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生活中的變數(shù),發(fā)掘自身的多元可能,在興趣和潛能的指導下走出一條路來。生活看似意外,實則意料之中。
勁銳人物:徐衎,本科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南開大學文學院2011級研究生。2009年、2010年連奪第十一屆、第十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2010年獲甘肅省三好學生稱號、西北師范大學校長獎學金。2010年當選第二屆文學之新選拔賽全國45強。其短篇、散文見于《最小說》《萌芽》《青年文學》《散文詩》及各類青春文集,著有長篇小說《小米村斷代史》。
意外之一、二:
高考失利,專業(yè)被調
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與文學結緣。
高二文理分班,我選擇了文科,理由僅僅是為了躲避數(shù)學。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的十校聯(lián)考,我以黑馬之姿拿到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績。霎時,我對近在眼前的高考有了更多憧憬。我在每本輔導書的末頁上寫下大大的“復旦”兩字,藏著捂著,做題的間隙翻過去偷瞄兩眼,像是懷揣著神圣的寶藏,怕一不小心被誰掠奪了去。
可惜,游戲結束,我出局了。
一家人因為我的發(fā)揮失?;帕岁嚹_,考前的所有規(guī)劃付諸流水,家人只得憂心忡忡地為我出謀劃策。最終,根據(jù)高中的強項和興趣,我填報了西北師范大學的外語系?!疤m州”——這是那個夏天在我口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地名,一個我從未夢想也從未涉足過的地域。
禍不單行,現(xiàn)實與設想再次出現(xiàn)偏差,我被調劑到了第二志愿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事與愿違的沮喪和失落此起彼伏,甚至離開學還有半個多月時,我就抱定了和中文系決裂的心,鉚勁復習外語,盤算著一開學就向學院提出轉專業(yè)申請。
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那個慘淡的夏天,居然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人生之難以預料,可見一斑。
意外之三:
愛上第二志愿
“中文系和教育系是師大最好的院系,古代文學還是國家精品課程,你小子居然想轉專業(yè)?!”聽過我的想法后,中文系的學姐狠狠地敲了敲我的腦袋。的確,雖然只上了一周課,但古代漢語、現(xiàn)代文學、古代文學等精彩的課程已經讓我察覺它極強的學科實力,我的第二志愿專業(yè)絕不是“第二公民”。轉專業(yè)計劃是否該暫緩?漢語、外語都是語言,我相信我可以學好。
無心插柳也好,無巧不成書也罷,扎根文學院,成了我逐步發(fā)掘潛能的契機。
中文系的課程學習更傾向于自學,所以許多人直呼“太清閑”“太無聊”,將整塊整塊的時間扔給了電腦游戲。起初我也深有同感,由于電腦水平欠佳,我便以寫作消遣寂寞,至少能留下白紙黑字的憑證。在自習室或宿舍,我每天堅持做讀書筆記、寫散文,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底。同是“打發(fā)時間”,不同的方式,形成不同的結果,當然也造就不同的人。
寫作是孤獨的,寫作前的練筆更是如此。大一第一學期,我就用壞了一支英雄鋼筆,寫完了一本兩厘米厚的本子,常常一個月寫出七八篇散文,三四個萬字短篇。寫到一定程度后,我開始向各大雜志投稿,但無論是通過郵局寄送的打印稿,還是通過公共郵箱發(fā)送的電子稿,均石沉大海。要知道,當時的我打字還不熟練,為了保證寫作的連貫性,每一份稿件都是先寫在本子上,細心修改后再逐字逐句敲打出來的。雖比不上高三復習辛苦,但也沒有更輕松。付出的心血連一封退稿信都換不來,好比復習得再賣力,分數(shù)卻毫無漲勢,實在打擊積極性!
