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北京豐聯店臨近中國外交部,來自全球各地的顧客在此處匯聚,不同的文化在此交匯。經過了38天的不閉店裝修,升級版的新店不久前正式亮相,當中嵌入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讓人眼前一亮。中國門店設計總監(jiān)及國際門店設計總監(jiān)接受了《設計》Design的專訪。
豐聯店是星巴克在北京的“老店”之一,根據客戶的反饋和經營的需要,公司決定對其進行高端改造。根據其所處地段和客戶群的特點,“新店”的主題采用了“海納百川”的想法。
據John Boline介紹。根據去年年底星巴克西雅圖總部提出的“新概念店”規(guī)劃,星巴克店面設計可選的主題中包括:經典咖啡傳承,工藝設計、當地文化元素等。其中當地文化元素占比可以達到15~20%,核心的咖啡傳承則須嚴格保持經典的原汁原味。
新升級的豐聯高端店融入了15~20%的北京當地元素,核心部分則保持星巴克的全球統(tǒng)一特色,尤其是吧臺部分,嚴格保持著星巴克全球統(tǒng)一的設計風格。吧臺的動線的設計為:蛋糕柜、收銀臺、咖啡制作臺、顧客取餐區(qū)、調料吧的直線設計。潘永堅介紹,咖啡制作臺的部分是全店最“星巴克”的部分,所以有的店面甚至會采用“反設計:把咖啡操作臺安放在進門口的位置,讓咖啡的制作過程從視覺上甚至是氣味上都可以吸引來顧客。
專注于打造“第三生活空間”的星巴克非常注重店面設計的舒適性,關注客戶在店內的感受,尤其在中國,顧客與國外的消費者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相比較咖啡的口味,更注重的是整體的休閑環(huán)境。這與咖啡文化在中國興起時間較晚密切相關,這就給星巴克的設計師們提出了更高、更細致的要求。對此,潘永堅在感受壓力的同時得到更多的是業(yè)內外對其設計團隊工作成果的肯定。他頗有些得意地說,加入星巴克的一年來,星巴克中國的店面改觀在行業(yè)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業(yè)內外都對星巴克有了全新的看法。
對于每一件店的規(guī)劃,星巴克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模塊規(guī)模設置,根據星巴克“新概念店”的計劃,各個店面可以說是為所處社區(qū)定制的。
豐聯店在開始改建之前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地處的商圈,住宅區(qū)的居民、寫字樓白領的需求備有不同,對桌椅、軟席、長桌的設置進行合理的調整。比如說,靠近居民區(qū)的店面,可能是家庭消費、親情消費比較多,那么軟席的設置就要多一些;而豐聯廣場是個繁華的商圈。周邊的寫字樓較密集,就會有較多的商業(yè)類如面試、會議等需求,所以升級后的豐聯店所增添的座席中還包含幾張供小型會議用的長條桌。
同時,潘永堅特別指出,星巴克店內的建筑用材、家具、店內裝飾,都是打有“星巴克標簽”的——每一件都是星巴克的設計精心設計過的,就連豐聯店里的中式家具,也是改良之后找IIR定制的“星巴克中式家具”。作為室內設計的點睛之筆,店內裝飾更是有潘永堅親歷親為:四個掛鐘,是潘永堅從潘家園淘來的五十年代的“古董”:六套中式蓋碗,同樣來自潘家園;黑白胡同照片,是設計師遍走京城胡同拍攝的……
John Boline強調,天津店和T3機場咖啡亭的中式風格也風味十足。而未來星巴克店面設計雖會反映出各地特色,但核心的特點則不會改變,包括強調節(jié)約能源、采用回收材質,強調說故事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