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美文】
來子的幽默生活
□朱承榮
這次回鄉(xiāng),見來子正聽著舞曲,一瘸一跳地“跟著節(jié)奏行走”呢,還說,瞧,我的樂感多強啊,節(jié)奏踩得很好吧!
以前在農(nóng)村住的時候,我有個鄰居叔叔叫“來子”。我和他面對面時,會叫他“來子”,而背地里,我叫他“來子叔叔”。我絲毫沒有不敬的意思,是來子“逼迫”我們叫他名字的。來子的一條腿先天性殘疾,得靠拄著一根和他一般高的棍子走路。長年累月,棍子被磨得圓滑光亮。
來子雖然是殘疾,可他過得很開心,生活也沒有障礙。在我的記憶里,他甚至可以撂下棍子奔跑。
有一次,他看我們玩跳遠,竟也鬧著要和我們比賽。他用棍子往前一杵,再一蹦,任誰也趕不上他。我們輸了,他就用棍子攆著,像趕鴨子一樣將我們趕進他的屋子里,給我們倒糖水,給我們講故事。末了,他往往還要來兩句蹩腳的英語:“三可歪馬去!”(Thank you very much!謝謝!)“死檔撲力死!”(Sit down,please!請坐!)來子一個人住,所以我們小伙伴是他最好的朋友。
來子離我家最近,經(jīng)常來我家串門,禮貌地問候我母親:“阿姑,你吃飯了嗎?”
我母親就會答道:“哦,吃過了!”
他立刻要來一句:“吃的什么菜?”
我母親隨口就說:“吃茄子!”
他立刻會裝作不高興的樣子說:“阿姑啊,你怎么能說吃‘瘸子’呢,要說吃團菜,吃團菜!知道嗎?”他說的時候,還用他的棍子磕磕他的殘腿。
我母親立刻就笑起來說:“哦,知道了,是吃‘團菜’,不是吃‘瘸子’。”
來子開心得大笑。我當時不明白,哪有人拿自身的殘疾來取笑自己的。
當我們長大后才懂得,來子那份堅強藏匿在幽默里。他正是用這種敢于面對自己的樂觀的心態(tài)取代了憂愁和煩惱,很好地活著。
這次回鄉(xiāng),見來子正聽著舞曲,一瘸一跳地“跟著節(jié)奏行走”呢,還說,瞧,我的樂感多強啊,節(jié)奏踩得很好吧!
(選自《揚子晚報》2010年1月12日)
寫作借鑒
本文是一篇敘事性很強的文章,主要表現(xiàn)了殘疾人來子的生活幽默。文章從眾多的素材中選擇了來子與我們正常人比賽的故事,以及來子用自身的殘疾與母親對話這兩則典型的材料,表現(xiàn)了來子幽默風(fēng)趣、惹人喜愛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因此,我們在作文選材時一定要做到典型新穎。
【二號美文】
幽默地對待生活
□浮云
在不盡如人意的生活中,幽默能幫助你排解愁苦,減輕重負。用幽默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你就不會總是憤世嫉俗,牢騷滿腹。
當一個人想說笑話、講講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語、一則趣談時,最安全的標靶就是他自己。取笑的是自己,誰會不高興?
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則:取笑自己的人有權(quán)利開別人的玩笑。
馬克·吐溫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句妙語,取笑某位政治人物:“他是一個謙遜的人,擁有許多讓他謙遜的事。”這句妙語中的“他”字顯得幽默而有力。我們在生活中正確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每當你想批評、抱怨,或提出改正某事的建議,以“我”為對象最為理想。
如果我們都把自己當成幽默力量的標靶,就可以只傳達信息、表達看法,而不攻擊到別人。例如:“我并不老,才到人生的盛年而已。只是,我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才到盛年?!?/p>
還有許多著名人物,特別是演員,都善于以取笑自己,達到與別人溝通的目的。他們可能利用自己并不好看的面貌特征,幽自己一默。
英國作家濟斯塔東身材肥胖。他曾經(jīng)風(fēng)趣地說:“我比別人親切三倍。因為我要是在公共汽車上讓位,一下子可以坐下三個人。”
名人不僅以取笑自己的面貌達到完美的溝通,還常常通過虛構(gòu)故事的形式取笑自己。林肯總統(tǒng)常常通過開自己玩笑的方式,與聽眾溝通。他曾經(jīng)講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里漫步,遇見一個老婦人。老婦人說:‘你是我所見過最丑的一個人?!一卮穑骸沂巧聿挥杉貉剑 蠇D人很不以為然地說:‘但至少你可以做到待在家里不出門??!’”
已故的諧星鮑伯·霍伯,也是經(jīng)常取笑自己的高手。
有一次,他說:“如果你去看球賽,那很有趣;如果你自己下去打球,那是娛樂;如果你以此為工作,那就真要命了!”
當你試圖表達對某人的不滿,又不愿激化矛盾,幽默是最好的武器。
有一家住戶,水管漏得厲害,院子里已經(jīng)積滿了水。修理工答應(yīng)馬上就來,結(jié)果住戶等了大半天才見到他的身影。他懶洋洋地問住戶:“太太,現(xiàn)在情況怎么樣啦?”
女主人回答:“還好,在等你的時候,孩子們已學(xué)會游泳了。”
這位女主人的幽默話語,淡化了她對修理工的不滿。
用幽默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對待你身邊的人和事吧!如此一來,你的生活自然就會開心快樂起來。
(選自《石家莊日報》2009年12月8日)
寫作借鑒
本篇文章是一篇議論文,文章的開頭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幽默地對待生活”。作者又從“取笑自己的人有權(quán)利開別人的玩笑”“著名人物,特別是演員,都善于以取笑自己,達到與別人溝通的目的”“還常常通過虛構(gòu)故事的形式取笑自己”“當你試圖表達對某人的不滿,又不愿激化矛盾,幽默是最好的武器”四個小分論點來證明“幽默地對待生活”這一中心論點。同時,文章運用講道理、擺事實的論證方法證明了幽默來自生活。文章的結(jié)尾發(fā)出號召:“用幽默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對待你身邊的人和事吧!”文章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謹,是一篇很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