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和灶王爺有關(guān)的故事。
古來的中國,無論鄉(xiāng)村城鎮(zhèn),窮家富室,貧民貴胄,沒有不盤灶支鍋的戶。
家家灶臺上有一樣?xùn)|西總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灶龕和龕上供奉的灶王爺!
灶王爺來頭非凡,乃是黃帝的兄長炎帝。炎帝主火,又名神農(nóng)氏,發(fā)明稼穡,興起鍋灶,教民以火烹飪,使天下人皆得熟食之利。
炎帝崩后,黎民百姓追念他的功德,奉其為灶神,請至家中,經(jīng)冬歷夏,年年享祀。
灶神永駐民宅,日夜與民廝守,他聽人們的言談,十分了解人間的人情冷暖和世情滄桑,是玉皇大帝洞察下界以決策施為的一個謀神。
故此,玉皇大帝令他每年于歲末的臘月二十三必得上天匯報。
這年到了歲尾,灶王爺升天,下情上達。玉皇大帝笑贊他幾句,告知明主已降凡間,要他關(guān)注動靜,留意人事。
灶王爺領(lǐng)命后返回下界,從此專意留心上了人事。私下常想,帝星既已降世,會落生在哪一家呢?好在世間人家,無論貧富貴賤都有他的龕位,家家情況一目了然。
不想他觀察了幾年,沒見有什么奇才異能的精英出現(xiàn),之后他專往富貴大宅門轉(zhuǎn)悠。這一轉(zhuǎn)悠,孰料,竟有了意外的發(fā)現(xiàn)。
這一日,灶王爺進了一座豪紳富宅,他美美地享受了一通供奉后打起盹來。
迷蒙中聽見有人在吵鬧,他立時來了神。原來是府上少爺跟他老子鬧呢。
只聽少爺嚷道:“快把那教書的老冬烘辭掉!老東西吃著咱家的飯,拿著咱家的銀子,竟敢收小牛倌念書。你不辭掉他,這書我就不念了!”
“你給我住嘴!老冬烘、老東西,是你能叫的嗎?王老先生飽讀詩書,是老前輩!前朝做過郡守,你爹我都得敬著他!不是看上輩人的交情,你爹使得金銀再多,也難請動他老人家!你再敢混說,小心我動家法……”
少爺不服氣地嚷著:“那沒爺?shù)男∨Y模缓煤媒o咱家放牛,總溜到學(xué)堂偷聽。我告發(fā)他,老先生不罰他,倒夸他聰明好學(xué),比我們誰都強。氣死我了……”
“哦,小牛倌怎么個比你們強法?”
“老先生叫他背書,《論語》、《詩經(jīng)》他都會;問他會不會寫,他撅根柴棍兒在地上就寫起來。啥都難不住他,你說氣人不?”
稍停,少爺又開了口:“還有邪的呢!老先生問他為什么不來讀書,小牛館說家里窮,寡母無力供他讀書。老先生就叫他白天放牛,晚上到先生家讀書……”聽到此,灶王爺立刻想到玉皇大帝所說明主降世的話,暗忖:明天倒要瞧瞧這個小牛倌是怎樣一副大貴相……
天還沒大亮,小牛倌就清掃完牛棚,然后到灶房吃了些剩湯剩飯,揣上幾只菜餅子,趕著大小數(shù)頭牛放牧去了。這一切,灶王爺看得清楚。在他眼里,小牛倌清瘦單薄,十一二歲,長相一般。灶王爺有些失望,心說,就這模樣也配坐天下?灶王爺想到小牛倌家去看看。
到了晚上,灶王爺?shù)搅诵∨Y募?。這個家,孤零零幾間粗陋舊屋,里廂母子倆正在說話。“兒呀,王老先生肯教你,這真是上天恩賜的機會,你可得金貴呀!要用心學(xué),一旦你有了出頭之日,咱得好好報答王老先生?!?br/> “娘,孩兒記住了。我得走了,不能失禮,叫先生等著我?!?br/> “等會兒,娘給你糊了個燈籠。咱家離先生家遠,還隔條河,黑燈瞎火的,不好走,提著它好照個亮兒。”
