骨肉撕心裂肺的永遠傷痛,親人朋友的錐心之痛,事業(yè)、工作、家庭、社會無法估量的永久損失……忍看頻頻發(fā)生的人間大悲劇,人們不應該再無動于衷了。
可防:預防空間巨大
目前,五種主要慢性?。盒难懿?、腦血管病、癌癥、糖尿病、慢阻肺占全球人口死亡總數(shù)的63%,而在中國,則占80%,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占一半即40%,而這正是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心腦血管疾病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一個跨越幾十年的慢性發(fā)展過程,有足夠的預防時間。美國一組22000名兒童(其中2/3為白人,1/3為黑人)的長期隨訪研究結果表明,在因各種原因死亡的兒童的尸檢中發(fā)現(xiàn),生前肥胖、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越高的,其主動脈內膜的病變就越嚴重。這清楚地證明了:動脈粥樣硬化是起源于少年。預防必須從兒童抓起。
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zhàn)爭時,美國對戰(zhàn)場死亡士兵的尸檢發(fā)現(xiàn),在平均年齡為27歲的死亡者中,77%已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見病變是植根、發(fā)展于青年。
病理學上的動脈粥樣硬化在人群中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變,在我國一組約7000例的尸檢中發(fā)現(xiàn),40歲組已有59%,60歲組已有近80%的病例有動脈粥樣硬化表現(xiàn)。但為什么臨床上,冠心病患者只是少數(shù)而英年早逝的更是少數(shù)呢?原因是,臨床上,要至少有一支冠脈主要血管狹窄超過50%才診斷為冠心病,而至少要狹窄超過70%才會有穩(wěn)定性心絞痛發(fā)生,病人才會有典型的心絞痛癥狀,但平時,病情穩(wěn)定的冠心病患者并不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發(fā)生。
只有在動脈硬化斑塊的基礎上,加上促發(fā)因素的同時影響,病變斑塊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或有裂隙或破裂,造成血栓形成,使冠脈迅速完全堵塞或嚴重堵塞,才會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心臟驟停或室顫,導致死亡。了解了這些,預防就有充分的把握了。
根本出路,兩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防根本,第二道防線是防促發(fā)。
研究表明:九項危險因素可以解釋90%的急性心肌梗死——高血脂、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肥胖、心理緊張、缺少運動、缺少蔬菜水果、酗酒。如果控制了這些危險因素,那么,6個心肌梗死患者可減少5個。2008年,美國一項對8萬名中年婦女連續(xù)24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可以使中年婦女的死亡率下降55%。因此,健康生活方式可從根本上減少一半的死亡。
第二道防線是防促發(fā)。促發(fā)因素有很多,其中有兩個“危險三聯(lián)癥”最為突出,一是“飽餐、酗酒、激動”,二是“冬天、凌晨、勞力”。這兩種“危險三聯(lián)癥”均可促使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造成大量意外。中年人若能高度注意防范,可以明顯減少猝死的發(fā)生。
健康是道,不是術
健康是道,健康是一種正確思想和科學理念,是一種全面的系統(tǒng)工程。健康不是術,不是一招一式,不是按摩這兒,按摩那兒;也不是吃蘿卜、白菜或是黃瓜、綠豆,或是吃什么就健康,吃什么就不健康:健康沒有秘訣,健康沒有捷徑,健康都是一些樸素的道理,但需要我們做到知、信、行,并持之以恒,而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否則,健康只是一種幻想。
寄語中年朋友:以哲學認識世界,以科學觀察社會,以醫(yī)學珍愛生命,以禪學對待人生。為事精道,為人厚道,立身正道,立言大道。像心臟一樣工作,像蜜蜂一樣生活,像老子一樣思考,像嬰兒一樣睡覺,掌握了健康的“道”,您就掌握了自己生命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