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艾青濃墨重彩地敘寫了大堰河對“我”的疼愛,從這些“疼愛”里,亦可見大堰河的勤勞與善良。例如詩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年節(jié)里,為了他,忙著切那冬米的糖……”;當“我”慢慢長大時,她十分欣慰:“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在夢里,她吃著她的乳兒的婚酒……”照正常的生活邏輯,這么一個勤勞善良的女人的結(jié)局應(yīng)是很好的,但事實上社會卻對她不公。在詩的第十節(jié),作者以“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著數(shù)不盡的奴隸的凄苦……她含淚的去了”幾行詩概括了她幾十年乃至去世后的悲慘命運。大堰河辛勤勞苦的一生和她晚年結(jié)局的對比,是對黑暗舊社會的深刻揭露。它告訴人們:這個世界已是連如此勤勞善良的婦女也容不得的呀!為使這“一生”和“晚年”的對比更明晰,作者不僅抓住幾個如“棺材”“幾束稻草”“埋棺材的土地”“紙錢的灰”的典型意象,寫她死后的凄慘安葬,而且還在這些“凄涼”意象前加上凄涼的“數(shù)量短語”,這種“數(shù)量短語意象”就更典型,更令人震撼了。
“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受凌侮是“四十幾年”,可謂茫茫長夜。死后卻是極少數(shù)量的花費,棺材睡不起,僅“四塊錢”;便宜不過的稻草用不起,僅“幾束”——真是一貧如洗。在上面勞累一生的土地占不起,僅“幾尺長方”,幾乎一無所有;兒女們燒紙錢燒不起,僅“一手把的紙錢的灰”,實在無能為力。這幾個數(shù)量短語,寫出大堰河家窮苦到了極點,揭露的是這個社會的殘酷,黑暗。當我們將大堰河對“我”的愛和她勤勞的一生,與這幾個“數(shù)量短語意象”所反映的凄慘結(jié)局對比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大堰河的凄涼,更是廣大大堰河式勞動人民的凄涼,是那個黑暗社會的不公。此時,我們對反動政府的殘酷統(tǒng)治自然會發(fā)出憤怒的控訴。
作者何以能選取出并深化這些看似平凡實則深刻的“數(shù)量短語意象”,以至于產(chǎn)生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關(guān)鍵是作者充滿真情在寫,用內(nèi)心的血和淚在寫,正如作者自己所說,這種情感“是由我們的心腔發(fā)出來的”(艾青《詩論》)。因此他能夠自然地“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同時,作者善于觀察和概括生活現(xiàn)象。他細心地看到了被凌侮時間的長,棺材、土地的小和稻草、紙錢的灰的少,并將這些極寫的對象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以使讀者頓生同情之情。他將“長”與“小”“少”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又讓人增加了濃郁的凄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