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某縣有一個財主,嫌對雇工剝削不過癮,就想法到衙門里去包攬訟詞,借機敲詐勒索,搜刮錢財。這個財主的黑心財越聚越多,于是動工修造了一所三院九進的宅院。
宅院建好后,為了附庸風雅,他決定請名人題寫匾額。請誰寫呢?有人向他建議請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財主派人去請。鄭板橋深知財主的品行和用心,沒有拒絕,欣然前往,給財主題了“雅聞起敬”四個剛健清新、瀟灑自如的大字。眾人連連喝彩,財主也喜上眉梢,酒席相待,還奉上了十兩白銀作酬勞。
不想這匾額只新鮮了幾天,風吹日曬之后,四個字不同部位竟退了色,變成了“牙門走茍”。財主氣得暴跳如雷,大病一場,幾乎喪命,可也無可奈何。周圍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好好的題字怎么會退色呢?說來也很簡單。細心的讀者早就發(fā)現(xiàn),這“牙門走茍”四字原來只是“雅聞起敬”的一部分。原來,鄭板橋預先就囑咐油漆工,把“雅、起、敬”三字只在左邊刷漆,“聞”字只在“門”上刷油漆,其余部分都不刷漆,這樣,前三字的右邊和“聞”里的“耳”經(jīng)過風吹日曬后自然就落了色,最后不就剩下“牙門走茍”了嗎?再通過諧音讀法,自然就讓人明白是在罵財主了。
【陳曉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