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曹文軒寫比喻可以說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向他學(xué)習(xí)使用比喻的秘訣吧!
1.使事物的特征更加形象
比喻最顯著的修辭功能就是用來描繪人物和事物,從而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
①微風(fēng)翻卷著荷葉,又把清香吹得四處飄散,幾支尚未綻開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幾支碩大的毛筆,黑黑地豎著?!恫莘孔印?/p>
②悠長的笛聲,像光滑的綢子一樣,還在春天的田野上飄拂?!恫莘孔印?/p>
比喻句的基本原則是兩個事物之間必須有相似點,這種相似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句①將“尚未綻開的荷花”比成“碩大的毛筆”,是兩者外在形態(tài)的相似;句②“悠長的笛聲”和“光滑的綢子”則更側(cè)重于內(nèi)在神韻的相似,形象地表現(xiàn)出笛聲的悠長、柔和,甚至還有那么一絲淡淡的哀怨。這啟示我們寫比喻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贊美、鄙視、憎恨等,而不是為了比喻而寫比喻。
2.讓抽象的情緒可以觸摸
在作文中,我們常常會描寫人物的心情,比如喜悅、驚訝、失望、郁悶等,如果僅僅用這些詞來形容,那給人感覺太單調(diào)了,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句話吧!
桑桑仿佛是一枚棗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現(xiàn)在成了一枚無用的棗核被人唾棄在地上?!恫莘孔印?/p>
作者用“被唾棄的棗核”來比喻桑桑被人搶占風(fēng)頭之后的失落心理,出人意料,新穎奇妙,可謂神來之筆。其實,平時寫作中我們也常會使用這樣的手法,如形容人無精打采,會說成“像泄了氣的皮球”;如描寫一個人失魂落魄的樣子,我們可以把他比成“寒風(fēng)中飄忽的枯葉”。運用了這些比喻,人物抽象的情緒仿佛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了。
3.讓場景的描繪更加豐富
場景的描寫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背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繪場景會使得畫面更加豐富,引人入勝。如:
于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一人買了獎券,許多人跟上去想看結(jié)果。買了獎券的人,就像叼了一條蚯蚓的鴨,其他的人就像無數(shù)空肚鴨在后緊緊攆著?!渡窖虿怀蕴焯貌荨?/p>
作者用鴨子奪食的場景來比喻買賣獎券的畫面,多么富有親切感,足以體現(xiàn)獎券對于那些人充滿了誘惑。在場景描寫時我們可以運用常見、熟知的情景來作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描寫全校的廣播操比賽,可以這樣寫“上千名同學(xué)行列整齊,動作剛勁有力。時而胳膊上舉,就像一株株綻開的蓓蕾;時而邁開弓步,仿佛一張張拉開了弦的弓;時而身體下俯,宛若一只只白鴿從碧空俯沖而下……”你看,那種朝氣蓬勃的氣息就在比喻中流淌出來了……
同學(xué)們,那些招之即來的比喻,往往是最缺乏光彩的。作家筆下的比喻總是很新奇,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這都歸功于他對生活事無巨細的觀察。只要你善于觀察生活,也一定會靈感迸發(fā),讓富有個性的比喻扮靚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