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
生活,猶如一杯酒,有酸甜苦辣,有愛恨情仇,有悲有喜。
人生,猶如變幻莫測的舞臺。它既有“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悲劇,也有“把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的喜劇,同時,也不乏悲喜劇。
人世間,蕓蕓眾生,無奇不有,千奇百怪,而這恰好構(gòu)成了多姿多彩的社會。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名家美文,體味千姿百態(tài)的人世吧!
世態(tài)人生,百味人生,人生百味!
■
請客
□王力
中國是最喜歡請客的一個民族。從搶付車費,搶會鈔,以至于大宴客,沒有一件事不足以表示中國是一個禮讓之邦。西洋人宴客是有的,但是極不輕易有一次,最普通的只是來一個茶會,并不像中國人這樣常常請朋友吃飯。這些事情,都顯得中國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會應(yīng)酬。
其實,中國人這種應(yīng)酬是利用人們喜歡占便宜的心理。不花錢可以白坐車,白吃飯,白看戲,等等,受惠的人應(yīng)該是高興的。一高興,再高興,三高興,高興的次數(shù)越多,被請的人對于請客的人就越有好印象。如果被請的人比我的地位高,他可以“有求必應(yīng)”,助我升官發(fā)財;如果被請的人比我的地位低,他也可以到處吹噓,逢人說項,增加我的聲譽,間接地于我有益。中國人向來主張“受人錢財,與人消災(zāi)”的,不花錢而可以白坐車,白吃飯,白看戲,也就等于受人錢財,若不與人消災(zāi),就該為人造福。由此看來,請客乃是一種“小往大來”的政策,請客的錢不是白花的。知道了這一個道理,我們就明白為什么對于親弟兄計較錙銖,甚至對于結(jié)發(fā)夫妻不肯“共產(chǎn)”的人,為請客而揮霍千金,毫無吝色;又明白為什么家無儋石,對泣牛衣的人偏有請客的閑錢。原來大多數(shù)人的請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權(quán)謀!
話又說回來了,請客真的是一種好風氣嗎?真的能聯(lián)絡(luò)感情嗎?我曾經(jīng)親耳聽見搶回了鈔的人背面罵那讓步不堅持要搶的人,說他小氣,說他卑鄙。我又曾經(jīng)親耳聽見吃了人家的酒飯的人一出大門就批評主人:五溜魚只有半邊,清燉雞只有半只,煙臭如蕕,酒淡如水,廚子烹調(diào)無術(shù),主人招待不周!可見中國既有了搶付錢的習俗,不搶付錢竟像是私德有虧,友誼有損;又有了濫請客的風尚,不請客的固然被認為不善交際,請客如果請得不痛快,那錢也只等于白花。勿謂郇廚既擾,即盡銜恩;須防金碗雖傾,終難飽德。老饕未饜,微祿半銷!“小往大來”的請客哲學(xué)真是害人不淺!
被請的人有時候也很苦:明知受人錢財就得與人消災(zāi),但是又沒有拒絕的勇氣,于是計劃“還席”或“回客”。受了人家的好處,再奉還若干好處給人家,這樣就算兩相抵消,不再負報答的責任。其實這樣設(shè)想是自尋煩惱。最干脆的辦法是既不請人,也不怕被人請。假使人人如此,中國可以歸真返璞,社會上可以少了許多虛偽的行為,而政府也不再需要提倡儉約和禁止宴會了。
1943年10月3日
(選自《王力文集》,有刪改)
點讀
本文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我們學(xué)習借鑒。
1.透過表象,提煉深刻的立意。本文沒有停留在一般的立意上,而是站在民族文化的角度上去審視它,作者對中國人請客的心理分析得入木三分,談出了深度。
2.雅俗結(jié)合、亦莊亦諧的語言。雅的語言當屬第三自然段,如“勿謂郇廚既擾,即盡銜恩;須防金碗雖傾,終難飽德”等,深刻而有見地;亦莊亦諧的語言,如“都顯得中國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會應(yīng)酬”一句,極具諷刺意味。
3.寫法上,本文敘議結(jié)合。敘述為議論作鋪墊,而議論是主旨水到渠成的深化和揭示。這樣,主旨更加突出,諷刺效果更加明顯。
■
命相家(節(jié)選)
□夏丏尊
“命相學(xué)當真可憑嗎?”