回望那段日子,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精力和毅力。校刊編輯部的學姐說,每個人總有那么一段時期是精力特別旺盛的,有的人把精力轉化為暴力,酗酒斗毆;有的人把它轉化為虛榮心,到處標榜炫耀;有的人把它轉化為求知欲,譬如圖書館的考研一族;還有的轉化為傾訴欲,比如我。
很快,我便從頻頻退稿升級到常有文章發(fā)表。光憑努力可能還不能把人變成大作家,但要把我這個對文學一竅不通的愣頭青變成小文青,還是綽綽有余的。
我還會轉專業(yè)嗎?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意外之四:
咋咋呼呼贏來一等獎
一天,編輯部的頭頭遞給我一本雜志,扉頁上印著碩大的三個字:新概念?!拔梗ピ囋??!?br/> 我剪下報名表,挑出一份比較滿意的作品,趕在大賽截稿前寄出。之后的日子,該看書看書該寫字寫字,幾乎忘了此事。雖然新概念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不算太大型的比賽,但對一個之前毫無文學理想、上大學后才開始認真寫東西的“外行”來說,除了“重在參與”,也不敢再奢望更多了。
在一個無所事事的傍晚,我突然想起三個月前寄出的參賽稿,一番搜索后發(fā)現(xiàn)名單早于年前公布。鼠標急速滾動,指針跳過人數(shù)最多的A組,繼而是B組,最后停在C組上,第二個便是“徐衎”。
我入圍了!如遭雷擊,難以置信。像許多平凡的小人物一樣,我從不相信“命運眷顧”這碼事,連買飲料也鮮有“再來一瓶”的好運。但是生活,真的會在你毫無預期的情況下,給你一個驚喜。
像所有懷揣文學夢的孩子,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步入考場,最后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從先鋒作家馬原手里接過那方水晶獎杯——一等獎。
我很幸運,但那些堆積如山的習作本和無數(shù)杳無回音的稿件,不會同意我僅僅擁有幸運。想起高中,雖然成績不錯,但是拼盡全力,結果往往還是陰晴不定。想要成功,大概真的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著力點。而這個著力點,就隱藏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的人可以一眼洞穿了然于胸,而有的則需要一個逐漸廓清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屬于后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認清興趣更是關鍵。不要輕易將自己局限在某處,假如當初我執(zhí)意轉了專業(yè),估計我將失去這片別樣景致的天地。有時候,“興趣”是比“理想”更偉大的詞。理想是板上釘釘?shù)淖鴺?,框住了你的所有關注,而興趣是幽昧火光,明明滅滅,潛藏無限可能。
意外之五:
唯一一個非“211”“985”出身的研究生
大三學年末,我以三年綜合測評第一的班級排名,拿到了學院的保研資格。我心儀南開大學,但南開規(guī)定報考者所在的學校必須為“211工程”或“985工程”高校,而母校西北師范大學卻是資格之外的省屬重點大學。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我給南開大學文學院的喬以鋼老師發(fā)了一封電郵,將情況大致陳述一番,隔天便收到了喬老師的熱情回復:“‘新概念’的孩子到我這兒來我就會負責到底?!?br/> 十月初赴天津應試,我立身于一眾“985”名校的高材生之中,倒也少了很多心理負擔。由于準備充分,筆試很順利,一份卷子寫得滿滿當當,下午面試結束,喬老師當場就讓我回去好好準備?!皝砟暝僖?。”喬老師說。來年再見?!如果我沒有猜錯,這是在暗示我,我已經提前成了南開大學文學院2011屆研究生!
曾以為是意外再次降臨,事后和喬老師閑聊,才知道原來為了給我破格復試的機會,他打了詳盡的報告和材料上交給學院,才使我成為當年南開錄取的唯一一個非“211”“985”高校的學生。
后記
席慕容說,人生就是一場有規(guī)律的陰差陽錯。高考失利、專業(yè)調劑、愛上寫作、比賽折桂、破格錄取,短短四年,就發(fā)生了如許能改變我人生道路的“意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用“陰差陽錯”來定義這一段經歷,但是漸漸地,我也相信“規(guī)律”之說。規(guī)律,即感激生活中的變數(shù),發(fā)掘自身的多元可能,在興趣和潛能的指導下走出一條路來。生活看似意外,實則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