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母親家姊妹多,所以她沒機會讀書。正因為母親沒文化,所以把許多犧牲當成了“理所當然”。有時,“理所當然”得讓人心疼,甚至可以說母親根本就沒意識到這是一種“犧牲”。
我們家除了母親,誰都出去旅游過。每次全家出游,母親都會一個人留在家里,有時我隨口說:“媽,一起去吧!”母親就會說:“我不去。我走了豬怎么辦?沒人看家……去吧!你們快去!”聽母親這么說,我們心安理得地扔下母親,出去觀光了。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居然把這當成了習慣。
1998年夏天,長江發(fā)洪水,我們家門外就是長江的支流——岷江。那幾天,天總是陰沉沉的,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電視臺每天都在報道新淹沒的城市。我們平原上的人人心惶惶,許多人開始轉(zhuǎn)移貴重物品。我們家也不例外,父親把家里值錢的東西幾乎都搬到了河對岸幺叔家,并且每晚都帶著我們?nèi)ョ凼寮疫^夜。當然,除了母親。
那天,我們又去了幺叔家。突然,天上烏云滾滾,好像天空隨時會垮下來,風從四面八方橫沖過來,打在雨棚上嘩嘩地響。我的心怎么也靜不下來,像是被風吹得急遽旋轉(zhuǎn)的風車。風越來越大,我便越發(fā)不安心。
我拗著要回去。父親不理解地說,開快黑了,也快下雨了,叫我明天和他們一起回去。我不聽,硬是沖下了樓,讓一屋子的人莫名其妙。
河邊的渡船已經(jīng)下班了,天烏得厲害,風里夾著幾滴水珠打在臉上,更像打在心里。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冷,冷進骨髓,冷進血液,冷進每一個細胞,以至我的身體像篩糠一樣顫抖起來。我慌得厲害,迫不及待地花高價跳上了一艘小漁船。
過了河,雨已綿綿不斷地打?qū)⑾聛?,我抱著頭一路飛快朝家中奔去。當我敲響房門時,聽見母親的叫聲:“誰呀?”我應道:“是我?!蔽堇餂]開燈,只聽見拖鞋著地的聲音,然后看見母親掀開窗簾的一角,露出驚疑惶恐的臉,仔細瞧瞧外面,認準確實是我,才慌忙將門打開。這時,我發(fā)現(xiàn)門被一根粗大的木頭死死頂著。這一刻,我終于沒忍住,眼淚和頭發(fā)滴下來的雨水混合在一起。與其說這根粗大木頭頂在門上,還不如說頂在我心里,這一頂就再也無法抹去。我知道,她怕。人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吃,不是穿,不是錢,不是失去生命……是孤獨,是無依無靠的恐懼。而這樣的孤獨與恐懼母親不知道獨自面對了多少次,面對母親,我充滿了內(nèi)疚與慚愧。
爸爸再叫我一起去幺叔家過夜時,我怎么也不去了,叫急了,我就說:“那我媽呢?”只要有母親在,小屋里就會充滿溫暖,充滿祥和,任那雨橫風狂我也不怕。有好幾次,我聽見母親無比驕傲地對鄰居說:“我家江平最心疼我,這孩子有心哩!”母親就是這樣容易滿足。
上了大學,離家更遠了,遠得母親連想也不敢想。母親打電話來說,想我了,想聽聽我的聲音。我問:“爸呢?”母親說:“你幺叔請客,都去吃飯了?!蔽冶亲佑行┌l(fā)酸,說:“你怎么不去?”母親理所當然地說:“我走了,沒人看家……”母親察覺出我的異樣,盡量使語氣顯得無所謂:“也沒什么好吃的,那些東西我都吃過……”我沖進衛(wèi)生間,看見鏡子里的自己淚流滿面,索性用腳把衛(wèi)生間的門抵上,小聲地哭起來。我不想驚動同學,我要獨自表達我無限的傷心、委屈,和兒童一樣的軟弱。
我心里不住地發(fā)誓:我一定要讓母親出去旅游,直到她游得再也不想游了為止。我一定要讓母親過上一個幸福的晚年!
(選自《讀者》2004年第19期,有刪改)
1.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我”對母親情感變化的過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七自然段中,作者用特寫鏡頭為我們展現(xiàn)了母親為“我”開門這個場景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