“當然不能說一定可憑。不過在現(xiàn)今的社會上,命相之說,尚不能說全不足信。一班畢業(yè)生數(shù)十人之中,有的成績并不出色,倒有出路;有的成績很好,卻無人問。這種情形除了命相以外,該用什么方式去說明呢?有人說,現(xiàn)今吃飯全靠八行書。這在我們命相學(xué)上就叫‘遇貴人’。又有人挖苦現(xiàn)在貴人們的親親相阿,說是生殖器的聯(lián)系。這簡直是窮通由于先天,證明‘命’的的確確是有的了。”劉知機玩世不恭地說。
“這樣說來,你們的職業(yè)實實在在有著社會的基礎(chǔ)的。哈哈?!?/p>
“到了總理的考試制度真正實行了以后,命相也許不能再成為職業(yè),至于現(xiàn)在是,有需要,有供給,仍是堂堂皇皇的吃飯職業(yè)。命相家的身份決不比教師低下,我預(yù)備把這碗江湖飯吃下去哩?!?/p>
“你的營業(yè)項目有幾種?”
“命,相,風水,合婚擇日,什么都干。風水與合婚擇日,近來已不行了。風水的目的是想使福澤及于子孫?,F(xiàn)今一般人的心理,顧自身,顧目前,都來不及,那有余閑顧到幾十年幾百年后的事呢?至于合婚擇日,生意也清。摩登青年男女間盛行戀愛同居,婚也必‘合’,日也無須‘擇’了。只有命相兩項,現(xiàn)在仍有生意。因為大家都在急迫地要求出路,尋機會,出路與機會的條件,不一定是資格與能力,實際全靠碰運氣。任憑大家口口聲聲喊‘打破迷信’,到了無聊之極的時候,也會瞞了人花幾塊錢來請教我們。老實說,都無非為了要吃飯。唯其大家要想吃飯,我們也就有飯可吃了。哈哈……”劉知機滔滔地說,酒已半醺了,自負之外又帶感慨。
“你對于這些可憐的顧客,怎樣對付他們?有什么有益的指導(dǎo)呢?”
“還不是靠江湖上的老調(diào)來敷衍!我只是依照古書,書上怎么說,就怎么說。準不準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對他說‘就快交運’‘向西北方走’‘將來官至部長’,是給他一種希望。人沒有希望,活著很是苦痛,現(xiàn)社會到處使人絕望;要找到希望,恐怕只有到我們這里來,花一兩塊錢來買一個希望,雖然不一定準確可靠,究竟比沒有希望好。在這一點上,我們命相家敢自任為救苦救難的希望之神。至少在像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可以這樣說?!痹捰f愈痛切,神情也愈激昂了。
他的話既詼諧又刺激,我聽了只是和他相對苦笑,對于這別有懷抱的傷心人,不知再提出什么話題好?彼此都已有八九分醉意了。
(選自《中華散文百年精華》,有刪改)
點讀
本文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xué)習借鑒。
1.采用人物對話的形式,采用命相家自我暴露的方式,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油滑、自負、玩世不恭的命相家的形象。
2.在冷靜敘述的文字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作者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的敏銳性,提煉社會主題的巧妙性。從對話里,我們能感受到現(xiàn)代社會中人的麻木而又自欺欺人的靈魂。這令人們反思:人,是該相信命相家的邏輯,還是靠自己?
