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感受歷史需要多遠(yuǎn)的距離?從我家的窗口,能看到一個很出名的修道院。355年前,瑞典人入侵波蘭時到過這里。順利奪取了華沙和克拉科夫的瑞典軍隊,卻在這小地方遭遇到僧侶們頑強(qiáng)的抵抗。這后來成為整個波蘭抗敵救國的開始。有人說,抵抗瑞典的“奇跡”是由于這里有一幅圣母瑪利亞的畫。每年8月,全國的朝圣者來這兒祈禱,感謝瑪利亞和她的保護(hù)。
我平時覺得這些朝圣者很可憐。在路上得走一個多星期,睡野外,吃方便面,不洗澡。而從我家門口到修道院可能只要走十分鐘的路,我卻一次都沒去過。如果偶爾有到那邊拜一拜的想法時,又會對自己說“人太多,算了罷”。
前一段時間,我去羅馬看老朋友。我們一起去看了一家修道院,我突然覺得那邊的歷史很豐富,被那里的畫和雕刻所感動。這家修道院離我家距離一千多公里,可如果你讓我像朝圣者那樣徒步走過去看它我也愿意??稍谶@座修道院外,當(dāng)?shù)厝顺灾ち?,喝著咖啡,聊天,吵架,無所事事。修道院對于他們而言,是日常生活里的一個普通地方,消失了也沒有關(guān)系,甚至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就不會有每年很多游客的煩惱。
為什么外面的月亮總是更亮?我家旁邊的修道院屬于波蘭歷史最豐富的幾個地方,可我卻似乎不在乎。事實上,如果它不是離我那么近,如果我需要花一段時間在去那兒的路上,我可能會更感興趣一些。人們的歷史感是距離上的問題,還是心理上的問題?有時候,全世界最大的美麗可能就在我們的面前。有時候走幾分鐘的路,也許就能碰到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地方。今天出門,別忘了享受一點。
(朱海軍摘自《外灘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