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炒米飯有一個很雅致的別稱,這就是桂花飯。有的城市的飯店都為食客們保留著這么一道免費小吃——當(dāng)宴席進行到即將“埋單”的尾聲階段,便會有人趁著幾分酒意站起來向服務(wù)臺招呼:小妹,來一份桂花飯!于是服務(wù)員就明白這桌要散了,便一手拿著賬單,一手托著食盤,按人頭逐一端上炒得黃澄澄的米飯來。
桂花飯之名,大約取其形似——炒得金黃的雞蛋碎屑夾在白的米飯、綠的蔥花里,像極了一樹八月桂花,如此一碗碗花枝招展地端上來,憑空便給大魚大肉的食客們增添了幾分風(fēng)雅與脫俗。因此,一碗微不足道的桂花飯,其作用卻不容小視。假如要打個比方,這桂花飯也就如西方人餐后必備的甜點或者水果,倘若缺少了這一程序,多多少少便會顯出美中不足來,難免有些虎頭蛇尾,而食客的層次似乎也低了一個檔次;任你在進餐過程中上了多少山珍海味,也難免要讓人看輕了。
當(dāng)然,這桂花飯的分量也不是很多,無非一二兩的樣子,松松腰帶咬一咬牙,任誰都能吃下去,只是米粒結(jié)實,抗餓,僅這么一小碗下去,桌間便會隱約有撫胸拍腹的動靜響起,于是大家就十分盡興地道別,在嗝聲中作鳥獸散。
桂花飯之所以抗餓,與它的做法有關(guān)。其原料除雞蛋外,用作炒桂花飯的米飯也和平素吃的米飯略有差異。一般說來,米是不能煮得太熟的,太熟,那飯便軟了,炒出來的桂花飯就少了慣常的香味,因此那米只需煮至八成熟,就要用筲箕撈出來,在一旁晾涼,待那拌得很散的雞蛋汁在油鍋炸得焦黃之際,才將一旁筲箕中硬邦邦的米飯倒下去,與那雞蛋塊炒在一起,一股獨特的香味便彌漫開來,到起鍋時,再灑上一撮蔥花,至此,一碗地道的桂花飯才算做成。吃進嘴里,那桂花飯硬里帶綿,柔中有剛,每口都要在嘴里咀嚼半天才吞得下去,顯得特別有“嚼頭”。以如此小吃收尾,自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而食客們之所以習(xí)慣在餐后叫一碗桂花飯,最重要的一點還在于它的科學(xué)依據(jù)和養(yǎng)生原理:人在酒足之后往往很難做到飯飽,甚至不少人還干脆養(yǎng)成酒后不吃飯的毛病,長此以往,難免對身體有害。在酒宴后吃一碗桂花飯,既去了胃中若干油膩,又)中淡了腹內(nèi)酒精濃度??梢姡秃笊弦煌牍鸹堉宰园l(fā)成為人們認可的飲食風(fēng)俗與慣例,也自有其道理和一定的可取之處。
(編輯 米