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知曉的理論:
蝴蝶效應—— 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tǒng)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后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的意思是,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jīng)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tài)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有些小事可以糊涂,而有些小事如經(jīng)系統(tǒng)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煮青蛙理論——把一只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里,由于它對不良環(huán)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只青蛙放進冷水鍋里,慢慢地加溫,青蛙并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將最終導致青蛙被煮死。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jīng)來不及,或者說沒有能力跳出來了。煮青蛙理論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而沒有清醒的察覺。
鱷魚法則——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讓腳掙脫,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和手。你愈掙扎,就會被咬住得越多,最后整個人都被鱷魚吃掉。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只腳。法則告訴我們,比如在股市中,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停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幸,否則全盤皆輸甚至傾家蕩產(chǎn)。
刺猬法則——兩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相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于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湊到一起。幾經(jīng)折騰,兩只刺猬終于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于被刺傷。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木桶理論——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二八法則——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jīng)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的80%盡管是多數(shù),卻是次要的。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yè)經(jīng)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shù);要找那些能給企業(yè)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占20%的關鍵客戶;領導要對工作認真分類,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矛盾上。
★著名演員成龍不止一次地表示,他10年前就捐出家產(chǎn)的一半,用于公益事業(yè)。他還準備身后做到“零存款”。有“中國首善”之稱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在其公司網(wǎng)站上刊出了致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信中說,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chǎn)。他10年來已經(jīng)捐了10億元,掛在墻上的1700份獎狀、證書、錦旗,不是請人畫出來的。
★做人四原則:1、人生活的最低境界是做事情,做事情的最低境界是對自己有利、對別人無害。2、用利他主義的方法做利己的事情。3、哪怕傷害了自己,也要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情。4、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標準,但不一定把事情弄得那么復雜。
★明朝陳繼儒提“做人十要”:身要嚴重,意要閑定,色要溫雅,氣要和平,語要簡練,心要光明,量要闊大,志要果毅,機要縝密,事要妥當。
★亞里士多德說:“氣度寬宏的人無論遭遇命運為善為惡,皆能適度以應之。成功不以為喜,失敗不以為悲,外界的毀譽褒貶,概不介懷,只是為所當為,為所可為而已。”
★著名翻譯家、作家楊絳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準備走了。
★作家龐彥說,悟,悟,悟,悟得到,沒門也能進得去,悟不到,門里你也繞不出。走一步看一步,也許會輸了未來。走一步看三步,也許會辛勞了當下。差一步,一念之間會斷了性命,走一步,一念之間會贏了人生。一步,一步,步步謹慎。一念,一念,念念留心。
★著名國學家南懷謹說,中國文化對于人生最高修養(yǎng)的原則是四個字:樂天知命。樂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則,合于自然;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諦,乃至生命的價值。這些都清楚了,故不憂。因為痛苦與煩惱、艱難、困阻、倒霉……都是生活中的一個階段,得意也是。每個階段都會發(fā)生變化,天下沒有不變的道理。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描述了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子愷認為:物質(zhì)、精神、靈魂是人生的三層境界。
★劉備做人“三低”:一是“低身交朋友”。劉與關羽、張飛兩人,無論出身、志向還是學識、性格,都有很大差異,但一見鐘情,結為兄弟。二是“低頭拜賢才”。三顧茅廬,家喻戶曉。三是“低眉待來賓”。如“禮遇張松”,把西川地圖獻給他。
★作家沈宏非說,從醫(yī)學的角度看,所謂幼稚,就是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話;所謂不夠成熟,就是只能憋得住尿,卻憋不住話;所謂成熟,就是既憋得住尿,又憋得住話;所謂衰老,就是只能憋得住話,卻憋不住尿。
★學會接受人生低谷:1、處理好自己的情緒。2、保證日常生活規(guī)律。3、忘記自己的聰明才智。4、試試那些讓你畏懼的事。5、質(zhì)疑常識。6、學習新東西。
★氣度并非人人都會擁有,它是一種學問,一種修養(yǎng),一種謙虛的美德。擁有這樣的一種精神品質(zhì),是智者的胸懷,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
★水有三種狀態(tài),人生也有三種狀態(tài)。水的狀態(tài)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tài)是由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在零度以下,那么這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也只有雙腳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tài),那么他就是一汪常態(tài)下的水,他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熾熱,那么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云朵,他將飛起來,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星云大師說: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義為原則;語言的溝通,以體諒包容為雅量;人我的相處,以不違情理為自然;金錢的運用,以量入為出為正常。
★培養(yǎng)笑的能力:笑對挫折、笑對人生,應有“三不”:一是愿望不“理想化”??赏豢杉矗v然完美,也是鏡花水月。二是行為不“鴕鳥化”。直面坎坷,正視困難。三是節(jié)奏不“隨意化”。富于節(jié)奏,適時適度,才能讓人產(chǎn)生快樂感、滿足感。
★衡量一個人品格的最佳尺度:看他怎樣對待無利益于他者,看他怎樣對待無還手之力者。
★畢淑敏說,時間的撣子輕輕掃去女人臉上的紅顏,但它給了女人一生中永恒的化妝品——氣質(zhì)。可惜有些女人很傻,把氣質(zhì)隨手丟掉了。
★學會欣賞。對于人來說,沒有相互欣賞,就沒有合作、鼓勵和進步。欣賞,是進入心靈的陽光,是融化堅冰的暖流,是溝通人與人關系的橋梁,也是做人的必修課。欣賞,是一種胸懷、雅量,能閱人,能容人,放大他人優(yōu)點,縮小他人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