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你好。
在這個春天里,你讓我們吃驚。自由、平等的遷徙和居住雖然還是一個遙遠的愿景,但是我們相信,這個浪潮會無可阻擋。只是在北京,它撞上了礁石。
北京出臺的限購令,不是僅僅以辨明和限制投資性購房為標準,它旗幟分明地在上千萬居民里劃出兩個陣營:本地戶口和外地人。隨后,17座城市相繼推出的限購令都與戶籍掛鉤。出生地又一次決定了人們在城市所受到的待遇。
作為首善之區(qū),北京,你帶了一個不好的頭。
對于病入膏肓的房市,限購確實減少了需求,又能避免wH4HMhECqCsiBlMXPT5U+PUQwCKgsD9b+yYpBry5MQs=降價后的搶購,引發(fā)價格反彈,看起來是利大于弊。但是以與平等原則背道而馳的戶籍為線,設(shè)置內(nèi)外兩重標準,則是惡的回潮。它明白無誤地宣示,在這個國家的首都,只要沒有這里的戶籍,即便在這里工作生活,也是二等公民。一些膚淺的現(xiàn)象讓人一口咬定,城市讓生活不那么美好,是因為外來人太多,他們占領(lǐng)了本該屬于本地人的城市,奪走了本該屬于本地人的工作,買下了本該屬于本地人的房子。他們讓本地人忍受更擁擠的公共交通,在醫(yī)院排更長的隊。
可是,當一個年輕人拎著單薄的行李,望著霧氣里燈火綿延的城市,懷揣夢想,卻沒有什么可憑仗,只有一副好身體。他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為自己也為城市創(chuàng)造財富,做占據(jù)城市的資源卻無所作為、無所貢獻的寄生蟲,無法使他在這里立足。
他在這里勞作、生息,為購買這座城市的公共服務(wù)交稅,為城市的擴展贊助自己的血汗。他和本地人一樣生活在這里,和本地人一樣,要求政府改善公共交通,提供更充足的醫(yī)療和教育資源;和本地人一樣,要求這座城市的一切運行都在法治的陽光之下,不會有富二代飆車,不會有暴力拆遷;和本地人一樣,要求這座城市的歷史被尊重,古老的胡同能保留下來,傳統(tǒng)的生活不被碾在現(xiàn)代化的車輪下。
他有權(quán)利要求這些,而且理直氣壯。如果這些要求沒有被滿足,不是他的錯。
百年以來,我們一直試圖建立一個寬容、自由、博愛的國家,地域的枷鎖卻在摧毀這種努力。城市公共服務(wù)提供不夠,轉(zhuǎn)而以對外鄉(xiāng)人的剝奪轉(zhuǎn)移責任,已經(jīng)而且還將繼續(xù)把一座城市的居民分化為對立的族群,彼此不滿,彼此添堵,彼此敵視,彼此憎惡。
其實,無論外鄉(xiāng)人還是本地人,我們要求的都是一個更美好的城市。
在那里,因為我們共同的努力,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
在那里,在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有力者前行,無力者也不會被拋棄;
在那里,我們能夠讓孩子們相信一些美好的名詞——真誠、善良、美,以及自由和寬容,而不必擔心他們因為單純而吃虧;
在那里,我們說起彼此的故鄉(xiāng),僅僅是因為懷著對祖先血脈的尊敬,對地域文化的好奇,而非挑剔與審查;
在那里,我們都安心生長在大地上,不用擔心被人連根拔起。
一個外鄉(xiāng)人 敬上
(陳歌凌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