“娘,您眼睛不好,費這個神干嗎?我不是跟您說了嗎?昨晚我從先生那兒回來,一位老公公跟我閑話搭伴走。他手上搖著兩只石球,一轉(zhuǎn)就發(fā)光,照得路可亮啦!那光照在水面,跟橋一樣,在上面走鞋一點兒也不濕。老公公還說,跟我很投緣,十分聊得來,往后天天晚上都會陪我……”說著小牛倌跑出去了。
“老公公、石球?還會發(fā)光……”灶王爺心下嘀咕著,“莫非是本方土地?難道玉帝將夜明珠都肯賜給他?我得跟上去瞧……”
正欲起坐移駕,只見小牛倌娘摸索過來,一腳踩在柴棍上,一個趔趄,手里的鏟子、筷子飛出來,正好將灶龕上的灶神像戳了個透。
灶王爺受傷了,這個氣呀:好你個糟老婆子!我看重你兒子,才到你家,你拿不出好供享敬我,念你窮,也就算了,可你不能這么傷害我?。】次以趺磻椭文?!哎喲……這一發(fā)狠傷口更疼了,沒奈何,只好先養(yǎng)傷了。
這傷一養(yǎng)就是幾個月,眼看進了臘月,逼近年關(guān)了,二十三,灶王爺上天。這每年一次向玉皇大帝匯報的日子,灶王爺是牢記在心沒齒不忘的。
盡管他感覺身體還虛,傷處還隱隱作痛,但這當面進言的恩遇是不能放棄的。
到了這一天,灶王爺上了靈霄寶殿,玉皇大帝見灶神今兒個有耀眼奪目的貢奉,不由笑逐顏開,當眾嘉勉數(shù)言,就開始聽取灶神匯報。灶王爺乖巧得很,揀玉皇大帝愛聽的說了一通,見玉皇大帝高興,便提起小牛倌之事。
灶王爺把小牛倌娘目中無人、對神不敬,故意傷他的情狀繪聲繪色地說了一遍,隨之道:“那老婆子竟敢對神皇您口出狂言,而今她兒子還沒發(fā)跡,老婆子就如此囂張,對神皇您……”
玉皇大帝不待灶神再說下去即斷喝道:“毋庸再說了!朕自有主張,汝退下去好了?!?br/> 這一晚,寒風(fēng)凜冽,大雪封凍,小牛倌去王老先生家念書,走到河邊老公公出現(xiàn)了,他極其惋惜地嘆了口氣,對小牛館道:“唉!以后我再也不能接送你讀書了。”
“為啥,老公公?”
老公公沉了一會兒,又一聲長嘆道:“孩子,實言相告,我乃本方土地。你原是玉帝諭命降臨凡界的帝星,又賜小神夜明珠一對護送你進學(xué)攻讀。唉!言多語失啊!只因你老母目盲,誤傷灶神,灶神懷恨在心;又因你老母一句無意的‘叫為娘也沖著老天吐吐積郁這些年的怨氣’,灶神在玉帝面前搬弄口舌,告下你母子。玉帝震怒,明天晚上要取你性命吶!”
小牛倌一聽,只嚇得六神無主,兩腿一軟,跪在土地跟前,哀告道:“土地公公,救救我呀!救救……”
望著一臉絕望的小牛倌,土地也心軟了,他一跺腳,授意道:“只要你不怕疼,明晚天神抽你龍筋時,你萬萬不可哼叫出半點兒聲音來,這樣可保住你口部龍筋不被抽走,性命也能保住。只是往后你一張嘴就是金口玉言,再也不能輕易說話了!切記,切記呀!”說完,土地公公就不見了。
小牛倌照著土地公公的話做了,果真挺過來了。
一天,他陪娘去給先人上墳,回來時娘走得累了,就扶娘在一堵墻根兒下歇腳。小牛倌見墻有道裂縫,無意說了句:“誰家的墻,也不修修,這要倒了……”“轟隆”一聲,倒塌的墻埋住了母子倆。
從此,人們都知道灶王爺臭嘴缺個把門的,搬弄是非。為了讓他上天少說話,或不說話,人們總在他上天的前幾天,用麥芽做糖瓜供奉他,好粘牢他的嘴,封死他的口……這已成為習(xí)俗,也是一副醫(yī)治多嘴病的千古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