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形式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把教師從繁重的說教和講解中解放出來,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高效的課堂并非簡單的“換角”,即由原來教師的“一言堂”變成單純的學生的“辯論堂”。如何使導學案模式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呢?我認為要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高效,抓住教育契機是關鍵。
確定恰當?shù)暮献鲗W習內容
導學案中大部分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學完成,但有一些內容則必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才能解決。若教師片面追求小組合作這一學習形式,對合作學習內容不加篩選,將一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內容放在小組里討論,容易導致小組討論流于形式,成為課堂教學的“點綴”和教師實施課改的“裝飾”。因此,恰當?shù)暮献鲗W習內容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關鍵。
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做到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是突出重難點的策略之一。因此,對于教材的重難點、學生認識的疑點及理解知識的關鍵點,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實現(xiàn)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對于教材中容易混淆的概念,當學生迷惑于其表面現(xiàn)象,無法準確理解其本質時,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另外,學生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或是所學習的內容雖有深度,但學生熟悉其研究方法,或是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內容,均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增進課堂的活力。
確定合理的問題設計方案
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機,將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不能隨意提一些空洞的、不著邊際的問題,這樣會讓學生覺得無從下手,進而失去合作學習的興趣。也不能問一些太難或太簡單的問題,難度太大會讓學生望而生畏,過于簡單和淺顯,又會讓學生覺得只要自己稍加思考就可以解決,那么小組討論也將失去意義。比如在生物課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只是讓學生根據(jù)細胞膜的結構示意圖討論“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及結構”這一問題,顯然學生幾乎不需要合作就能從圖中得知答案。但如果對此重新設計,如問:脂溶性的物質能很容易通過細胞膜,說明什么?然后讓學生根據(jù)磷脂分子的特點畫出其在水界面上的分布情況,繼續(xù)設問:細胞膜的內外兩側有水嗎?根據(jù)你的理解,這些磷脂分子會如何構成細胞膜?請分析并且畫出你認為可能的圖示。接著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幅圖,最后由學生總結得出正確的圖示。這樣設計后的問題就具有了一定的探索性及可操作性,學生容易開展研究。因此,教師在導學案問題設計時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感、可操作性,從而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時機
在課程改革的引領下,小組合作成了課堂上最時髦的學習方式。有的教師不管時機是否合適而盲目采用,以為只有討論才有思考,只有合作交流才叫轉變觀念,實則不然。學生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獨立思考的效率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合作學習一旦離開了獨立思考這個前提,就會猶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外在形式上的活躍,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維。所以,在以導學案為載體的課堂中,不要盲目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若有不理解的內容,這時再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會提高。
課堂合作學習的效率決定了教學有效性的高低,故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合作學習的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實踐中要積極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力求教學雙方思維活動能夠同步協(xié)調進行,使小組合作學習在導學案的引領下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