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見很多人抱怨一天到晚好像都沒有什么胃口,吃什么都不香,每天一日三餐吃什么都成了沉重的負擔,更談不上什么享受食物。這對我們這個建立在飯局上的社會而言,無疑是諷刺的致命的。
為什么大米沒有淡淡的米香?為什么面條沒有淡淡的麥香?也許是添加的東西太多,但更重要的絕非如此。想想你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呢?出門有車,然后蝸在辦公室里,除了一小部分真正的工作之外,你的生活基本都在網(wǎng)上完成。娛樂,交友,購物,偷菜,微博,甚至足不出戶就比徐霞客走得更遠,看得更多。可以說,真正運動著的并且有存在感和生活感的也許只有大腦和眼睛。所以,用進廢退,你的腦袋會很大,但那里面充滿的肯定不是智慧的細胞,而是網(wǎng)絡(luò)垃圾。沒有運動就沒有能量消耗,沒有能量消耗,你怎么會餓?
為什么大米沒有淡淡的米香?為什么面條沒有淡淡的麥香?《詩經(jīng)》有云:“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我們身居城市,遠離土地,不曾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勞,也就無緣“夏雨桑條綠,秋風麥穗黃”的美景??梢哉f在麥子變成面條之前的漫長過程里,我們和麥子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怎能強求一個旁觀者能咀嚼到每個麥粒里凝結(jié)的勞動的芳香呢?當然,這并不是說你就得跑去耕上二畝地,其實只是需要你設(shè)身處地的一種體悟就夠了。
我們早就知道,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而現(xiàn)代生活中的我們,四體如此不勤,導致的結(jié)果不要說五谷不分、食之無味了,也許有一天我們又活回去了。嗯,一切皆有可能。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蟲。這是卡夫卡《變形記》的第一句。突兀,利落,荒謬,卻又充滿了無盡的想像力。
每當看到小區(qū)里急馳而過的肯德基宅急送,我的腦海里也會浮現(xiàn)這樣一幅場景:當宅急送敲開一扇門,看到的是一個傳說中的外星人,碩大的腦袋,萎縮的四肢,滿頭衰草,只有一雙凸出的大眼睛閃著紅光,直愣愣地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