■
廢墟上的宣判
□陳亦權(quán)
地震毫無征兆地在4月12日這天凌晨,降臨到了西班牙格拉納達地區(qū)的一座偏僻小鎮(zhèn)上,小鎮(zhèn)在幾秒鐘之間變成了一片廢墟。
拉德法官是小鎮(zhèn)上最受愛戴的人,他在地震后把災(zāi)民們帶到了郊外的一座荒山上,等待著救援隊的到來。然而,轉(zhuǎn)眼一天過去了,救援隊仍舊沒有穿過重重山險來到這里。拉德法官坐在一塊最高的石頭上,一邊祈禱一邊焦急地看著遠方。
不少人在出逃時都多多少少帶出了一些食物,他們各自坐在地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了起來。有一位老婦人,她抱著一個看上去還不足一周歲的孫子,默默地坐在一個角落里。他們已經(jīng)整整一天沒有吃東西了,饑餓使孩子連哭鬧的力氣都沒有了。老婦人幾乎找遍了每一位認識的人,渴望能為她的孫子討要到哪怕是一點點的食物。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拒絕!
老婦人無奈地看著孫子那茫然的小臉龐,心疼得流下淚來。她從地上摘了幾片嫩草葉塞進小孫子的嘴里,希望能夠給孫子擋一擋饑餓,但幼小的孫子卻本能地把那幾片草葉給吐了出來……
這時,她無意間看見不遠處有位胖婦人正埋頭打盹兒,在她的外套口袋里,露出一個面包來。老婦人懷著一絲希望,抱著孫子走過去問:“我的孫子一整天沒有吃東西了,你能給他半個面包嗎?”
“不行,救援隊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到,這個面包我還要當夜宵呢!”胖婦人繼續(xù)埋頭打盹兒,再不答理她。老婦人在準備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愣了愣,她悄悄彎下腰,把手伸向胖婦人口袋中的那個面包……
結(jié)果可想而知,老婦人被逮住了!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涌向這里,他們憤怒地把這位老婦人帶到了拉德法官面前,想要讓她受到應(yīng)有的處罰!
“拉德法官,您知道,現(xiàn)在這個時候一個面包可關(guān)系著一條人命。這位小偷的行為實在是太可惡了,您必須嚴懲她!”大家七嘴八舌地說。
“他們說的是真的嗎?”拉德法官問老婦人,“你可知道偷竊是一件多么可恥的事情?”
“我知道!可是我的孫子已經(jīng)一整天沒有吃東西了,我真的怕我的孫子會死去!我求助過許多人,可是全被拒絕了。為了能讓我的孫子吃到幾口面包,我寧可背上偷竊的罪名……”老婦人說著,慚愧地低下頭去。她懷中的孩子無精打采地翕張著小嘴,所有人都能看出來,他太餓了!
“你是說這個可愛的孩子,他一整天沒有吃東西?而且你求助過許多人,全被拒絕了?”拉德法官顯得很吃驚,他停頓了許久后接著感慨地說,“一場地震讓這座小鎮(zhèn)成為一片廢墟,難道把我們曾經(jīng)友愛互助的心靈也震垮了嗎?偷東西確實有罪,但我們所有人,都犯了比她更嚴重的罪——冷漠!大家知道哪怕一個面包也能與生命畫上等號,但為什么卻對一個幼小的生命視而不見呢,他只需要半個面包!”
包括那位最憤怒的胖婦女在內(nèi)的所有人,這時都慚愧地低下了頭。拉德法官接著說,“我也是一樣的。作為小鎮(zhèn)里最受人們尊敬的法官,我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這位老婦人的困難!我宣判: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我們每一個擁有面包的人,都為這個孩子以及每一個沒有食物的人,撕下一片面包來!”說完,他轉(zhuǎn)身從一只袋子里取出一個面包,撕下一半遞到了老婦人的手中。
在場的所有人都如夢初醒般地緩緩而動。他們紛紛從口袋中掏出食物,有的撕下一片面包,有的掏出幾顆巧克力或者幾塊餅干遞向老婦人,有的甚至去山溝里舀來了干凈的水用來泡開食物喂給那個孩子……
漸濃的夜色中,響起了一片掌聲。
(選自《青春期健康》2010年第6期)
點讀
雖然沒有任何的法律條文規(guī)定冷漠是一種罪過,但是我們卻常常能夠感受到冷漠的惡劣效應(yīng)。冷漠,讓人心的天平漸漸地失衡,讓人性的光輝慢慢地暗淡,直到假惡丑抬頭,而真善美被抑制。本文以地震后的一件事提醒人們:拒絕冷漠,還大家一個互助、友愛、真誠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