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入院】
清晨,我起了個大早,來到校園里搜集美妙的聲音,想把它珍藏到我的音樂盒里。校園里熱鬧極了。風(fēng)吹樹葉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樹上小鳥兒正在“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呢,那聲音真是動聽極了。對面的那棵樹上,知了正一個勁兒地叫著“知了知了”,很不耐煩的樣子。這時吹來了一陣大風(fēng),幾片樹葉“簌簌”落了下來。
【病情診斷】
片段中,作者捕捉到校園里豐富的聲音,有風(fēng)吹樹葉聲、小生靈的叫聲等等,并能用上擬聲詞,較為逼真地描摹出聲音的原狀。但聲音的描寫不能只用擬聲詞來輕描淡寫,僅僅會點出“有什么”聲音,卻沒能進一步詳細描寫出這些聲音“怎么樣”,因而這些聲音會讓人“聽來”那么“蒼白”。
【處方配藥】
如何才能把聲音寫得美妙動聽,讓讀者從文字中“聽”到聲音,感受到聲音的奇妙呢?這還得用上其他的技巧,如“諧音”。在寫到“知了”時,可以把它的叫聲寫成“知道了,知道了”,仿佛是對小鳥叫聲的不耐煩,這樣就顯得妙趣橫生了。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也能使聲音更加生動形象,如老師溫柔的聲音,可以寫成“仿佛是母親最柔軟的撫摩”。
【病愈出院】
清晨,我起了個大早,來到校園里搜集美妙的聲音,想把它珍藏到我的音樂盒里。校園里的樹木們在晨露中顯得特別精神,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風(fēng)帶過一抹笑,樹葉們也跟著“沙沙沙”地笑了起來,笑得前俯后仰。枝葉不小心胳肢了愛顯擺的小鳥,惹得它調(diào)皮地吹著口哨,“唧唧喳喳”好不帶勁。對面的那棵樹上,知了正“知道了,知道了”不耐煩地叫著,估計是責(zé)怪小鳥吵了它的美夢吧!“沙沙沙”“唧唧喳喳”“知道了,知道了”的聲音此起彼伏,校園的上空正演奏著一曲自然界最動聽的樂曲。
聽,這樂曲進入高潮了。哦,闖進了一個不速之客。從大老遠趕過來的風(fēng)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呼呼”,幾片葉子“簌簌”飄落下來。樹先生一下子沒了剛才的威風(fēng),氣得“呼啦呼啦”地抖動著枝條以示抗議。哦,夏末了,秋姑娘在不遠處等著接班呢,她這是先讓風(fēng)來給大家提個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