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的雨能落千年而長久清麗,如今的蘇堤能經(jīng)百世而依然迷人,那都是因?yàn)樘K軾,因?yàn)樵娙说囊豁?xiàng)治湖工程?!端纬挠辍?,開篇撐傘,收尾沐雨,讓我們生動感知到那位才氣橫溢的鮮活詩人,真切感動于那段造福為民的歷史佳話。不僅是故事,流瀉的,還有魅力和意境:西子湖畔的雨,絲綢織就的傘,美麗串成的文字,詩意洋溢的情懷——
■
宋朝的雨(節(jié)選)
□陳富強(qiáng)
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蘇堤,猶如一條綠色的飄帶,堤橋相接,橫臥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棲霞嶺。柳絲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綠煙似的漫洇開來,細(xì)細(xì)看去,綠霧似的堤上桃花盛開了,不耐寂寞的是枝頭的黃鸝。
你與蘇東坡在堤上相遇了。剛剛完成長堤修筑的蘇太守,心情正佳,他臨風(fēng)而立,面對煙水淼淼,詩情滿溢,一首千古絕唱脫口而出:“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边@是蘇太守為后人留的文化遺產(chǎn),它的價值不亞于蘇堤春曉。
蘇東坡決意整治西湖的念頭始于1071年。這一年他第一次來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視西湖時,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雖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無決策權(quán),欲有作為而無作為,蘇通判滿腔抱負(fù)都化作了天才的詩意。倘若蘇東坡仕途順利,而不是屢遭貶謫,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約要大打折扣了。
機(jī)會終于在時隔十八年后降臨到蘇東坡身上。1089年,蘇東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蘇東坡重游了西湖,面對著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憂慮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揮筆寫下了“葑合平湖久蕪漫,人經(jīng)豐歲尚調(diào)疏”的感嘆。嘆畢,蘇東坡組織人力調(diào)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當(dāng)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的奏議。在這篇上書中,蘇東坡開篇就說:“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蘇東坡預(yù)言:“水淺葑橫,如云翳空,倏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使杭州而無西湖,如人去其眉目,豈復(fù)為人乎!”
蘇東坡在上書中還從養(yǎng)魚、飲水、灌溉、助航、釀酒等方面列舉了西湖不可荒廢的五條理由。其中講到:城中飲水來自湖水,如果西湖都變成葑田,則舉城飲水?dāng)嘣?。城中運(yùn)河賴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錢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數(shù)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為民大患;杭州產(chǎn)名酒,每年酒稅為全國第一,如果西湖淺涸,釀酒必大受影響。
蘇東坡的這篇奏議,時隔900年,再來分析,依舊充滿一位政治家的深謀遠(yuǎn)慮。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也許只是一條如詩如畫的長堤,當(dāng)年的蘇東坡卻從民生大計(jì)出發(fā),改變了西湖的命運(yùn)。挖葑泥筑堤是蘇東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筆。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里記載了蘇東坡天才的構(gòu)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將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環(huán)湖往來,終日不達(dá)。若取葑田積之湖中為長堤,以通南北,則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經(jīng)過從夏到秋的努力,一條長堤破湖而出,夾道雜植芙蓉、楊柳,中為六橋九亭。這時的長堤尚無名,直到后繼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將其命名為蘇公堤,并為東坡立祠堤上。漸漸地,蘇堤成為“堤橋成市,歌舞叢之,走馬游船,達(dá)旦不息”的湖上繁華之地。
蘇東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無比敬慕的目光送別蘇東坡,獨(dú)步緩行。此時你已知道蘇東坡將離開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兩年,卻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樣一項(xiàng)規(guī)模浩大的工程,蘇東坡在杭州所作的詩文中卻很少提及,直到去揚(yáng)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詩中回顧治湖的經(jīng)歷??梢娺@位曠世奇才的博大胸懷。
有史以來與西湖相關(guān)的,你知道能與蘇東坡的蘇堤相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的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蘇堤在后,但他們都是一代文豪,他們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們在杭州的時間都十分短暫,但他們卻留下了一世英名。
(選自《歲月》2009年,第11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